李娟
先兆流产通常表现为不规则的轻微下腹痛、腰酸、腰坠及少量的阴道流血等症状,但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未排出.经休息及治疗后,若流血或腹痛消失,妊娠可继续进行;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流产.
作者:闫沙沙;周爱玲;赵金荣;李金凤;王海波;高丽彩;李秀娟;韩慈 刊期: 2012年第28期
脐带绕颈是常见的产科疾病,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威胁围生儿的生命.其发生原因与脐带过长、羊水过多、胎动过频、体位变化有关,发生率约为分娩总数的20%[1].产前多无特异临床表现,无法判断有无脐绕颈,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提示有无脐带缠绕及周数,为临床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决定分娩方式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作者:杨红玲 刊期: 2012年第28期
滴虫性阴道炎是常见的阴道炎,由阴道滴虫引起阴道内炎症,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有腥臭味,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伴有灼热、疼痛,如治疗不得当,可能会导致宫颈炎、盆腔炎的发生.奥硝唑是新一代的抗厌氧菌和抗滴虫的药物,我院采用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临床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东平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腹部横切口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腹部横切口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腹部纵口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病率及术后拆线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横切口子宫切除术具有切口小而美观、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康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艳霞 刊期: 2012年第28期
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它指首次发作时年龄>60岁,以抑郁综合征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老人占老年人口的7%~10%.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老年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提高.老年人脑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退,心理也逐渐衰老,退休、丧偶 、经济来源等悲观因素也会诱发老年人心理上的焦虑、孤独、不安,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老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尤其在>75岁的老人中更加普遍,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的抑郁状态,易引发心肌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从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本文分析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促进老年人早日康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简毅荣 刊期: 2012年第28期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较有效方法.该术式具有简便、安全、暴露好、出血少的和特点,既可解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又可行椎间植骨融合稳定颈椎.但由于颈前部解剖复杂,以及颈脊髓损伤的全身生理、病理改变,科学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患者尽快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008-2011年,我科开展颈椎前路手术81例,通过对该组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余启碧 刊期: 2012年第28期
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精细化,便秘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功能性便秘(FC)的治疗进行研究.气虚便秘是一组多人群发病、多因素存在,以排便困难、排便不适感及排便时间延长为主诉的症候群.本科室应用六磨汤治疗气虚便秘,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山 刊期: 2012年第28期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输尿管中下段结石X 线检查因肠道内容物干扰、盆腔骨骼影响等易出现假阳性.另外,X线假阴性结石并不少见,因此难以确诊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特别是部分小结石,笔者通过充足的检查前准备及正确的探测方法,得到了较准确的检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楠;张海霞;李晓斌;李晶晶;霍江涛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玉林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状况.方法 对2011年玉林市分娩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分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玉林市全年活产儿人数124 035例,实筛人数57 985例,实筛率为46.75%,筛查阳性人数334例,阳性率为5.76‰,确诊24例,发病率为0.41‰.结论 玉林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率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实筛率,是早发现、早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新生儿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黎秋波;秦小莲;梁彤;张宁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治疗重度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重度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道双水平正压(BiPAP)无创通气.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无创通气治疗重度哮喘疗效确切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庄梁 刊期: 2012年第28期
家庭肠内营养(home enteral nutrition,HEN)是指在专业营养支持小组的指导下,在家庭内进行的肠内营养支持.HEN已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家属的青睐.
作者:武恩翠;郭振峰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术后予自行锻炼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疗效明显优于自行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雁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后,按照军委总部部署,我校将承担全军大部分预选卫生士官培训任务.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整体优化教学实施,规范课程教学过程,加强对课程教学的指导性,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兵德、智、军、体全面发展.按照预选卫生士官岗位任职需求,依据<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借鉴卫生士官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经验,制定了预选卫生士官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标准.报道如下.
作者:燕颖军;支国成;白小嘉;崔澂;李新伟;郑文广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初产产妇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阴道顺产分娩,未行分娩镇痛.比较2组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治疗组总产程、第一和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和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镇痛应用于分娩镇痛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玉兰;廖建玲 刊期: 2012年第28期
慢性盆腔痛是指时间≥6个月的非周期性盆腔疼痛,在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占较大比例,是妇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本文通过对本院568例慢性盆腔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起慢性盆腔痛的原因,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金华;姜孔娣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联合多巴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乌拉地尔联合多巴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 乌拉地尔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景隆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硝酸咪康唑对治疗小儿皮肤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皮肤念珠菌感染患儿78例随机分为A组46例和B组32例.A组患儿使用硝酸咪康唑治疗;B组患儿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10万U/ml)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耐受性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硝酸咪康唑治疗小儿皮肤真菌感染效果显著、耐受较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同强 刊期: 2012年第28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魏群 刊期: 2012年第28期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腹腔和盆腔内的高度恶性肿瘤[1].DSRCT的癌细胞排列紧密,并形成大小和形状不一的上皮样细胞巢,癌细胞巢周围和癌细胞巢之间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
作者:吴方红;周学军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导致原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324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按血肿是否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31例和非血肿扩大组29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动态检查资料.结果 原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高峰期为起病后6~24h,血肿扩大组病死率为67.74%明显高于无血肿扩大组的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与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及血糖水平、肝肾功能异常、长期酗酒病史有关(P<0.05或P<0.01).结论 对原发性脑出血伴有继续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密切监测神经体征变化,血压、血糖及头颅CT的动态检测,以尽早采取相关措施,防止病情进行性恶化,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万平;石兴兵 刊期: 2012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