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柯箫韵;翟海龙;杨细凤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 缬沙坦, 糖尿病肾病,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将93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1例.3组均给于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联合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缬沙坦,4周后测定各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尿白蛋白/肌酐值(ACR).结果 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UAER 和ACR均明显好转;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治疗后加对照组,两项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与缬沙坦组治疗后比较两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确切,两者联合应用对肾功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出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 从我院2012年接收的采用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产妇中随机抽样出100例产妇,和采取其他方式护理的产妇100例分别设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中的产妇的采用反馈式宣教的方式进行产后护理;对照组中的产妇采用常规的产后护理.对两组产妇产后的恢复等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的产后产妇的下床走动时间为2d,对照组产后产妇的下床走动时间为(3.00±0.32)d;干预组的产妇身体恢复需要53d,对照组的产妇身体恢复需要65d.结论 反馈式健康宣教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有显著的作用,对产妇的恢复和新生儿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玉红;张良;张瑞青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二例报告

    颈动脉体瘤系化学感受器瘤,属副神经节瘤,临床较少见[1-3].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时由于解剖关系,易碰破动脉,造成大出血,甚至死亡,故手术难度大,对手术护士的配合要求高.因此,术前明确诊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从2010-2012年手术室配合2例较大的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云涛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2例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收治并经市疾控中心检测确诊的22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救治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乏力,未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慌等症状,经一般抗病毒对症支持及中药治疗,22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甲型H1N1流感轻型病例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痊愈.

    作者:梁晓红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分析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导致小儿的单核一巨噬系统发生急性增生性的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由药物过敏和细菌感染、其他的病毒导致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体,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全身多个系统的出现临床表现,支原体感染并发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见.现将我院儿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肖小鹏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闭合复位经皮穿弹性髓内钉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儿童前臂骨干双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经皮穿弹性髓内钉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儿童前臂骨干双骨折的疗效,为儿童前臂骨干双骨折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30例儿童前臂骨干双骨折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穿弹性髓内钉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术后进修X线检查与并发症观察,前臂功能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3~6个月,本组30例,优21例,良7例,优良率93.33%.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穿弹性髓内钉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儿童前臂骨干双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且并发症发生率底,是治疗儿童前臂骨干双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军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舒适护理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34 例).对照组给予手术责任制、传统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术前焦虑、恐惧及术后睡眠障碍、腰痛等病史资料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前焦虑、恐惧;术后的失眠、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这些方面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上的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加强了护患交流,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护士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治疗环境,并且给予人性化的照顾,使患者在生理、心里、精神上处于满足舒适状态,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得到了体现.

    作者:蒋红燕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64排CT在颅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颅脑肿瘤的可通透性是肿瘤血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越高,肿瘤血管的分化越不成熟,通透性也就越高.应用灌注成像技术可反映出颅脑肿瘤血管这一功能特性.颅脑肿瘤血管的表面通透性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等多方面有重要意义.在颅脑肿瘤的各种功能成像方法中,CT灌注成像有明显的优势,它是一种定量研究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影响因素少、成像时间短等特点,多层同层技术的应用避免了片面性.

    作者:钟贻洪;雷剑;王肇平;田云生;廖忠剑;曾斐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及治疗

    目的 分析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8例ARF患者,分析患者发病病因.将病因分为肾前性ARF、肾性ARF及肾后性ARF.根据常规内科治疗,结合患者病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中,肾前性ARF29例,占37.2%;肾性ARF37例,占47.4%;肾后性患者9例,占11.5%,另有3例患者发病原因不明.患者经治疗治愈为54例,好转12例,死亡11例.结论 临床一般将ARF病因分为肾前性ARF、肾性ARF及肾后性ARF.如果患者发生ARF,应尽快明确病因,给予正确、及时的治疗,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吴志刚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提倡合理用药、选择恰当的药物进行治疗.方法 对广州某社区医院的拜阿司匹林心脑血管临床应用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大部分心脑血管患者对阿司匹林的认知程度不深,存在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现象.结论 针对这些现象,结合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及适用条件等进行分析,提出患者应该如何应用选择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治疗,为合理安全使用阿司匹林提供参考.

    作者:黄伟星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病区药房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目的 探讨病区药房管理的对策.方法 从现状入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策略.结果 目前药房管理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等不足.结论 要完善药房基础设施建设和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进货渠道,提高药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程晓峰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儿科住院患儿细菌培养及药敏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常见的细菌的感染类型,对病原菌的药物耐药以及分布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儿科血培养的病原菌的类型以及其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000份的临床标本当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的数量为70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00株(57.1%),革兰阴性菌240株(34.3%),真菌60株(8.6%).革兰阳性球菌中,常见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0株,占革兰阳性菌的50.0%.革兰阴性菌中,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85株,占革兰阴性菌的35.4%;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80株(33.3%)和阴沟肠杆菌75株(31.3%).没有发现对万古霉素的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氨苄青霉素以及青霉素均全部耐药,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比率相对较高.结论 表皮的葡萄球菌为儿科的血液培养中,检出的主要的病原菌,大量抗菌药物的使用,使得耐药的菌株逐渐增多,为此,各医疗单位应严格根据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及要求,积极开展有关细菌培养的药敏试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同时合理地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降低细菌的耐药性.

    作者:黄春葵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健肝乐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健肝乐颗粒治疗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收取的因为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加入有维生素C 1.8g,肌苷0.5g,维生素B6 0.4g的10%葡萄糖溶液250ml,1次/d,连续治疗14d,每7d观察1次.实验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并加服健肝乐颗粒15g一次,2次/d,连续治疗14d,每7d观察1次.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结果 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肝功能恢复较好,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水平下降明显.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临床研究显示,健肝乐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经济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振亮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横断面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床旁和病历相结合调查方式,填写个案调查表,对全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日当天的医院感染情况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59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8例,现患率为3.02%.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44.4%,其次为手术切口感染,占38.8%.抗菌药物使用率65%,单一用药82%,二联用药18%.病原菌送检率51%.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干预,有利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张萍;付辛芳;葛敏;秦彩玲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早产儿血清皮质醇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研究常规监测早产儿血清皮质醇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于早产儿出生后24h内采集静脉血1~2 ml,测定患儿皮质醇水平.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窒息、消化道出血、机械通气等因素对早产儿皮质醇水平的影响作用.并于同期出生的154例足月产新生儿皮质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出生后24h内外周血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出生后14d 外周血血清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消化道出血、机械通气对早产儿外周血血清皮质醇具有明显影响作用.结论 早产儿外周血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足月产新生儿,出生后皮质醇峰值延后,但是对消化道出血、机械通气具有应激反应能力.

    作者:葛艳辉;包智洪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并总结其护理方法,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住院时间5~10d,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创口小、易愈合、疗效确切,加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房思良;张宇;齐佳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主要压力与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主要压力,并研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2010年3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并进行手术的71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表现,分析其压力来源并给与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所有患者均出现一定压力,给予相应护理后,显效43例(60.56%),有效21例(29.58%),无效7例(9.86%),总有效率为90.14%.结论 乳腺癌患者在术后产生压力的概率很高,相应的护理可缓解患者的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广英;尚立华;张婷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舒芬太尼复合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时舒芬太尼复合0.5%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根据硬膜外麻醉用药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Ⅰ组,舒芬太尼15μg+0.75%左布比卡因10ml,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5ml.Ⅱ组,1.73%碳酸利多卡因12ml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5ml.观察两组产妇血压、心率、SpO2、术中镇痛效果、腹壁肌松质量、有无寒颤反应情况、新生儿即刻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中镇痛效果于探查时有显著性差异,其余时段无显著性差异,血压变化和寒颤反应Ⅰ组明显优于Ⅱ组.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左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镇痛效果确切,循环稳定,并可减少寒颤反应等不良反应.

    作者:包天秀;李敏;孙建宏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中药炮制的临床意义

    中药炮制是中国独有的制药技术,是我国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辨证实施治疗的重要手段,与临床疗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提高药品的临床治疗效果,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就中药的炮制进行分析,探讨中药炮制的临床意义.

    作者:石磊;窦莉萍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静脉穿刺的护理、肠胃道反应的护理、骨髓抑制的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乳腺癌手术后化疗的患者采取全程护理,191例乳腺癌患者中,显效152例,有效32例,无效7例,有效率达96.34%.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化疗顺利进行.

    作者:曲欣莉;孟微微;房思良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细菌性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细菌清除率及药物敏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耐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效果肯定,可有效缓解症状,抗菌作用强,安全有效.

    作者:罗勇飞 刊期: 2012年第3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