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冬梅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按照结石成分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1].我国的胆结石以混合型胆结石多,胆结石的发病率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超声检查对诊断胆结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其他检查方法,经济费用相对较低,临床中超声检查对胆石症的诊断存在一定的漏诊和假阳性的存在.本文对我院胆石症患者8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诊断出现误诊的情况.
作者:任霞 刊期: 2012年第35期
目的 评价氟西汀早期应用脑梗死患者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脑梗死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早期给予氟西汀,2组其他常规治疗药物相同.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早期预防性应用氟西汀可使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及相关症状明显缓解,更利于调整患者的情绪,使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以利康复.
作者:卞烽 刊期: 2012年第35期
中草药注射液具有药效迅速,作用可靠的优点.一些不适宜口服,不易被胃肠道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易被消化液破坏的中药,可以制成中药注射剂来解决问题.某些中药注射剂还可以通过穴位注射发挥特有的疗效.但是由于注射剂的制造过程复杂,制备环境设备要求高,加上中药药材质量、杂质、有效成分的原因,近年来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报道也见诸报端[1].如鱼腥草注射液[2]、葛根素注射液[3]、刺五加注射液[4]等中药注射液,用药者使用过程中发生过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随着中药制剂工艺的发展,中药注射剂在医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者:严寓均;董乃清;刘秀坤 刊期: 2012年第35期
肝癌在我国是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加之病情进展迅速[1],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往往已经是肝癌中晚期,失去了佳手术时期,此时肝癌介入治疗是佳选择.肝癌介入治疗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做好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能够提高肝癌介入的治疗效果[2、3].现对我科30例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分析如下.
作者:丰小峰 刊期: 2012年第35期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HSG)是妇科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操作简单,诊断可靠[1].有关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报道很多,但逆流引起的并发症原因分析报道较少[2~9].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共检查960例,有淋巴管静脉逆流征象86例(逆流征象发生率8.96%),其中22例为逆流综合征(发生率2.29%),与张建英等[3]报道相似,但高于任向前等[6]1.3%的报道.本文对发生逆流综合征2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后将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试检1年来,无1例逆流性并发症,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国民;涂清平;雷泳华;雷招宝 刊期: 2012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脱水及激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眩晕症效果显著.
作者:宋金梅 刊期: 2012年第35期
颈椎骨折是骨科比较严重的疾病,对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是恢复功能的有效方法.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大,对护理技术要求高,故在围手术期如何配合医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一直是骨科护士关注的问题.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科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1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元静 刊期: 2012年第35期
致命性大咯血是指24h内咯血量在300~600ml的大咯血.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高达50%~100%;外科手术治疗病死率在7.1%~18.2%;急症手术切除病死率高达27%~35%.很多患者因为合并严重的慢性肺病或病变弥散而不适合手术治疗[1].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动脉造影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被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肖兵;宋建琼;王红军;谭奇亮 刊期: 2012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10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低于对照组的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耿俊梅 刊期: 2012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应用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将确诊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13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青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霉素,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外周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疗效显著、经济安全.
作者:刘旭东;陈艳;张紫寅;唐建建 刊期: 2012年第35期
尿毒症,又称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经过数月或数年后,慢慢地发展而来,导致各种代谢废物和水分积聚在体内,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肾脏功能逐步减退而衰弱、耗竭.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长期持续血液净化,尿毒症患者的生存可明显延长,但其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昂贵的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沉重精神压力,这就对血液透析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及患者的康复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做好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田红岩 刊期: 2012年第35期
麻醉学是医学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手术麻醉的应用对于术中消除患者的疼痛、手术效果的好坏、时间长短及手术质量,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麻醉的护理配合尤为重要.随着现代护理与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医疗仪器设备的日趋增加,麻醉药品的不断更新,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因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特定的工作性质,要求护理工作的协调性、配合性极强,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手术和麻醉的有序地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邢玛丽 刊期: 2012年第35期
包茎指包皮口狭小,不能上翻露出阴茎头.一般情况下,包皮内板与阴茎头表面轻度的上皮粘连被吸收,包皮退缩,阴茎头外露.若粘连未被吸收,就形成了先天性包茎.后天性包茎多继发于阴茎头包皮炎症,使包皮口形成瘢痕性挛缩.若包茎严重,可引起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包皮垢积累时,可有阴茎头刺痒感.长期慢性刺激,可诱发感染与癌变、白斑病及结石.先天性包茎与后天性包茎均需行包皮环切术.而包皮环切术后的外科护理对手术的成功与否有重要意义.
作者:訾文杰 刊期: 2012年第35期
护士素质是护士应具备的职业修养,是护士通过培养、教育、自我修养、自我锻炼而获得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随着传统护理向科学护理的过渡,护士不仅是医师的助手,而且是医师的合作者;护理的手段不仅是技术操作,还担负着身心整体护理及社会性的防病治病.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加强在校护生的素质教育,尽快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迎春 刊期: 2012年第35期
患者,女,82岁.患者2010年3月起左眼部、左耳部逐渐长出肿块,无疼痛,稍有疲劳.患者既往无特殊疾病史.查体:体温36℃,脉搏68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0/80mm Hg(1mm 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略差,应答切题.头颅大小正常,左眼部被一约6cm×5cm大小肿块覆盖,不能视物.左耳部约8cm×6cm大小肿块,阻塞耳道.肿块均较硬,表面均有出血点,凹凸不平,固定不移.见图1.右颌下可及多个淋巴结肿大.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作者:苏全胜;刘小北;冒晓蓓 刊期: 2012年第35期
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统各部均可发生肿瘤,大多为恶性,其中常见的是膀胱肿瘤.膀胱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和免疫疗法.手术后主要问题是局部复发,而预防复发的主要手段是膀胱灌注.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药物有丝裂霉素、阿霉素、多柔比星、甲氨蝶呤、长春新碱等.近年来,临床常用以10-羟基喜树碱(10-HCPT)进行膀胱灌注,经观察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更愿意接受.
作者:王晶 刊期: 2012年第35期
嵌顿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结石嵌顿≥2个月的患者发生狭窄的概率为24%[1].笔者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12月共21例输尿管结石并狭窄行腹腔镜治疗的病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连金 刊期: 2012年第35期
头孢尼西钠能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产生抗菌活性,因疗效显著而被临床广泛使用.虽然其不良反应文献报道较少,但仍有严重情况出现,现对本院近年来头孢尼西钠所致的7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钱蕴蕾 刊期: 2012年第35期
我国地域辽阔,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目前全国各地使用的中药材已达8000多种,对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应用中影响中草药疗效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谈一谈临床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作者:王瑞芹;李书香 刊期: 2012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巴曲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佳用药方法.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将5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A组采用巴曲酶胃内灌注,B组采用巴曲酶、静脉和肌内注射,根据临床表现和胃镜复查判断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A、B 2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2.0%与24.0%、总有效率分别为84.0%与52.0%,A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曲酶胃内灌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佳用药方法.
作者:樊英 刊期: 2012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