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根
老年人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常多种疾病并存,其病情往往发展迅速,手术危险性大,并发症多,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1].本院2006年1月-2010年8月手术治疗老年胆石症患者166例,回顾性分析其诊治过程,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忠南;龚文锋;蒙勤;叶开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统计分析本院2009-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方法 收集ADR报告151份,对其上报科室、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报告以内科多;61~80岁人群多发,男女比例相当;以抗生素引起者多;静脉给药引发者占绝大多数;ADR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合理用药,采取恰当的给药方式,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何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肛周脓肿是肛窦感染化脓,蔓延到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而形成的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即形成肛瘘.以往国内对脓肿及肛瘘一直是按2种疾病进行分期手术,尤其是范围较大的脓肿和高位脓肿,先采取一期脓肿切开引流术,再进行二期肛瘘切开挂线术.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科采用脓肿一期切开引流术、脓肿切开对口引流术、脓肿切开挂线术等方法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40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洋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PSVT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胺碘酮组(A组)23例、普罗帕酮组(B组)30例、去乙酰毛花苷组(C组)22例和对照组(D组)20例.A组采用胺碘酮治疗,B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C组采用去乙酰毛花苷治疗,D组采用迷走神经刺激法治疗.观察比较4组有效转复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转复率为91.30%,B组为73.33%,C组为54.54%,D组为20.00%.A、B、C组有效转复率均高于D组,且A组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B组为10.00%,C组为22.73%,D组为10.00%.结论 药物治疗PSVT效果优于迷走神经刺激法,胺碘酮转复率高,可考虑应用于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和(或)难治性PSVT患者.
作者:杨夏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氯胺酮关节腔注射对军训所致膝关节损伤院前镇痛的效果.方法 3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10例.关节腔内注药,A组:氯胺酮0.3mg/kg+0.25%布比卡因10ml;B组:地塞米松5mg+0.25%布比卡因10ml;C组:0.25%布比卡因10ml.比较3组镇痛效果.结果 A组镇痛效果优者占90%高于B组的70%和C组的60%;麻醉起效时间与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B、C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B、C组;头晕发生率为10%低于B组的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麻药用于膝关节损伤院前镇痛及院内治疗,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优良率高,不良反应少,方法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刘文东;陈鹏;刘丽宁;戴卫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心肌炎是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常为各种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其中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高.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或慢性炎症.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如感冒、咽痛、腹泻等)后的1~3周内发生.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主要经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少数肝炎患者可发生心肌炎.病毒可直接损伤心肌,也可通过免疫机制导致心肌炎症.
作者:宋素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临床医学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灭菌技术已不能满足某些不耐高温的精密医疗器械等的特殊需要,而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是继戊二醛、环氧乙烷等灭菌技术之后的新的低温灭菌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我院自2010年9月将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用于手术室灭菌,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秀霞;刘正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2007-2010年奉贤区<5岁儿童的死亡情况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以2007-2010奉贤区各医疗机构上报的<5岁儿童死亡报告案例为基本资料,分析<5岁儿童死亡情况.结果 2007-2010年活产数为25931例,<5岁儿童死亡190例(7.33‰),其中婴儿死亡116例(61.1%),1~4岁儿童死亡74例(38.9%).婴儿死亡率为4.47‰高于1~4岁儿童的2.86‰,本地户籍儿童死亡率为4.07‰低于外地户籍的9.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前5位死因为:溺水、意外窒息、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及足月小样儿、猝死.结论 采用多种措施是降低<5岁儿童死亡率的主要策略.
作者:顾维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护理模式的变化,社会需要护士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完善的人格结构和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这就需要当代护士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护理教育侧重于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术训练方面,导致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重大缺陷[1].因此,如何加强护士人文素质继续教育是每个护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者:徐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多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如不能及时治疗胆囊炎症,内科合并症也不易控制,这亦是造成老年急性胆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资料通过分析58例农村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李少方;张姣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的治疗方法与护理对策.方法 100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2.0%,总有效率为98.0%均高于对照组的80.0%和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肺炎效果显著,结合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兰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传统的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常规将胆总管内放置T管引流,为患者术后护理等带来不便.国内外已有成功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报道,但在病例选择及效果判断等方面尚未取得理想的一致意见.本院普外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共实施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21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该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手术室教学双方对实践内容的需求认知,以缩短教学双方的认知差距,为临床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20名护生、18名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对现代手术室护理理念不够明晰,在人际沟通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保护意识、带教老师的资历的认知方面与带教老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带教老师应运用自己丰富的学识耐心指导,树立护生整体护理观念,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和健康教育能力.
作者:万卫红;唐浪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环氧乙烷(EO)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增塑剂、润滑剂、乳化剂、仓库煎蒸剂、乙醇胺、乙二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合成洗涤剂等,此外,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消毒灭菌功能,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同时EO是一种具有挥发性、腐蚀性及毒性的有害物质,使用不慎可导致烧伤和中毒.本院于2006年5月-2008年6月收治急性EO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6例.现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程兵;赵学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昏迷主要是由大脑皮质和中脑的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所致[1].外伤性昏迷是急诊科常见的外科急重症,是急诊外科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快速的诊治和细致、完善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院急诊科2009年8月-2010年10月共收治外伤性昏迷患者32例,经积极救治均平安收入本院或转上级医院治疗,现就有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育存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脑梗死是人们所关心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都很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往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缺乏有效方法,经过科研人员及临床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目前对该病的诊治有了很大进展,尤其在影像学的早期诊断及早期、超早期溶栓治疗等方面.
作者:田秀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成批伤员的特点是突发性强、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抢救难度大[1],对医院的应急性抢救的组织管理提出了严竣挑战.本院是一所综合性一级甲等医院,承担本矿区及周边地区重要的抢救工作,现回顾性总结了批量伤员的急救护理组织管理流程,以不断完善护理组织管理,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崔琴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阿司匹林(ASA)早期主要用于止痛、退热、抗炎及抗风湿治疗.20世纪70年代发现ASA在高危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中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表明,服用ASA的中年男性在5年随访期间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下降44%[1].虽然ASA可以显著减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是,许多患者并没有正规接受ASA的治疗.本文资料在使临床医师提高对ASA的了解,正规使用ASA,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作者:黄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门诊输液治疗中抗生素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按患者性别、年龄、与ADR有关的抗生素种类、ADR的损害类型及其临床表现、ADR因果关系评价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09,以<10岁和31~40岁患者较多,其中<10岁儿童发生率高;引起ADR的药物主要集中在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ADR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共48例;新的、严重的ADR 2例;经积极处理,所有患者均治愈或好转.结论 加强医院输液室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分析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郑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方式及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社区300名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老年人医疗保健知识知晓率、参与文艺体育活动率、人际关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慢性疾病发病率低于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明显改善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蔡燕颜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