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东;陈鹏;刘丽宁;戴卫红
例1.女,24岁,因出现乏力、心悸、气促,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少尿1周,以右肾结石、左输尿管结石、尿毒症入本科治疗.2010年3月14日行第3次血液透析,因月经量多,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结束后用鱼精蛋白50mg(5ml)加入生理盐水15ml中缓慢静脉推注对抗.静脉推注结束后,患者出现胸闷、头晕、出冷汗、气促,血压下降至90/60mm Hg(1mm Hg=0.133kPa)等过敏反应症状.
作者:李柏均;董珍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脑梗死是人们所关心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都很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往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缺乏有效方法,经过科研人员及临床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目前对该病的诊治有了很大进展,尤其在影像学的早期诊断及早期、超早期溶栓治疗等方面.
作者:田秀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芩连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冯鹏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早进食对乳汁分泌及肠蠕动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24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A、B组各120例.A组产妇于剖宫产术后6h即进食;B组产妇于排气后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结果 A组6~12h内有乳汁分泌及肠蠕动恢复者明显多于B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励产妇早进食,可增强其食欲,促进乳汁分泌及肠蠕动顺利恢复,以进一步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彭春杰;王殿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重症患者营养状态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关系.方法 58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VAP组23例和未发生VAP组35例,另选健康志愿者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TRF)、血清胆碱酯酶(ACHE)、淋巴细胞计数(TLC)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结果 VAP组入科48h时的PA、入科96h时的TLC及入科1周时的TFR、TLC均低于未发生VAP组,入科96h、1周时SOFA、CPIS评分均高于未发生V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不良的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VAP,可选半衰期较短的PA和TRF作为监测指标.早期积极地营养干预可能会降低VAP的发生率,改善已发生VAP的危重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学莉;马希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频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难以摆脱.频发的医疗纠纷干扰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频发的医疗纠纷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成为困扰医疗机构管理层和医务人员的一大难题.医疗纠纷的增多是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相关.一方面说明人民群众开始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出了如何依法行医、规范诊治,优化服务以及如何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关问题.
作者:翟硕;姚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股骨颈骨折是我院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高龄老人越来越多,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也逐年增多[1].临床上以>60岁的老年患者多见.若保守治疗时间较长易产生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骨折的愈合,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目前认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现将本院骨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30例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南香菊;闫伟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中预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的扩容效果.方法 将32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160例,Ⅰ组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 500ml,Ⅱ组给予复方乳酸钠500ml,均于30min输完,之后液路以复方乳酸钠维持,经L2~3间隙行腰麻.记录麻醉后产妇各指标变化.比较2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低血压发生率.结果 2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阻滞平面高为T6~8.Ⅱ组BP低值低于Ⅰ组,HR高值高于Ⅰ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低血压发生率为22.0%高于Ⅰ组的4.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预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能有效地扩容,维持血压稳定,有助于维持循环的稳定,有利于保护孕妇及胎儿的安全.
作者:贾凤斌;苏秀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电风暴又称交感风暴,为24h内自发≥2次室速或室颤(VT/VF)[1],其根本原因是各种因素所致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一些二级预报试验的报告中其发生率达10%~20%.2008年10月-2009年9月本科收治该病患者3例,在对其救治护理中发现,该病具有一定的特点,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藤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本院门急诊不合理用药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上半年门急诊处方15692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557张占3.55%,其中重复用药占10.41%,联合用药占39.68%,用法用量不合理占42.54%,选药不合理占5.93%,用药与诊断不符占1.44%.前3位不合理用药的临床科室依次为儿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结论 本院门急诊处方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应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以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马雪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周围面神经炎亦称贝尔麻痹或面瘫,是口腔科常见疾病,此病治疗方法甚多.笔者1990-201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面神经炎患者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2例,>45岁25例,20~45岁33人,10~20岁3例,5岁1例.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取决于发病部位,(1)病变在茎乳孔附近表现为全面面瘫52例,患者额纹消失,抬眉困难,或不能抬眉.
作者:滕旭红;王新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23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后,再进行改良三维实验对多重耐药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 在体外药敏实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14种抗假单胞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现象,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分别为环丙沙星(60.6%)、加替沙星(58.1%)、阿米卡星(43.6%)、左氧氟沙星(53.4%);其次是亚胺培南(56.4%)、头孢他啶(49.2%)、头孢哌酮/舒巴坦(40.7%).三维实验结果显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8株(25.0%),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菌7株(21.8%),同时产ESBLs+AmpC酶菌4株(12.5%).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实验检测产金属酶菌5株(15.6%).结论 产ESBLs、高产AmpCβ2内酰胺酶和(或)碳青酶烯酶是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菌主要耐药机制.
作者:胡耀华;王红梅;田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一氧化碳(CO)中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凡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均可产生CO气体,如果防护措施不佳或通风不良时,即可发生急性CO中毒,从而危及生命.CO经呼吸道吸入透过肺细胞迅速弥散入血,无蓄积作用,多以原形从肺呼出,在体内则被氧化为二氧化碳,进入血液中的CO约90%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子中的卟啉Ⅸ的亚铁复合物发生紧密而不可逆的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之失去携氧功能,终导致低氧血症.
作者:周银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使用药物.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指出全球患者1/3死于不合理用药[1].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占用药总数的12%~32%[2].不合理用药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不但增加了有限的社会资金和个人的经济负担,也使人类生存空间的资源日益匮乏.现将不合理用药分析如下.
作者:刘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将骨科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骨科常规术后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术后4d的疼痛程度及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满意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骨科手术后疼痛.
作者:杭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掌握本院辖区居民中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糖尿病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抽样人群采取入户调查方式,逐户逐人测定血糖,填写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格.结果 在本院辖区居民中糖尿病总患病率为2.1%,男性患病率为2.6%高于女性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年龄段统计,60~70岁人群明显高发;教师和医师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个体户和工人;不同收入人群中的患病率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态势;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者患病率为34.6%高于无糖尿病遗传史者的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是本院辖区居民中一种常见病、高发病.性别、年龄、家族遗传史、体力活动情况、精神因素和饮食习惯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作者:杨凤姣;谢萍;何烈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小儿腹泻是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发病年龄多为<2岁,<1岁者约占50%,常发于夏、秋季节.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天数次至十余次,呈黄色和黄绿色,稀糊状或蛋花汤样,部分患儿排便前啼哭似有腹痛,全身一般情况尚好.
作者:高菁;郭书堂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患儿,男,9岁,玩耍时自高处冲击坠落以左上肢着地.主诉:左手掌擦伤,左肩疼痛剧烈,左上肢不能活动,肿胀严重,否认伤后意识丧失及胸痛史,于院外行X线片未处理急转本院.查体:T36.8℃,P 100次/min,R 26次/min,BP 100/80mm Hg(1mm Hg=0.133kPa).神志清楚,急性痛苦面容,左肩部肿胀明显呈青紫色,左三角肌区域皮肤触觉未见明显减退,左肩部可触及骨擦感,较右侧上肢缩短约3cm,左肘关节屈伸活动及左前臂旋转活动未见受限,左手感觉血运,活动好,左桡动脉搏动有力.
作者:赵仁富;董占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常因各种原因发生跌倒.笔者通过对7例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本科发生意外跌倒的老年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70~85岁.所患疾病包括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胃癌.发生跌倒时有家属陪伴4例.发生于日间2例,夜间5例;发生于走廊1例,床边6例;因下床小便发生跌倒4例,独自入厕1例,其他2例.
作者:余托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现代化医学的发展,控制院感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医院感染不仅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还会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1].有研究表明,医院感染发病率与医院环境污染状况关系密切[2].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