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丽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0月-2010年11月收治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妇女8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采用全身用药(伊曲康唑200mg,每天1次口服,连服7d)结合局部用药(清洗外阴后,给予硝酸咪康唑栓1枚置于阴道弯窿处),对照组43例单纯采用局部用药,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1.4%,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痊愈率为69.8%,总有效率为90.7%.2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轻,且为一过性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全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对我院2007年9月-2010年10月胎头娩出困难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对策.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行新式剖宫产孕妇1438例,其中头位剖宫产936例,发生娩头困难(徒手取头>15s)98例(10.47%).
作者:张亚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医院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1],医院制剂作为我国医药产业的补充,在防病治病、医药研发方面曾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医药市场快速发展之前为有效解决医药物资短缺的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陈淑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女,78岁.因发作性胸痛、胸闷3d入院,疼痛剧烈,呈压榨性,疼痛持续30min以上,伴上腹部不适、大汗,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醇酯或休息后症状无缓解,反复发作,胸痛进行性加重,无咳嗽、咯痰,无肢体活动障碍,来诊.
作者:曹艳霞;丁拥军;宋美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A组27例和辛伐他汀治疗B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物;辛伐他汀治疗A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天20mg;辛伐他汀治疗B组加用辛伐他汀,每天40mg.治疗1周后比较3组CRP及TNFa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及治疗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CRP、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后与血清CRP、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组治疗后CRP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可阻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炎性反应.
作者:刘恩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早期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急性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HICH急性期血肿扩大患者行超早期显微外科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生存65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9.7%.结论:对早期血肿扩大的HICH患者应尽早复查CT.患者的超早期显微外科可直视下止血,血肿清除彻底,能较迅速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吕然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蓖麻油炒鸡蛋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作用.方法:将400例未临产的孕妇分为蓖麻油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蓖麻油组给予蓖麻油炒鸡蛋口服,未引起规律宫缩者,24h后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2.5mU/min,根据宫缩调整滴速,一般每隔30min调整1次,直至出现有效宫缩.对照组入院当日即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方法同蓖麻油组.结果:蓖麻油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蓖麻油炒鸡蛋加缩宫素引产成功率高、引产时间短、产后出血少、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呼双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哌非合剂辅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哌非合剂静脉注射组(I组)、哌非合剂肌内注射组(Ⅱ组)和氟哌啶组(Ⅲ组),每组20例.于手术开始前5min,I组静脉注射哌替啶1mg/kg、异丙嗪0.5mg/kg,Ⅱ组肌内注射同等剂量哌替啶及异丙嗪,Ⅲ组静脉注射氟哌啶0.1mg/kg.观察3组用药前、用药后5min、15min、30min每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R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I组给药后MV、PE、CO2水平明显改变(P<0.05或P<0.01),30min恢复至用药前水平;Ⅱ、Ⅲ组变化不明显(P<0.05).I、Ⅱ组给药后SBP、DBP、HR变化不明显(P<0.05);Ⅲ组给药SBP、DBP、HR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30min恢复正常.3组用药前后RF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哌非合剂可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硬膜外麻醉时的辅助用药之一,但应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并加强对呼吸的管理,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作者:贾凤斌;苏秀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护理安全管理不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而且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分析现存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L-型钙通道阻滞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颈部脱臼处死后浸人75%乙醇数秒,迅速开胸摘取心脏,置人盛有37℃预热的台氏液100ml的培养皿中.在超净工作台上用台式液清洗并修剪掉结缔组织,迅速行主动脉插管.将心脏悬挂于Langendroff灌流装置上,剪下心室并剪成约1mm3,的组织块,放人37℃预热的含0.2mmol/L Ca2+台氏液20ml的培养皿中,将心室在溶液中轻轻晃动以分散已解离的心室肌细胞.新分离的细胞在常温下放置1-2h后,用加样器取带少许细胞的原液放人试管中,加人指示剂,给予正常细胞外液灌流,测全细胞胞内钙瞬变作为前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溶液灌流,测全细胞胞内钙瞬变作为实验组;给予正常细胞外液灌流,测全细胞胞内钙瞬变作为后对照组.结果:不同浓度的硝苯地平对静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胞内钙信号的影响都不明显,仅10umol/L硝苯地平可能使静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胞内钙水平轻微降低,更高浓度的硝苯地平的效果反而减弱.不同浓度的硝苯地平都能不同程度降低心室肌细胞胞内钙瞬变的峰值(P<0.05),5umol/L硝苯地平的标准化值低,降低心室肌细胞胞内钙瞬变峰值的效果比2umol/L硝苯地平明显(P<0.05).但是10umol/L硝苯地平、50umol/L的硝苯地平的降低心室肌细胞胞内钙瞬变峰值的效果反而减弱.结论:硝苯地平可以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的电流.但是,硝苯地平对于静息状态下的心室肌细胞胞内钙信号的影响不明显,可能与硝苯地平只对去极化过程的I(Ca)2+、Ito和Ik有抑制作用有关.
作者:张霞;焦向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流行病学所调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乙醇、糖尿病、肥胖、营养、妊娠、中毒以及感染先天性代谢缺陷等,但仍有20%原因不明,其发病与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氧应激、免疫反应等有关[1].
作者:黄永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第1周0.6g/d,第2周0.4g/d,第3周后为0.2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晚上服用.比较2组治疗2个月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8.5%高于对照组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琼艳;蒋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胆囊三角的分离在手术中非常重要,胆囊动脉可在此内通过,而胆囊动脉的起始、分支和走行等方面因人而异,再加上此处解剖位置狭小、周围毗邻结构紧密,所以在手术中胆囊动脉和胆管的损伤容易发生.
作者:孙晓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方法.方法:通过药师组织的建章立制、分工协作、教育优先、分级管理、检查反馈等措施来干预临床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的现象.结果:干预后门诊处方抗菌药使用比例由28.21%下降至17.39%,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比例由62.78%下降至55.51%,无指征用药由7.31%下降至3.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该药学干预方法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侠;徐欣昌;陈永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及腹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子宫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行腹式子宫切除术,评估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宏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联合乙酸水杨酸片辅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联合乙酰水杨酸片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轻度上腹不适、恶心和嗜睡,但均能耐受,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无播散性带状疱疹发生轻微.结论:苯巴比妥联合乙酰水杨酸片辅治PHN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萌;李汝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众所周知,医院是技术知识密集型的单位,医疗技术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决定着一个医院的生存发展.而以技术档案为主体的档案信息,其功能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孟庆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临终关怀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弗医院,由桑德斯博士创立.该运动确立了现代临终关怀模式,其目的在于给临终患者减轻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使之在有限的时间内,安详、舒适并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旅程的后一站.其研究范围包括组织形式、治疗姑息疗法和临终监护3个方面.
作者:张玉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肠伤寒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1].对于症状典型的肠伤寒临床诊断较容易.但对于不典型肠伤寒,若不引起足够警惕,则容易造成误诊.
作者:邹永超;周洁;邓志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30例直径<3cm的乳腺良性肿瘤进行超声波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结果:30例35处乳腺良性病灶,均经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完整切除,每处旋切3-15次,平均10次,用时20-45min,平均30min.术后2例小血肿形成,1-2个月后自行吸收消退,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病灶切除彻底,并可获得明确病理诊断,对直径<3cm的乳腺良性肿瘤的诊疗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漆兰;叶村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