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龙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氧沙坦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房颤患者复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每天0.2g;治疗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口服,每天50mg.2组患者均观察12个月后比较2组房颤转复率.结果:治疗组治疗1、2、6、12个月时的房颤转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可降低房颤的复发率,疗效好,易耐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丽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辅治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替米沙坦,每次80mg,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辅治早期DN,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有确切疗效,可有效地控制和延缓DN病情的发展,有效保护肾功能.
作者:索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NF-icappaB(NF-κB)在致炎性转录因子表达时无所不在,调节涉及细胞转化、存活、增殖、侵袭、血管发生、转移和炎症在内的500多个基因的表达,同时,NF-κB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炎症、细胞凋亡、免疫反应等病理过程,所以其信号通路在药物介入方面成为潜在靶向目标.
作者:刘海楠;陈雷;高彦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临床抗癫痫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检测该院2003-2009年治疗605例疼痛患者服用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结果:除2009年外,该院抗癫痫药监测例数逐年上升,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50-100ug/ml内的监测例/次多占54.43%,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4-12ug/ml内的监测例/次多占75.63%,苯妥英钠血药浓度
作者:曾雪花;郁相云;钟建华;温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DPN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以甲钴胺500ug静脉注射,同时予以血塞通400mg加人生理盐水250m1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只给予血塞通400mg加人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15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血塞通治疗DPN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
作者:周逸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方法.方法:通过药师组织的建章立制、分工协作、教育优先、分级管理、检查反馈等措施来干预临床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的现象.结果:干预后门诊处方抗菌药使用比例由28.21%下降至17.39%,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比例由62.78%下降至55.51%,无指征用药由7.31%下降至3.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该药学干预方法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侠;徐欣昌;陈永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联合蚣蝎五倍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骶管注射联合蚣蝎五倍膏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骶管注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6.4%,观察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注射联合蚣蝎五倍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军领;苌永利;高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随着现代人膳食习惯的改变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多因素影响,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病需要长期服药,而长期使用某些西药难免产生不良反应.笔者选取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57例,运用滋肝肾、平肝阳的方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高寒琦;李桂元;胡俊梅;张文风;王文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的多发病,95%以上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一些少见的原因也须注意,包括冠状动脉脂肪栓塞,冠状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由于老年人生理特点和并发各种疾病,故老年人AMI的临床表现常缺乏典型症状[1],易误诊和漏诊而贻误治疗.
作者:李晓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冠心五号合剂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和阿魏酸的含量为指标进行提取工艺优化,以得出佳工艺流程.结果:影响丹参酮ⅡA提取效果主要的因素是乙醇浓度,其次是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而对于阿魏酸提取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煎煮次数,其次是加水量和煎煮时间.结论:所考察的因素中,冠心五号的佳提取工艺流程为:丹参、五味子以75%乙醇回流提取2h,提取2次,溶剂用量为4倍;药渣与党参、麦冬、赤芍、地黄合并水提,煎煮2h,加水量10倍,煎3次.
作者:骆方莲;李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医院是细菌的滋生地,也是传染源集中的地方.如不加以防范,易引起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传染和蔓延,轻则患者间交叉感染,重则发生大范围的感染病例,甚至引发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
作者:贾友英;蒋宝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A组27例和辛伐他汀治疗B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物;辛伐他汀治疗A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天20mg;辛伐他汀治疗B组加用辛伐他汀,每天40mg.治疗1周后比较3组CRP及TNFa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及治疗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CRP、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后与血清CRP、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组治疗后CRP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可阻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炎性反应.
作者:刘恩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替安治疗风热袭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热袭肺型C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头孢替安抗感染,氨溴索祛痰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另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静脉滴注,10d为1个疗程).治疗10d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2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PMN),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WBC、PMN和CRP水平均降低(P<0.05或P <0.01).对照组治疗第10天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治疗后WB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咳嗽咯痰、舌象及脉象积分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第10天咳嗽咯痰及舌象积分均少于治疗第15天的上述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第10天的咳嗽咯痰及舌象积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替安能有效治疗风热袭肺型CAP.
作者:俞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联合乙酸水杨酸片辅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联合乙酰水杨酸片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轻度上腹不适、恶心和嗜睡,但均能耐受,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无播散性带状疱疹发生轻微.结论:苯巴比妥联合乙酰水杨酸片辅治PHN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萌;李汝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分别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GU)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Hp阳性GU的佳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确诊的Hp阳性GU患者106例,随机分为EAC组和OAC组,各53例.EAC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治疗,OAC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结果:治疗4周后,EAC组总有效率为83.0%高于OAC组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C组Hp清除率为88.7%高于OAC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药物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GU患者时,质子泵抑制剂应首选埃索美拉唑.
作者:俞铖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肝硬化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白蛋白(ALb)水平外,2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球蛋白(GLb)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所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明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芝顺;陈玉华;李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肾细胞癌属于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近1/3患者发现肾癌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所以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差.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在影像学体检时发现肾癌患者增多,使早期治疗肾癌的可能性增加.
作者:田孝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及腹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子宫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行腹式子宫切除术,评估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宏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构建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类型,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高胱氨酸饮食制作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灌药组分为通心络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动物腹主动脉平滑肌内核因子-κB(NF-κB)阳性细胞率.结果: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NF-κB阳性率表达,模型对照组>丹参滴丸组>通心络组>空白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抑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平滑肌NF-κB的表达,是其稳定易损斑块的可能作用靶点之一.
作者:栗艳婵;张明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且资料完整的2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春冬季高发于夏秋季.诱因主要是劳累与情绪、药物.结论:通过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胡正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