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年我院孕妇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分析

李氏天

关键词:孕妇, 贫血, 地中海, 筛查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孕妇产前地中海贫血状况,为地中海贫血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对2009年该院孕妇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4例孕妇中筛查阳性67例,筛查阳性率为7.02%.结论:对夫妇双方均为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或已生育过重型地中海贫血儿的孕妇必须进行早期产前筛查和产前基因诊断,防止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是降低地中海贫血发生率有效的预防措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孕产妇心理因素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

    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是妇女一生中的一大痛苦期,顺利度过分娩期、降低围生期并发症是医患双方的共同愿望.但是不少产妇对正常分娩缺乏了解,以及对医院环境的陌生、临产知识的缺乏及剧烈的疼痛,使其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引起了诸多分娩期并发症,危及婴儿的健康.

    作者:张芳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复张性肺水肿16例临床诊治体会

    复张性肺水肿(RPE)是指继发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萎陷性肺在迅速复张时或复张后所发生的急性间质性肺水肿,多见于气胸或胸腔积液患者短期内大量排气、排液后及胸腔手术中.其特点是急性间质性肺水肿,是较少见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可发生在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发病急,发展迅速,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病死率高达20%[1].

    作者:刘洪新;刘风金;高士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分别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分别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GU)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Hp阳性GU的佳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确诊的Hp阳性GU患者106例,随机分为EAC组和OAC组,各53例.EAC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治疗,OAC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结果:治疗4周后,EAC组总有效率为83.0%高于OAC组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C组Hp清除率为88.7%高于OAC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药物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GU患者时,质子泵抑制剂应首选埃索美拉唑.

    作者:俞铖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同期分娩的无合并症的剖宫产孕妇36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产褥病率及恶露持续时间.结果:2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产褥病率及恶露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直径3-8cm)剔除术是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肌瘤剔除的适应证.

    作者:李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宫颈部位容易受到分娩、宫腔操作的损伤,宫颈管呈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差;并且由于宫颈黏膜皱襞多,一旦发生感染很难彻底清除,病情久治不愈.

    作者:贾会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血液透析伴肾性贫血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EPO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蔗糖铁联合EPO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及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Hb、RBC、HCT、SF及TSA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时,首选蔗糖铁联合EPO治疗,可有效为善贫血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英华;林永明;梅劲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替安治疗风热袭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替安治疗风热袭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热袭肺型C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头孢替安抗感染,氨溴索祛痰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另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静脉滴注,10d为1个疗程).治疗10d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2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PMN),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WBC、PMN和CRP水平均降低(P<0.05或P <0.01).对照组治疗第10天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治疗后WB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咳嗽咯痰、舌象及脉象积分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第10天咳嗽咯痰及舌象积分均少于治疗第15天的上述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第10天的咳嗽咯痰及舌象积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替安能有效治疗风热袭肺型CAP.

    作者:俞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甲胎蛋白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8例妊娠中期PIH孕妇的血清AFP值,根据其AFP值分为观察组(≥250ug/L)54例和对照组(<250ug/L)64例,并随访至分娩,比较2组孕妇早产、胎盘早剥的发生情况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早产、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H孕妇血清AFP值异常升高与早产、胎盘早剥及分娩方式有相关性,产前监测孕妇血清AFP值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静;孙丽君;武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对2009年11月6-12日使用抗菌药物的51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排名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匹胺;药物应用的次数基本符合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药物应用剂量偏大者占18.36%;还有相当部分的患者给予长程单一抗菌药物治疗,长的连续应用长达20d.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培训和教育.

    作者:孙金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左归丸联合维D磷酸氢钙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左归丸联合维D磷酸氢钙片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左归丸联合维D磷酸氢钙片治疗OP患者24例并观察效果.结果:24例患者中显效6例(25.0%),有效13例(54.2%),无效5例(20.8%),总有效率为79.2%.结论:中药左归丸联合维D磷酸氢钙片治疗OP伴疼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作者:蒋天骄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下处理多发骨折合并休克40例体会

    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是一种复杂外科问题应急分期手术理念.早于1983年由美国医师Stone提出,日本学者也有相关报道[1].其强调以简便可行、有效而损伤较小的应急救命手术处理致命性创伤;进一步复苏和计划分期手术处理非致命性创伤处理模式.

    作者:孙守权;刘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栓通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肝硬化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白蛋白(ALb)水平外,2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球蛋白(GLb)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所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明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芝顺;陈玉华;李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57例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随着现代人膳食习惯的改变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多因素影响,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病需要长期服药,而长期使用某些西药难免产生不良反应.笔者选取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57例,运用滋肝肾、平肝阳的方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高寒琦;李桂元;胡俊梅;张文风;王文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我院2003-2009年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临床抗癫痫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检测该院2003-2009年治疗605例疼痛患者服用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结果:除2009年外,该院抗癫痫药监测例数逐年上升,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50-100ug/ml内的监测例/次多占54.43%,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4-12ug/ml内的监测例/次多占75.63%,苯妥英钠血药浓度

    作者:曾雪花;郁相云;钟建华;温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30例直径<3cm的乳腺良性肿瘤进行超声波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结果:30例35处乳腺良性病灶,均经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完整切除,每处旋切3-15次,平均10次,用时20-45min,平均30min.术后2例小血肿形成,1-2个月后自行吸收消退,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病灶切除彻底,并可获得明确病理诊断,对直径<3cm的乳腺良性肿瘤的诊疗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漆兰;叶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且资料完整的2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春冬季高发于夏秋季.诱因主要是劳累与情绪、药物.结论:通过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胡正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哌非合剂辅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哌非合剂辅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哌非合剂静脉注射组(I组)、哌非合剂肌内注射组(Ⅱ组)和氟哌啶组(Ⅲ组),每组20例.于手术开始前5min,I组静脉注射哌替啶1mg/kg、异丙嗪0.5mg/kg,Ⅱ组肌内注射同等剂量哌替啶及异丙嗪,Ⅲ组静脉注射氟哌啶0.1mg/kg.观察3组用药前、用药后5min、15min、30min每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R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I组给药后MV、PE、CO2水平明显改变(P<0.05或P<0.01),30min恢复至用药前水平;Ⅱ、Ⅲ组变化不明显(P<0.05).I、Ⅱ组给药后SBP、DBP、HR变化不明显(P<0.05);Ⅲ组给药SBP、DBP、HR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30min恢复正常.3组用药前后RF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哌非合剂可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硬膜外麻醉时的辅助用药之一,但应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并加强对呼吸的管理,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作者:贾凤斌;苏秀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合成氨生产工人五官疾患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合成氨生产工人的五官损害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合成氨生产工人14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行政后期及机械加工人员103例作为对照组.由同一位五官科医师对上述受检对象按常规进行检查,随即作出检查结论.计算2组五官疾患总检出率、五官疾患病种数及各工种的五官疾患病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五官疾患总检出率为54.5%高于对照组的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慢性结膜炎、慢性咽炎和慢性扁桃体炎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官疾患检出率前3位的工种是冰机、氨罐及合成.结论:合成氨生产工人的五官有明显的损害.应加强防护设备的维护,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严格操作规程,定期作健康检查,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作者:王建平;白冬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甲钴胺联合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DPN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以甲钴胺500ug静脉注射,同时予以血塞通400mg加人生理盐水250m1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只给予血塞通400mg加人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15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血塞通治疗DPN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

    作者:周逸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L-型钙通道阻滞剂对心肌细胞钙稳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L-型钙通道阻滞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颈部脱臼处死后浸人75%乙醇数秒,迅速开胸摘取心脏,置人盛有37℃预热的台氏液100ml的培养皿中.在超净工作台上用台式液清洗并修剪掉结缔组织,迅速行主动脉插管.将心脏悬挂于Langendroff灌流装置上,剪下心室并剪成约1mm3,的组织块,放人37℃预热的含0.2mmol/L Ca2+台氏液20ml的培养皿中,将心室在溶液中轻轻晃动以分散已解离的心室肌细胞.新分离的细胞在常温下放置1-2h后,用加样器取带少许细胞的原液放人试管中,加人指示剂,给予正常细胞外液灌流,测全细胞胞内钙瞬变作为前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溶液灌流,测全细胞胞内钙瞬变作为实验组;给予正常细胞外液灌流,测全细胞胞内钙瞬变作为后对照组.结果:不同浓度的硝苯地平对静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胞内钙信号的影响都不明显,仅10umol/L硝苯地平可能使静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胞内钙水平轻微降低,更高浓度的硝苯地平的效果反而减弱.不同浓度的硝苯地平都能不同程度降低心室肌细胞胞内钙瞬变的峰值(P<0.05),5umol/L硝苯地平的标准化值低,降低心室肌细胞胞内钙瞬变峰值的效果比2umol/L硝苯地平明显(P<0.05).但是10umol/L硝苯地平、50umol/L的硝苯地平的降低心室肌细胞胞内钙瞬变峰值的效果反而减弱.结论:硝苯地平可以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的电流.但是,硝苯地平对于静息状态下的心室肌细胞胞内钙信号的影响不明显,可能与硝苯地平只对去极化过程的I(Ca)2+、Ito和Ik有抑制作用有关.

    作者:张霞;焦向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