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春景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使用气管插管和球囊面罩辅助呼吸两种人工辅助呼吸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院前急救中需人工辅助呼吸患者119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和球囊面罩组,根据病情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紫绀缓解病例,SPO2升高病例,24h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h两组患者血气指标pH、PaO2、PaCO2、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与球囊面罩人工辅助呼吸的临床抢救效果是一样的.但在现场抢救中两种方法各有长短.
作者:唐维骏;黄晓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常用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 记录2004-2006年,192例泌尿外科门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口服药物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共34人:(1)α-受体阻滞剂30人:其中盐酸特拉唑嗪24人,甲磺酸沙唑嗪控释6人;(2)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4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3 d的有24人,其中α-受体阻滞剂22人,5α-还原酶抑制剂2人.结论 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药物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特拉唑嗪等)和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中,α-受体阻滞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首剂效应发生率较高,其中又以盐酸特拉唑嗪发生率高.5α-还原酶抑制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老年人对降压药的耐受性差,压力感受器反应障碍,故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医生在给老年人用盐酸特拉唑嗪时,应从1 mg用起,嘱睡前服用,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作者:陈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至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方法 对25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性别、饮酒、吸烟、有冠心病、脑卒中病逝以及高血脂病等因素与TIA进展至脑梗死无相关性(P>0.05);而高血压、高龄、脑动脉狭窄、糖尿病与TIA进展至脑梗死密切相关(P<0.05);TIA发作的而持续时间>30min、发作的次数超过3次以及首次发作时间距离治疗时间超过24h的患者,脑梗死发病率显著增高.结论 TIA进展至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和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杜方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持续胰岛素泵入(CSII)和分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成CSII和MDI两组,CSII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MDI患者采用胰岛素笔治疗.结果 CSII组与MDI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分别为(3.56±0.72)d和(5.61±0.46)d,胰岛素用量为(32.7±5.6)U/d 和(40.3±7.8)U/d,低血糖发生率3次/例和 8次/例.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II组和MDI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且CSII更能有效的控制血糖,节省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张宪军;石雨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护士长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主体.本文就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提高护士长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护理管理技巧进行了探讨.提高护士长素质是改善护理管理的基本保证,充分利用护理管理技巧是完成高质量护理管理的必要手段.
作者:邓太美;田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在临床治疗中,为了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复方用药和合并用药疗法已成趋势.但是,随着合并用药品种的增多,药物相互作用发生药动学、药效学改变或理化配伍禁忌的可能性增大,不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开展处方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处方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从而保障用药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禹晓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儿科2000年8月-2009年10月诊治的110例KD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10例KD中典型89例,不典型21例,男78例,女32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岁10个月.合并冠脉损害者30例,其中冠脉扩张21例,冠脉瘤9例.对合并冠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2.5年,完全恢复正常者27例.结论 不典型 KD冠脉损害率高,KD发病l0d内用丙种球蛋白效果好,白细胞升高、血清清蛋白降低、男性及发热时间长是KD合并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淑莲;杨绿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胸腺法新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60例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急性发作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注射用胸腺法新加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胸腺法新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可效地预防和减少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作者:和丽琴;左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长疗程甲巯咪唑片(MMI)治疗Graves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55例Graves病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完成18个月MMI治疗后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愿意接受长疗程MMI治疗者为长疗程治疗组,以维持量MMI长疗程治疗,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不愿意接受MMI长疗程治疗者,完成18个月疗程后停用MMI,若甲亢复发重新治疗者为常规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使用MMI治疗,初剂量均为10mg,3次/d,依病情逐渐减量达维持量后,每3~6个月复诊一次,复查甲状腺功能,记录临床表现.结果 长疗程治疗组患者的甲状腺肿、突眼、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E/A及LVEF均优于常规治疗组;而且心房纤颤、永久性甲减及甲亢复发的发生率均较低,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Graves病甲亢患者接受MMI长疗程治疗有利于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肿大及突眼的好转,而且其心功能异常、心房纤颤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敏;雷永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其对于冠心病的风险预测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65例(对照组).冠心病组196例,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直径狭窄程度≥70%为阳性)11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45例,心肌梗死(AMI)38例,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而AMI组hs-CRP、CK、CK-MB水平又著显高于以上其他组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s-CRP水平的变化对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变化程度呈正相关.hs-CRP可作为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对冠心病、AMI的风险预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方法 选择由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并排除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在生活方式及行为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二甲双胍口服的治疗组69例和在生活方式及行为干预的基础上仅给予辛伐他汀口服的对照组63例.治疗结束后分析2组总有效率、并分析2组在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及肝功能等的变化,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5%(64/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48/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生活方式及行为干预的基础上联用辛伐他汀和二甲双胍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利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4月-2010年8月治疗的38例患有金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给予抗生素+激素+丙球治疗,对照组(18例),单纯采用苯唑西林钠(100mg/kg/d)静脉滴注.连用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皮肤松解控制时间以及皮疹停止发展时间、完全结痂时间、痊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SS近几年来常有发生,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应尽早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在联合了大剂量注射免疫球蛋白后,有利于患儿的治愈,并且缩短了病程.
作者:黄显翔;叶光荣;张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夏枯草口服液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19例,采用夏枯草口服液配合小剂量强的松及甲状腺素片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剂量的强的松及甲状腺素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压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及复发率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夏枯草口服液配合小剂量强的松及甲状腺素片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更快缓解、消除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激素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美华;刘忠伟;杜菊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氨茶碱为茶碱与乙二胺复合物,其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乙二胺可增加茶碱的水溶性.主要作用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减少呼吸肌疲劳;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低剂量一般不加快心率;舒张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和胆管;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球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具有利尿作用[1].在日常使用中,总结一些使用案例,提高对氨茶碱的正确应用.
作者:何智武;金国;李雪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病例简介患者,男,15岁,因鼻腔出血,经止血处理后,给予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01202)0.5g.患者用药2d,出现喉咙沙哑,停药1d后,此症状消失.再次给予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0.5g,喉咙沙哑症状再次出现.
作者:王光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干胶质瘤的疗效,探讨剂量、给予方式及制定计划的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08年12月间伽玛刀治疗的57例脑干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边缘剂量平均为(36.0±1.8)Gy.结果 57例随访26~50个月;肿瘤控制率为14.0%.结论 伽玛刀分次治疗脑干胶质瘤安全有效,其疗程短,放射治疗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近期疗效明显,长期疗效仍然较差.
作者:宋传臣;周东学;白永瑞;殷玉华;陈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灭菌注射用水与0.9%氯化钠溶液为新生儿进行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190例住院新生儿按单双数床号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单数床号的新生儿使用灭菌注射用水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为双数床号的新生儿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口腔护理舒适度和口腔发生鹅口疮情况的结果.结果 两组新生儿口唇干裂、恶心、哭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腔出现鹅口疮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灭菌注射用水与0.9%氯化钠溶液用于新生儿口腔护理,均能有效预防鹅口疮的发生;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患儿舒适、更易接受.
作者:奚小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14岁,学生.因发热伴咳嗽、咳痰5d于2010年11月2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5d因感冒后出现发热,高体温达39.8℃,伴咳嗽、咳痰,咳黄白粘痰,偶有痰中带血丝,无寒战及胸痛.在门诊给予头孢曲松(罗氏芬)和利巴韦林(具体剂量不详)等静脉滴注治疗,症状无好转而入院.查体:体温(T):38.4℃,心率(P)110次/min,呼吸(R)22次/min,血压(BP)110/7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发绀,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无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5.7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0.65;血红蛋白(Hb)164.00g/L;血小板计数(PLT)135×109/L.
作者:朱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变化快,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AMI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降低AMI患者死亡率的关键[1].2008年1月-2010年l月,我科治疗76例AMI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秦宪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3-12月4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含出院后随访),随机分为冠心病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20 mg/d)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常规酶法等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血脂水平 [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TC、LDL-C、TG),血清TNF-α、MMP-9、CRP及MDA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能减轻冠心病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姜荣建;覃数;孔洪;舒燕;程标;李英;赖金川;唐英蓉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