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林;彭雪强;鲁英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做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并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结果 丙泊酚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治疗组能提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活力、NO含量,同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抗自由基损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林志峰;蔡婉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1 病例简介患者1,女,35岁,咀嚼硬物所致,双耳前压痛,张口尤感疼痛加重,口腔科诊断为双侧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于2009年8月12日来我科就诊.检查双耳压痛明显有弹响,张口运动障碍,给予红外偏振光治疗,治疗方法:把红外偏振光治疗头紧贴患部关节部位,选择好输出功率,治疗模式,时间定为10min,然后开启启动开关即可,如为双侧,一侧治疗完毕再治疗另一侧.治疗6次后,患者感耳前疼痛消失,张口自如,仅余左侧张口时有轻微弹响,经10次治疗后就完全消失.
作者:高长喜;史险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药药理学是随着中药的悠久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学科,其研究方法要以中医理论体系作为出发点,来研究中药的特性,这种研究理论就是传统的中药药理研究.
作者:周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安慰剂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同时给予血栓通、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替代依达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21dESS增分率和第90d 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61.3±28.8)%和(35.1±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73.1±29.8)%和(43.1±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炯端;孙芳;余向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儿科2000年8月-2009年10月诊治的110例KD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10例KD中典型89例,不典型21例,男78例,女32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岁10个月.合并冠脉损害者30例,其中冠脉扩张21例,冠脉瘤9例.对合并冠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2.5年,完全恢复正常者27例.结论 不典型 KD冠脉损害率高,KD发病l0d内用丙种球蛋白效果好,白细胞升高、血清清蛋白降低、男性及发热时间长是KD合并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淑莲;杨绿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药源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及引起急性肾衰竭的药物种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2例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原发病、合并症、使用药物、给药途径.结果 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原发病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占41.2%,其次为发热,占13.8%;无合并疾病者占45.6%,合并高血压者占22.9%;导致药源性急性肾衰竭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甘露醇及化疗类药物等.结论 抗生素类、甘露醇及化疗类药物是我院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主要常见药物,应及时予以诊断治疗,并停用可疑药物.
作者:任玉芳;马玉斌;闫伟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急诊中使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医院收治的68例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150mg+0.9%氯化钠溶液20ml,缓慢静脉推注,注射10min完毕,然后以0.1~0.3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监测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的变化,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完成治疗后,显效39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2%(62/68).结论 胺碘酮在临床中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可以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在临床治疗中,为了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复方用药和合并用药疗法已成趋势.但是,随着合并用药品种的增多,药物相互作用发生药动学、药效学改变或理化配伍禁忌的可能性增大,不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开展处方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处方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从而保障用药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禹晓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托吡酯片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的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 选择14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托吡酯片组72例与丙戊酸钠缓释片组72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癫痫治疗的卫生经济学分析研究.结果 2种药物有效率分别为72.2%和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1306.00元和588.50元.结论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的经济效果优于托吡酯片.
作者:李炳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灭菌注射用水与0.9%氯化钠溶液为新生儿进行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190例住院新生儿按单双数床号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单数床号的新生儿使用灭菌注射用水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为双数床号的新生儿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口腔护理舒适度和口腔发生鹅口疮情况的结果.结果 两组新生儿口唇干裂、恶心、哭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腔出现鹅口疮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灭菌注射用水与0.9%氯化钠溶液用于新生儿口腔护理,均能有效预防鹅口疮的发生;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患儿舒适、更易接受.
作者:奚小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纯中药制剂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格列奇特和阿卡波糖,但禁用抗氧化剂);治疗组另加用丹蛭降糖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0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 hPG、FINS、FFA水平,IRI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GSH-PX、MDA)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NS、FFA水平,IRI及氧化应激指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氧化应激状态,改善内皮损伤.
作者:方朝晖;倪英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阐述细胞色素P450在临床联合用药中的重要性,对临床不合理联合用药进行干预.方法 对临床药师在查房中搜集到的典型的不合理用药案例中与细胞色素P450有关的病例进行用药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能及时发现、解决潜在的与细胞色素P450相关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促进药物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紫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护士长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主体.本文就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提高护士长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护理管理技巧进行了探讨.提高护士长素质是改善护理管理的基本保证,充分利用护理管理技巧是完成高质量护理管理的必要手段.
作者:邓太美;田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介绍头孢他啶注射液与常用注射剂的配伍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查阅头孢他啶注射液与常用注射剂配伍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头孢他啶注射液与常用注射剂配伍的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头孢他啶注射液可与常用注射剂配伍,但要谨慎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曹国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慢性疾病,抗病毒治疗用药时间较长,患者所需费用较高,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恩替卡韦是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在体内经磷酸化后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形式,抑制病毒多聚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文中通过对两种不同品牌恩替卡韦治疗CHB的成本进行分析,为患者选择药品提供参考.
作者:叶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异丙酚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患者98例,由专职麻醉医师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0~1.5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胃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酌情追加异丙酚用量.全程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如躁动、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待患者清醒后询问遗忘程度及复诊率.结果 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胃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仅少数出现呼吸抑制、SpO2下降、心律失常等,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在6min内苏醒且对胃肠镜检查过程无记忆,自觉欣快舒适,乐于再次接受异丙酚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占99.5%.结论 应用异丙酚静脉全麻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常用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 记录2004-2006年,192例泌尿外科门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口服药物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共34人:(1)α-受体阻滞剂30人:其中盐酸特拉唑嗪24人,甲磺酸沙唑嗪控释6人;(2)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4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3 d的有24人,其中α-受体阻滞剂22人,5α-还原酶抑制剂2人.结论 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药物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特拉唑嗪等)和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中,α-受体阻滞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首剂效应发生率较高,其中又以盐酸特拉唑嗪发生率高.5α-还原酶抑制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老年人对降压药的耐受性差,压力感受器反应障碍,故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医生在给老年人用盐酸特拉唑嗪时,应从1 mg用起,嘱睡前服用,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作者:陈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临床药师深入肾内科查房的工作经验和药学评价.方法 结合临床药师深入肾内科提供药学服务的情况,总结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结果 临床药师针对临床各方面需要发挥药学专长,在肾内科开展药学服务取得初步成效.结论 临床药师只有利用自己的药学专长,从基础到专业扎扎实实在临床做下去,才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药学服务.
作者:刘杰彦;何远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我院2010年度普外科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普外科2010年度手术250份出院病历,对手术切口类型,选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联用情况、用药时间等内容做统计分析,并做出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围术期预防性用药使用率达100%.共涉及抗菌药物19种,使用前6位依次为头孢西丁、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替硝唑、奥硝唑、头孢孟多、哌拉西林.结论 需要加强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伟忠;周晓光;黄春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全国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施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医患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作者:韩建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