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少雁;余长春;林森;曾梅芳
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多呈阵发性,多见于健康人,此症多有心悸、胸闷和头晕症状,发作时间长,频率快或基础心脏病较严重者易引发血流动力学障碍[1].我院2007-2009年收治11例突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孕妇,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小华;李羊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的变化,探讨CgA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不同程度CHF患者(CHF组,49例)血清cgA、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1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CHF组血清CgA与BNP水平及LVMI的相关性.结果 CHF组血清CgA、BNP水平及LV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加;CgA与BNP、LVMI分别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8,P<0.01;r=0.61,P<0.01).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CgA水平分别与BNP水平、LVMI、NY-HA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检测CgA水平有助于判断CHF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张雯;宋书凯;吕孝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并按年龄因素对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238例血液透析贫血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支皮下注射,剂量每周100~150U/kg,分2~3次给药.分析其疗效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238例患者中有效224例(94.12%),无效14例(5.88%).治疗后238例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明显改善(P<0.01),贫血改善情况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P<0.05或P<0.01).对Hb上升值及年龄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Hb上升值及年龄因素呈负相关(r=-0.682).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安全有效,但疗效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作者:霍永生;蒋静涵;章辉;杨沿浪;张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占全消化道肿瘤的53.6%[1].食管X线钡餐是食管癌常用的检查方法.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50例食管癌患者病历就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陈成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情况,以减少其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ICU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分析医源性危险因素.结果 在168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45例次,发生率为26.8%,显著高于同期医院的平均感染率(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感染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作者:谷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螺内酯联合缬沙坦与单用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DM)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DM肾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组(A组)24例和缬沙坦组(B组)24例,检测2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钾水平.结果 2组用药后UAER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且A组比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用药后A组血钾虽较B组高(P<0.05),但并无实际l临床意义.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螺内酯联合缬沙坦比单用缬沙坦对控制早期DM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更有效.
作者:郭红伟;闫岩;曹小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和分析该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抽查该院呼吸内科14例CAP患者的住院病历,对其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采用选药评价、药动学指标、联合用药评价、药效学指标4个方面、21个分解点进行评价.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一联、二联用药占28.57%,三联及以上用药占42.86%.呼吸内科平均药品费用/住院平均费用比例和抗菌药物平均费用/平均药品费用比例偏高.结论 该院CAP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用药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陆少雁;余长春;林森;曾梅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克无踪,是一种速效触杀灭生性除草剂,易溶于水,有腐蚀性,毒性强,除草效果极佳,为世界上使用广泛的除草剂之一,近年广泛应用于农村各地.本品口服除可引起消化道黏膜糜烂出血外,还损害多个重要脏器,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有报道人口服致死量为30~40mg/kg,因无特效解毒剂,常规治疗效果差,国内报道临床病死率高达85%~95%.我院自2001年以来开展血液灌流术(HP)救治PQ中毒,经精心治疗、护理,同时配合持续性HP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取到满意效果,现将救治和护理常规报道如下.
作者:谢少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产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妊高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时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做好妊高征产妇的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我院收治妊高征患者43例,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素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当前中医对偏头痛的发病原因皆认为主要在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致瘀的基础上造成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所引起[1].芎芷石膏汤出自<金鉴>卷四十三,由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羌活、菊花组成,主治头痛眩晕.黄芪注射液有很好地扩张血管作用,鉴于此我院采用芎芷石膏汤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偏头痛,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芳;刘海燕;李宏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监测2组麻醉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比较2组麻醉效果,并记录2组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后HR、MAP及SpO<,2>水平均优于麻醉前(P<0.05);且观察组麻醉后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氯胺酮用量少,苏醒时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高彦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干预对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5-7月486例处方作为干预前处方,另选2008年12月-2009年2月512例处方作为干预后处方.对比观察干预前后不合格处方分类情况及处方合格率.结果 干顶后不合格处方的各类型数量都明显减少,信息记录不全、处方内容不完整、用药与诊断不符、用药不合理处方所占比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处方抽查合格率为88.9%(32/36)高于干预前的76.5%(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门诊处方合格率.
作者:邓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患者,男,37岁,主因腹痛、腹胀1d,伴恶心、呕吐,不排气、不排便入院,入院后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部分小肠切除约15cm、端端吻合术,术后2d给予头孢呋辛钠输入,术后第3天改为:头孢吡肟皮肤敏感试验阴性,头孢吡肟2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之前未用其他药物,当输入5min时,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心悸、寒颤、大汗、四肢湿冷,脉搏细数不清,血压88/48mm Hg(1mm Hg=0.133kPa),血氧饱和度81%,随即意识模糊,迅速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去枕平卧,面罩吸氧,同时通知医师,给予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苯海拉明20mg肌内注射,持续心电监测,5min测量血压1次.约15min患者逐渐好转,2h恢复正常,神志清楚,血压120/76mm Hg,脉搏82次/min,血氧饱和度99%,观察1周未发现其他并发症.
作者:蒲玉婷;齐利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栓前状态、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情况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27例MS患者(MS组)及正常健康人20例(对照组).MS组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又分为2组,Ⅰ亚组(无斑块)68例,Ⅱ亚组(有斑块)59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Ⅰ亚组和对照组比较,Ⅱ亚组IMT显著增大,PT、APTT及TT水平均缩短,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亚组除FIB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及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对于改善MS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谢灵芝;王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87例儿童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ADR的药物包括6大类13个品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多,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结论 应加强儿童ADR监测及报告工作,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葛英;崔红;农孙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已成为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是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病初期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前提.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1].现就院前急救中存在的医疗隐患及值得推广的防范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肖贤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椎管内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程宫缩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为(5.8±1.8)h短于对照组的(7.3±1.4)h,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为(114±31)ml少于对照组的(137±5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阻滞可起到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且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宏伟;孙尚锋;陈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在体检流程中,服务质量是健康体检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深化导检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而导检护士则是实施此项服务的主体,两者密切联系.
作者:吕志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骶管注射加蚣蝎五倍膏联合松腰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骶管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骶管注射、蚣蝎五倍膏联合松腰术治疗.治疗1个月后、1年后对其疼痛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1个月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注射加蚣蝎五倍膏联合松腰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疗效迅速,近远期预后较好.
作者:李军领;陈伟强;高谦;苌永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未阶段,长期以来学者都认为无法阻止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病情进展,也无法降低其病死率.但自2002年我国发布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以来,我院对60例此类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临床预后明显改善,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龙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