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

杨英伟;李淑敏

关键词:呕吐, 周期性, 儿童
摘要: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又称再发性呕吐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特点是指3次或更多次的发作性顽固的恶心和呕吐,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日,2次发作间有长达数周至数月的完全无症状间歇期,患儿不存在任何代谢、神经、消化等系统的异常.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笔者对我院2004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32例,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烧伤患者静脉输液拔针时几种按压方法比较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临床上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对烧伤患者静脉输液后拔针经常发生按压方法不正确、时间不足、面积太小和力度不均匀等问题,导致拔针后静脉出血较多,以致皮下出血、淤血,从而影响静脉的再次穿刺.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种烧伤患者输液后的拔针方法.

    作者:朱成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各39例.2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及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全凭静脉麻醉组药物维持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静吸复合麻醉组采用异氟醚吸入,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观察2组患者入室时(T1)、切皮时(T2)、切皮后5min(T3)、切皮后30min(T4)、拔管前30min(T5)和拔管时(T6)各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2组苏醒时间、呼吸满意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全凭静脉麻醉组SBP、DBP、HR在T2、T3及T6时间点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HR在T1、T4和T5时间点时,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苏醒时间、呼吸满意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静脉复合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肿瘤手术时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羽龙;李丽梅;程长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感冒止咳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感冒止咳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桔梗、前胡、陈皮、枳壳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陈皮、枳壳中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含量.结果 TLC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橙皮苷在0.1880~0.94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77%,RSD为0.83%(n=6),柚皮苷在0.1868~0.93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7%,RSD为1.26%(n=6).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感冒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红英;谭浩军;刘灿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72例,其中阴道分娩46例(VBAC组),再次剖宫产126例(RCS组),比较其出血量、住院费用与时间.结果 再次行剖宫产126例中无腹腔粘连42例,腹膜粘连者84例;子宫不完全破裂2例,先兆子宫破裂5例,瘢痕组织薄脆20例,瘢痕愈合不良91例,瘢痕处胎盘粘连8例.VBAC组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时间均少于R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无试产禁忌者应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效果明显,安全,经济.

    作者:张相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胰岛素泵治疗中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的第3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而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佳手段.现将我科2007年5月-2009年5月糖尿病患者100例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黄中莹;王中洁;陈娟;黄弋潇;洪瑞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干预措施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

    目的 评价干预措施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 患者1027例,按有无实施干预措施分为干预组559例和非干预组468例.干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非干预组不给予任何措施.观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平均住院药费、抗菌药物平均使用费用、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次数和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医师使用抗菌药物通用名处方、正确给予抗菌药物的构成比.结果 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平均住院药费、抗菌药物平均使用费用和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次数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药物通用名处方和正确给予抗菌药物的构成比均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干预措施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效果显著,体现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作者:李文慧;白莉;韩楚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针式刀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针刀式乳头切开术(NKP)的应用价值.方法 犬以肠代乳头实验按照混合电流中凝、切电流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A组(凝、切电流各占25%与75%)、B组(凝、切电流各占50%)、C组(凝、切电流各占75%与25%).各组凝、切指数均为3.5.麻醉后经上腹部正中切口入腹,选择空肠壁切开,取30个切口.猪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实验将猪十二指肠剖开,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将肠内容物擦拭干净后置于电极板上.针式刀切开时采用混合电流(凝切电流比例为75%:25%),凝、切指数均为3.5,切开长度为1.0~1.5cm,切开方向朝向11~12点位置.观察犬以肠代乳头实验切口出血率和猪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实验,肉眼和光镜下观察记录局部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犬以肠代乳头实验C组切口的出血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A组和B组切口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猪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实验,肉眼观察3组局部组织均出现颜色变白,碳化,伴有烧焦味.光镜下组织切片观察3组局部及周围组织的损伤不明显.结论 NKP应用混合电流切开,可以在乳头切开的同时起电凝作用,减少了出血,且对组织损伤轻.

    作者:张淑梅;冯子坛;常丽丽;刘红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放疗对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放疗对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食管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各28例.放化疗组采用多西他赛+顺铂化疗,然后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放疗,单纯放疗组直接进行放疗.结果 放化疗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75.0%高于单纯放疗组的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8.6%、71.4%和100.0%,单纯放疗组为67.9%、75.0%和9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60.7%和42.9%均高于单纯放疗组的64.3%、46.4%和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顺铂联合放疗对食管癌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变化不大,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清C-反应蛋白的测定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4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单纯性肠梗阻组72例和绞窄性肠梗阻组32例.观察2组血清CRP 含量.结果 绞窄性肠梗阻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反应蛋白测定可作为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杨小兰;陈远东;黄超群;何继宏;严伟泉;何淑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例

    患者,女,42岁,2010年10月5日上午9时家属发现其意识不清,口吐白沫,于11时急送我院.查体:T 36.2℃,P 116次/min,R 16次/min,BP 100/60mm Hg.昏迷状态,颜面及颈、胸部有大量呕吐物,瞳孔稍缩小,对称,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可闻散在湿哕音及少量哮鸣音;心率正常,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软瘫,腰骶部及臀部皮肤红肿,压之不褪色,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均减弱.立即给予高压吸氧、留置导尿管,多功能心电监测,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作者:魏小平;吴从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氦氖激光治疗仪在弱视患儿治疗中的应用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眼病,是指不伴有器质性病变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值的发育性疾病[1].我院自2008年7月-2010年6月应用氦氖激光配合综合治疗儿童弱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眼科门诊的弱视患儿138例201只眼,男103只眼,女98只眼;年龄4~12岁,其中4~6岁112眼,7~9岁54眼,10~12岁35眼;单眼弱视75例,双眼弱视63例;轻度弱视81眼,中度弱视108眼,重度弱视12眼.治疗时间3~12个月,随访1~2年.

    作者:周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几种头孢菌素配伍变化分析及建议

    近年来,头孢菌素应用于临床品种较多,经常在配制及使用过程中出现药液色泽变化及絮状沉淀等现象.有关这类药物配伍变化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资料就几种常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时的配伍变化做一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如下.

    作者:丁红丽;忻志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2009-2010年我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状况.方法 对2009-2010年该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病例状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2009-2010年住院分娩产妇1782例,产后出血22例,产后出血率为1.23%.其中,2009年住院分娩产妇774例,产后出血10例,产后出血率为1.29%.2010年住院分娩产妇1008例,产后出血12例,产后出血率为1.19%.2009年产后出血率高于2010年产后出血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率较低,但仍要加强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确保分娩安全.

    作者:李庆梅;朱丽霖;沈红;陈辉燕;杜薇;麦永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液中葡萄糖(以下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但多数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依从性较差,不能有效地遵从治疗而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致残、致死.要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糖尿病治疗成败的关键.我科2010年对4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护理与社区医疗

    目前,社区医疗与护理已经成为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对象大多病情相对稳定,或慢性迁延,以老年人居多.现将我社区2002年1月-2010年11月诊治的54例老年性脑血管病患者医疗与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老年性脑血管病患者54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通过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作者:刘盛华;金瑞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气管插管浅层吸痰法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气管分黏膜、黏膜下层、外膜3层.黏膜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和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等组成;黏膜下层除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还有较多混合性腺;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新生儿气管长度约4cm,软而狭窄.新生儿娩出后,在保暖的同时,应先吸净口鼻中分泌物,再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新生儿咽部、鼻腔,吸出口腔、咽部、鼻腔的黏液和羊水.

    作者:关葵花;林春华;杜爱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木香超临界水提液对豚鼠离体肠和小鼠肠推动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木香超临界后水提液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和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方法 以正常、新斯的明负荷和肾上腺素负荷为研究模型,采用碳末推动法和离体肠实验方法.结果 木香Ⅰ组、木香Ⅱ组和木香Ⅲ组碳末推进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肾上腺素组碳末推进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木香Ⅰ组、木香Ⅱ组和木香Ⅲ组碳末推进率明显高于肾上腺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斯的明组碳末推进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木香Ⅰ组、木香Ⅱ组和木香Ⅲ组碳末推进率均低于新斯的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给药后豚鼠自发收缩活动频率和振幅均高于给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且振幅随着木香超临界水提液剂量的增加而增大.结论 木香超临界水提液有促进小鼠小肠运动的作用,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小肠推进抑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新斯的明所致的小鼠小肠推进亢进有拮抗作用,对豚鼠离体回肠自发活动有兴奋作用.

    作者:何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仍居首位.临床上及时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纠正休克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健.随着放射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开展和应用[1],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动脉栓塞治疗后,阴道立即止血,避免了子宫切除等不必要的创伤,为抢救产后出血患者提供了新的途径.我院产科从2007年7月-2010年12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15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珍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ICU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ICU医院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378 例作为观察组,2009年1~12月住院患者31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医院感染情况和消毒效果.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41%高于对照组的1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9例占本组感染例数的32.14%,对照组21例占44.68%,均高于泌尿道、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后空气菌落数、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医务人员洗手后手菌落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ICU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陈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床疗效.方法 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予帕罗西汀和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口干1例、恶心2例、乏力1例、厌食2例、便秘1例,对照组发生口干3例、恶心3例、乏力2例、厌食3例、便秘3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明显,有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瑞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