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预措施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

李文慧;白莉;韩楚源

关键词: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 评价干预措施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 患者1027例,按有无实施干预措施分为干预组559例和非干预组468例.干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非干预组不给予任何措施.观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平均住院药费、抗菌药物平均使用费用、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次数和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医师使用抗菌药物通用名处方、正确给予抗菌药物的构成比.结果 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平均住院药费、抗菌药物平均使用费用和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次数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药物通用名处方和正确给予抗菌药物的构成比均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干预措施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效果显著,体现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例

    患者,女,42岁,2010年10月5日上午9时家属发现其意识不清,口吐白沫,于11时急送我院.查体:T 36.2℃,P 116次/min,R 16次/min,BP 100/60mm Hg.昏迷状态,颜面及颈、胸部有大量呕吐物,瞳孔稍缩小,对称,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可闻散在湿哕音及少量哮鸣音;心率正常,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软瘫,腰骶部及臀部皮肤红肿,压之不褪色,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均减弱.立即给予高压吸氧、留置导尿管,多功能心电监测,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作者:魏小平;吴从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患肢挤压伤、肌肉筋膜坏死1例

    患者,女,31岁,藏族,牧民.因地震房屋倒塌致右大腿及右足踝部砸伤,较长时间受压,出现右大腿前外侧皮肤缺损14.5cm×11.3cm,股直肌及股间肌部分坏死.右足踝部9.0cm×6.3cm皮肤缺损,部分肌肉筋膜坏死.小腿十字韧带、趾长伸肌腱外露,感染较重,渗出多.入院后立即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清创,剪除坏死组织,保留有生机的组织.

    作者:李铁平;杜凤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基层医院产ESBLs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致病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688株致病菌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产ESBLs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致病菌688株中革兰氏阴性菌392株占57.0%,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179株占45.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84株,产酶率为46.9%(84/179),其对青霉素类和1、2、3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产ESBLs的主要阴性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是治疗产ESBLs菌感染的较佳药物.

    作者:张明芝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研究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疗程6个月,观察2组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完全遵医率为73.3%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元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液中葡萄糖(以下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但多数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依从性较差,不能有效地遵从治疗而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致残、致死.要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糖尿病治疗成败的关键.我科2010年对4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感冒止咳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感冒止咳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桔梗、前胡、陈皮、枳壳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陈皮、枳壳中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含量.结果 TLC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橙皮苷在0.1880~0.94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77%,RSD为0.83%(n=6),柚皮苷在0.1868~0.93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7%,RSD为1.26%(n=6).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感冒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红英;谭浩军;刘灿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P)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Ⅲ级、Ⅳ级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Ⅲ级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LVEF和BNP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CHF效果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经鼻塞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婴幼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鼻塞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婴幼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2组均给予综合性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雾化、拍背、吸痰等.对照组采用面罩吸氧,治疗组采用经鼻塞持续正压给氧治疗.观察2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紫绀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鼻塞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同时减少对患儿刺激,患儿耐受性好,家长能接受,为治疗婴幼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子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超声诊断胎儿肾脏畸形的临床价值

    回顾分析我院产前超声检查中诊断为胎儿肾脏畸形28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肾脏畸形的声像图特征和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10月-2010年10月使用东芝SSA-510A超声仪,探头频率3.5~5.5MHz,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12306例,孕妇年龄18~42岁,中位年龄30岁,孕龄18~41周.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妇科手术麻醉前后留置尿管舒适度比较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的佳时期,提高患者留置导尿时的舒适度.方法 100例妇科患者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麻醉后行留置导尿术,对照组常规在麻醉前行留置导尿术,比较2组插管时的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留置导尿时舒适度0级占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宜选择在麻醉后进行.

    作者:王静;李红赞;鲁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应用与护理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72例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观察治疗前、后pH值、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pH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HR、RR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防止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兰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手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镇痛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3d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3d Ⅰ级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Ⅱ级、Ⅲ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缓解术后疼痛.

    作者:方立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胰岛素泵治疗中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的第3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而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佳手段.现将我科2007年5月-2009年5月糖尿病患者100例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黄中莹;王中洁;陈娟;黄弋潇;洪瑞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方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是指切口<6mm,包括超声乳化和非超声乳化2种手术方法,而在我国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尚不能普及,尤其在基层医院,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更有其实用价值.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12月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246例285眼,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发梁;梁惠文;李明桂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氦氖激光治疗仪在弱视患儿治疗中的应用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眼病,是指不伴有器质性病变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值的发育性疾病[1].我院自2008年7月-2010年6月应用氦氖激光配合综合治疗儿童弱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眼科门诊的弱视患儿138例201只眼,男103只眼,女98只眼;年龄4~12岁,其中4~6岁112眼,7~9岁54眼,10~12岁35眼;单眼弱视75例,双眼弱视63例;轻度弱视81眼,中度弱视108眼,重度弱视12眼.治疗时间3~12个月,随访1~2年.

    作者:周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选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降压方.20d为1个疗程.观察2组降压疗效、症状积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头晕、头痛、大便干燥4例,观察组出现2例,但仍坚持治疗.结论 中西医联合用药较单纯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更佳.

    作者:佟淑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气管插管浅层吸痰法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气管分黏膜、黏膜下层、外膜3层.黏膜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和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等组成;黏膜下层除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还有较多混合性腺;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新生儿气管长度约4cm,软而狭窄.新生儿娩出后,在保暖的同时,应先吸净口鼻中分泌物,再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新生儿咽部、鼻腔,吸出口腔、咽部、鼻腔的黏液和羊水.

    作者:关葵花;林春华;杜爱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放疗对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放疗对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食管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各28例.放化疗组采用多西他赛+顺铂化疗,然后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放疗,单纯放疗组直接进行放疗.结果 放化疗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75.0%高于单纯放疗组的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8.6%、71.4%和100.0%,单纯放疗组为67.9%、75.0%和9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60.7%和42.9%均高于单纯放疗组的64.3%、46.4%和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顺铂联合放疗对食管癌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变化不大,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螺内酯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7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螺内酯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螺内酯组34例和大剂量螺内酯组36例,观察2组用药量、用药前后心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大剂量螺内酯组螺内酯、氢氯噻嗪的使用量均多于小剂量螺内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螺内酯组呋塞米的使用率为30.5%高于小剂量组的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时,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I)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大剂量螺内酯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小剂量螺内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高血钾,无严重肾功能损害.结论 大剂量螺内酯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吕书娟;杨备战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清C-反应蛋白的测定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4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单纯性肠梗阻组72例和绞窄性肠梗阻组32例.观察2组血清CRP 含量.结果 绞窄性肠梗阻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反应蛋白测定可作为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杨小兰;陈远东;黄超群;何继宏;严伟泉;何淑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