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叉神经径路扩展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张士灵;武善梅;邵长艳;孟庆宇;周兵

关键词:三叉神经, 扩展, 减压术, 术治疗, 治疗组, 对照组, 临床资料, 刮治术, 随访, 术后, 经痛, 患者, 骨腔, 病例, 病变
摘要:1 临床资料本组共对509例术后的三叉经痛患者进行了随访,并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以三叉神经径路扩展减压术为治疗组,病变骨腔刮治术为对照组,有401例共456支神经回访,其中对照组101例有96例回访,治疗组408例有305例回访.主要为我院1982~1994年确诊的病例.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颌面部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起病急,发展迅猛且迁延,以深浅筋膜坏死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症状笃重并随时可发生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现将近年来我科所见资料完整的14例报道如下.

    作者:孙建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山羊颞下颌关节腔内压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山羊颞下颌关节上腔内压在5种运动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Mingograf 7型多道生理记录仪对15只健康成年雌性山羊颞下颌关节测量在休息位、小开口位、大开口位、咀嚼及侧向运动时关节内压的值.结果在休息位时,颞下颌关节上腔内压为负值,开口过程中负压值下降,在咀嚼、侧向运动等周期性运动中,关节上腔内压处于负压与正压交替的周期性变化中.结论关节上腔内压可用于反映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状态.

    作者:张志光;田慧;何一青;任材年;陈光晔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功能性异常语音发音特点的研究

    目的作者通过对功能性语音障碍病人的异常音分析,阐明异常构音的特点,从而为制定有效治疗计划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经诊断为功能性异常语音的患者共75例(不包括唇腭裂患者),无智力、听力障碍,咬合关系正常;男性:48例,女性:27例,大年龄为24岁,小年龄为4岁,平均年龄为8.16岁.根据语音录音资料并反复观察及记录患者唇的开合度、舌位高低与前后、上下牙列关系和下颌运动等构音器官的运动后,得出异常语音清晰度和异常构音.结果功能性异常语音的异常语音出现率按构音点分:舌尖前音(68.44%)、舌面音(57.78%)、舌尖后音(23.11%)、舌根音(24%)和舌尖中边音(14.67%)、舌尖中音(17.33%),它们可单独出现,也可两种异常音并存;按语音病理学分类:腭化音占37.33%、侧化音占22.67%、齿间音占21.33%、腭化音+侧化音占8%、侧化音+齿间音占5.33%、鼻腔音占1.33%、其它占4%.结论功能性异常语音的异常音主要出现在辅音中的舌尖音和舌面音, 其中以舌尖前音和舌面音多见.构音时,舌的运动位置改变是造成功能性异常语音的主要原因,由此也形成了以腭化音、侧化音、齿间音为主的异常构音.

    作者:蒋莉萍;王国民;袁文化;李青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肾移植术后并发舌癌的临床治疗初探(附3例病例报道)

    目的由于肾移植技术日益成熟,移植肾存活的时间不断延长,因而肾移植后机体其它器官或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作者对肾移植后并发舌癌在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上进行了探索、研究.方法本组3例肾移植后并发舌癌的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7.5岁,肾移植术后平均9年发生舌癌,左侧舌缘部2例,左右侧多灶性舌缘1例,所有病例均被病理证实.结果除一例患者伴全身骨转移未手术外(一年后死亡),均被减少免疫抑制剂量,同时采用化疗,手术,放疗.随访期2~3 a,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全身远处转移.结论肾移植术后并发舌癌的患者,由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对肝脏、凝血、免疫系统都有不同损害,所以在临床治疗上提出:(1)肾移植术后患者除移植肾功能定期复查外,全身系统检查是必要的,能及早发现和治疗癌肿;(2)手术治疗仍为肾移植后并发舌癌主要治疗手段,辅以化疗和放疗;(3)手术范围不要因机体免疫情况差而保守手术范围,否则将引发肿瘤的复发和加速肿瘤的全身远处转移;(4)在彻底治疗癌肿的原则下,尽可能保留移植肾的存活--即低免疫状态.

    作者:宋萌;龚武明;方品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冠状切口并发症研究

    随着70年代对先天性颅面畸形手术治疗的开展,头皮冠状切口的手术径路得以确立,应用逐渐增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颅颌面创伤、肿瘤外科及整复、Ⅱ期畸形矫正和美容外科的各个领域,成为颅颌面外科通用的手术切口.然而对其并发症的研究国内未见专门报道.本文对36例头皮冠状切口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

    作者:周永强;叶文成;唐友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颌骨外科与AO内固定新进展(讲座二)--颌骨骨折治疗

    5 下颌骨骨折固定及其进展5.1 内固定手术的基本原则5.1.1 手术入路口内入路用于颏部、下颌体一般骨折;口外入路用于下颌角移位和粉碎性骨折;穿颊入路用于下颌角一般骨折;联合入路用于下颌角、升支及各种粉碎性骨折.

    作者:张益;张陈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软腭缺损的即刻修复

    软腭缺损常见于肿瘤切除术后,因其造成了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患者语言不清,进食吞咽时食物从鼻腔返流而影响患者的语言、吞咽功能,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重建软腭外形、恢复腭咽闭合功能是修复软腭缺损的基本原则.由于软腭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临床上尚无完全匹配的修复材料和方法.本文结合临床实践,探讨硬腭粘骨膜瓣和游离前臂皮瓣加咽后壁瓣修复软腭缺损的可行性及其利弊.

    作者:胡勤刚;唐恩溢;曾以周;杨旭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美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投稿要求

    作者:郑家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双颌手术升支截骨后退术后下颌稳定性及与关节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小钛板坚固内固定与口内入路升支垂直截骨术(BIVRO)下颌后退术后颌稳定性的不同规律,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特别是髁状突移位在不同手术后复发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升支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共38例,皆为双颌手术,其中下颌BSSRO 19例,BIVRO后退术19例.于手术前1周(T1),手术后1周(T2),3个月(T3)及1年(T4)分别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及定位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用于测量下颌移动幅度及关节髁状突的手术后移位.结果双颌手术下颌升支截骨后退术后,BSSRO坚固内固定组1年时的复发率为25%,而BIVRO组大部分患者1年时下颌发生了与手术目的相同的移动,两组的不稳定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结论手术使髁状突移位术后位置的调整可导致BIVRO术后的下颌继续后移而不稳定,而髁状突-近心骨段术中向后旋转术后位置的调整可导致BSSRO术后的下颌骨继续向前而不稳定.

    作者:刘爱民;张震康;王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口内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学习班通知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正颌外科学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先天性单侧腮腺缺失1例

    先天性一侧腮腺发育缺失文献上见有报道,但临床上极为罕见,同时并发另一侧腮腺代偿性肥大,极易引起误诊.现将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奇明;陈泽辉;曲延征;童兴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450例70岁以上老年拔牙患者的麻药选用

    目的探讨老年人拔牙手术时麻药选用问题.方法本组资料共收集450岁70岁以上老年人,拔牙术中随机采用不同麻醉药物,观察不同类型麻醉药物的麻醉持续时间;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从注入麻醉药至拔牙术结束时该时距内的心率变化,比较分析采用不同麻醉药物的临床反应.结果 0.5%布比卡因麻醉药麻醉持续时间长;含与不含1∶10万肾上腺素的0.5%布比卡因麻醉药麻醉持续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选用不含肾上腺素的麻醉药物的225例老年患者中,仅3例出现室性早搏.结论高龄患者拔牙术中的局麻药物应首选不含肾上腺素的布比卡因.

    作者:陆忆;陆群;丁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DNA含量和AgNOR定量研究腮腺混合瘤细胞增殖活性的价值

    目的为了评价DNA含量和AgNOR定量在研究腮腺混合瘤细胞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对60例良性无复发、复发和恶性腮腺混合瘤用流式细胞仪和银染色核形成技术作DNA含量和AgNOR定量测定.结果异倍体率,高S期细胞比率(SPF)率,AgNOR大小和分布在无复发与复发组间无显著差异,而良性与恶性肿瘤间有显著差异;AgNOR数目和形态各组间有显著差异;高SPF率与AgNOR均能反映其细胞增殖活性.结论高SPF率和AgNOR对良恶性混合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AgNOR颗粒数目和形态对良性混合瘤的复发有较高估测价值.

    作者:陈伟良;李海刚;陈光晔;孔庆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北京2000FDI-CSA国际口腔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学术会务部;中华口腔医学会国际交流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先天性唇裂伴双上肢严重畸形1例

    先天性唇裂伴有双上肢严重畸形在临床上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12岁.患儿出生时即有右上唇裂开及双上肢短小,于1999年5月到我科就诊,要求修补唇裂.患儿父母亲均健康,非近亲结婚,为头胎足月顺产,母亲妊娠初期妊娠反应严重,但未服用任何药物.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李培基;罗兴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颊脂垫在口腔内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颊脂垫是咀嚼脂肪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Egyedi[1](1977)先将其作为带蒂移植体封闭口腔上颌窦瘘和口腔与鼻腔的洞穿.后来Tideman[2](1986)用来覆盖游离皮片的颊脂垫修复口腔内缺损获得成功.作者自1993年起应用颊脂垫修复口腔内缺损,取得满意效果.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对颊脂垫的应用解剖、颊脂垫瓣的制作技术、适应症及优缺点等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汪湛;何一川;陈文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奥尔布顿特综合征1例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系骨内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分为单骨性及多骨性两大类.多骨性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而多骨性合并皮肤色素沉着及性早熟现象,即奥尔布顿特综合征更为少见.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秀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征的外科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征(tempor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未有一种得到公认.近年来外科治疗TMD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外科手术方法如关节穿刺术、关节镜外科、关节切开术等作一综述.

    作者:刘向辉;徐正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X线研究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病理变化过程,证实关节盘前移位与退行性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手术组动物一侧关节区显露颞骨颧突根部,用丝线垂直穿过关节盘前带的延伸部并拉缝线向前并固定,使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手术对照组的手术步骤与手术组相同,但不缝合关节盘前带的延伸部,也不将关节盘位向前方.正常对照组5只,手术组和手术对照组动物术后1、2、4、8、10、12和16周分别处死.拍摄关节X线片,观察38只兔颞下颌关节X线表现.将兔左、右关节区锯成组织块,肉眼观察兔关节盘的位置.结果手术组关节盘位置与形态均发生了改变,13侧为部分关节盘前移位,完全性关节盘前移位为11侧,关节盘穿孔为9侧.部分关节盘前移位出现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髁状突骨密度增高.完全性关节盘前移位与关节盘穿孔表现为髁状突骨质增生、破坏及肥大,关节结节磨平以及硬化.结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可导致关节骨质改变.完全性关节盘前移位和关节盘穿孔与骨关节病的关系密切.

    作者:龙星;李金荣;王世平;魏民宪;程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口腔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或向平滑肌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所组成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子宫、胃肠道、腹膜后腔[1~7].发生于口腔者极为少见.本文报道一例发生于下颌牙龈的平滑肌肉瘤,结合文献对其发病及诊治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行讨论.

    作者:施晓健;俞光岩;赵福运;高岩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