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X线研究

龙星;李金荣;王世平;魏民宪;程勇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移位, 动物模型, X线
摘要: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病理变化过程,证实关节盘前移位与退行性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手术组动物一侧关节区显露颞骨颧突根部,用丝线垂直穿过关节盘前带的延伸部并拉缝线向前并固定,使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手术对照组的手术步骤与手术组相同,但不缝合关节盘前带的延伸部,也不将关节盘位向前方.正常对照组5只,手术组和手术对照组动物术后1、2、4、8、10、12和16周分别处死.拍摄关节X线片,观察38只兔颞下颌关节X线表现.将兔左、右关节区锯成组织块,肉眼观察兔关节盘的位置.结果手术组关节盘位置与形态均发生了改变,13侧为部分关节盘前移位,完全性关节盘前移位为11侧,关节盘穿孔为9侧.部分关节盘前移位出现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髁状突骨密度增高.完全性关节盘前移位与关节盘穿孔表现为髁状突骨质增生、破坏及肥大,关节结节磨平以及硬化.结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可导致关节骨质改变.完全性关节盘前移位和关节盘穿孔与骨关节病的关系密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口内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学习班通知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正颌外科学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先天性唇裂伴双上肢严重畸形1例

    先天性唇裂伴有双上肢严重畸形在临床上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12岁.患儿出生时即有右上唇裂开及双上肢短小,于1999年5月到我科就诊,要求修补唇裂.患儿父母亲均健康,非近亲结婚,为头胎足月顺产,母亲妊娠初期妊娠反应严重,但未服用任何药物.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李培基;罗兴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美学牙医学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作者: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颌骨畸形行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硬组织变化疗效评价

    目的通过正颌外科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SSOS)对严重颌骨畸形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硬组织变化进行评价.方法术后3个月的头颅侧位定位片的头影测量值和术前正畸后头颅侧位定位片模拟手术后所得预测值进行18项硬组织测量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测量值和术前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存在绝对值差异.分析引起差异的因素:术前头影测量和模型外科的差异;术中多因素影响达不到模型外科要求而导致差异;术后骨块细微回复而导致差异.结论术前精确的头影测量和模型外科,术中严格按照模型外科的数据准确操作,术后骨块稳定的固定,术前术后辅以适当的正畸治疗是取得完善疗效的关键.

    作者:武红霞;唐友盛;沈国芳;张桦;房兵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牙颌面畸形手术治疗22例

    复杂的牙颌面畸形,尤其是因颌骨因素造成的牙颌畸形,用正畸治疗方法虽可以矫正其(牙合)关系,但无法矫正颌骨畸形及由此引起的面容畸形,常需作正畸与正颌手术的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郑翟恩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美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投稿要求

    作者:郑家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阿霉素外周神经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附35例报告)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痛因尚不清楚[1],因而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1993年胡永升等报道用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2].对此我们做了动物实验,证实在兔眶下神经内注射阿霉素后,同侧三叉神经节内相应的神经节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注射点附近的神经干变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在临床应用阿霉素注射到三叉神经外周分支内,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义诚;唐尤超;徐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肾移植术后并发舌癌的临床治疗初探(附3例病例报道)

    目的由于肾移植技术日益成熟,移植肾存活的时间不断延长,因而肾移植后机体其它器官或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作者对肾移植后并发舌癌在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上进行了探索、研究.方法本组3例肾移植后并发舌癌的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7.5岁,肾移植术后平均9年发生舌癌,左侧舌缘部2例,左右侧多灶性舌缘1例,所有病例均被病理证实.结果除一例患者伴全身骨转移未手术外(一年后死亡),均被减少免疫抑制剂量,同时采用化疗,手术,放疗.随访期2~3 a,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全身远处转移.结论肾移植术后并发舌癌的患者,由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对肝脏、凝血、免疫系统都有不同损害,所以在临床治疗上提出:(1)肾移植术后患者除移植肾功能定期复查外,全身系统检查是必要的,能及早发现和治疗癌肿;(2)手术治疗仍为肾移植后并发舌癌主要治疗手段,辅以化疗和放疗;(3)手术范围不要因机体免疫情况差而保守手术范围,否则将引发肿瘤的复发和加速肿瘤的全身远处转移;(4)在彻底治疗癌肿的原则下,尽可能保留移植肾的存活--即低免疫状态.

    作者:宋萌;龚武明;方品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硬腭后缘薄层肌肉骨膜瓣修复宽大腭裂30例的体会

    我科自1992年以来,采用硬腭后缘薄层肌肉骨膜瓣修复宽大腭裂30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2年11月至1997年11月,采用硬腭后缘薄层肌肉骨膜瓣修复宽大腭裂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双侧完全性腭裂21例,左侧完全性腭裂5例,右侧完全性腭裂2例,不完全性腭裂2例.大年龄11岁,小年龄3岁半.术后住院时间12~15d,术后无一例伤口裂开,未出现一例口鼻瘘,伤口全部甲级愈合.术后发音明显改善,1~3年后发音基本正常.

    作者:赵炳生;马丽;张延辉;龚二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颌面部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起病急,发展迅猛且迁延,以深浅筋膜坏死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症状笃重并随时可发生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现将近年来我科所见资料完整的14例报道如下.

    作者:孙建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352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1992年至1998年共收治颌骨骨折352例,其中男性282例,占80.11%;女性70例,占19.89%;男女之比为4∶1.职业以农民为主258例,占73.3%,其次是工人、职员、干部、学生.本文对颌面骨骨折的年龄、原因、种类、合并伤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归纳.

    作者:黄玉朝;余国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双颌手术升支截骨后退术后下颌稳定性及与关节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小钛板坚固内固定与口内入路升支垂直截骨术(BIVRO)下颌后退术后颌稳定性的不同规律,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特别是髁状突移位在不同手术后复发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升支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共38例,皆为双颌手术,其中下颌BSSRO 19例,BIVRO后退术19例.于手术前1周(T1),手术后1周(T2),3个月(T3)及1年(T4)分别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及定位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用于测量下颌移动幅度及关节髁状突的手术后移位.结果双颌手术下颌升支截骨后退术后,BSSRO坚固内固定组1年时的复发率为25%,而BIVRO组大部分患者1年时下颌发生了与手术目的相同的移动,两组的不稳定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结论手术使髁状突移位术后位置的调整可导致BIVRO术后的下颌继续后移而不稳定,而髁状突-近心骨段术中向后旋转术后位置的调整可导致BSSRO术后的下颌骨继续向前而不稳定.

    作者:刘爱民;张震康;王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奥尔布顿特综合征1例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系骨内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分为单骨性及多骨性两大类.多骨性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而多骨性合并皮肤色素沉着及性早熟现象,即奥尔布顿特综合征更为少见.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秀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右下颌骨巨大型含牙囊肿保守治疗1例

    患儿,女性,10岁,学生.1997年7月5日因右下颌骨体部肿胀3个月而入院.专科检查:右侧面部以下颌骨体部为中心明显隆起,表面皮肤正常,张口不受限.21正常萌出,543未萌,6近中倾斜,EC未脱落,余牙形态正常.咬合关系良好6-2龈至颊沟膨隆,触之有乒乓球感.

    作者:彭国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北京2000FDI-CSA国际口腔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学术会务部;中华口腔医学会国际交流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颞肌瓣在口腔肿瘤手术后缺损的修复

    目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导致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了生活中的不便,颜面部的畸形使患者对生存丧失勇气.过去国内外学者采用胸大肌等带蒂或游离移植术来修复创面,但终因手术较为复杂等使推广应用受到某些限制.为寻找简单实用的修复方法,我科使用颞肌瓣修复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造成的颌面畸形.方法对12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实行肿瘤切除后颞肌瓣即刻修复.结果全部病例转移修复的颞肌瓣均存活,伤口痊愈,口腔内洞穿缺损消灭,颞肌瓣表面在术后二周出现粘膜化.结论颞肌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引起的畸形是可行的,且其方法简单易操作,对患者创伤小,转移皮瓣存活率高.

    作者:张瑛;朱虹青;刘伟弘;王善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X线研究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病理变化过程,证实关节盘前移位与退行性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手术组动物一侧关节区显露颞骨颧突根部,用丝线垂直穿过关节盘前带的延伸部并拉缝线向前并固定,使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手术对照组的手术步骤与手术组相同,但不缝合关节盘前带的延伸部,也不将关节盘位向前方.正常对照组5只,手术组和手术对照组动物术后1、2、4、8、10、12和16周分别处死.拍摄关节X线片,观察38只兔颞下颌关节X线表现.将兔左、右关节区锯成组织块,肉眼观察兔关节盘的位置.结果手术组关节盘位置与形态均发生了改变,13侧为部分关节盘前移位,完全性关节盘前移位为11侧,关节盘穿孔为9侧.部分关节盘前移位出现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髁状突骨密度增高.完全性关节盘前移位与关节盘穿孔表现为髁状突骨质增生、破坏及肥大,关节结节磨平以及硬化.结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可导致关节骨质改变.完全性关节盘前移位和关节盘穿孔与骨关节病的关系密切.

    作者:龙星;李金荣;王世平;魏民宪;程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颌骨外科与AO内固定新进展(讲座二)--颌骨骨折治疗

    5 下颌骨骨折固定及其进展5.1 内固定手术的基本原则5.1.1 手术入路口内入路用于颏部、下颌体一般骨折;口外入路用于下颌角移位和粉碎性骨折;穿颊入路用于下颌角一般骨折;联合入路用于下颌角、升支及各种粉碎性骨折.

    作者:张益;张陈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鱼肝油酸钠、平阳霉素加强的松龙瘤腔注射治疗头颈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众所周知,血管瘤系头颈部的常见疾病,约50%好发于此区域,诊断容易但治疗困难[1].海绵状血管瘤作为血管瘤中常见的一种,由于周界常常不清,且部位特殊,单纯手术往往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且易留下严重的面部畸形,患者及家属不易接受[1,2].因此,近年来,我们采用瘤腔注射鱼肝油酸钠、平阳霉素加强的松龙共治疗头颈部海绵状血管瘤9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万山;魏世成;梁尚争;陈利琼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珊瑚复合人工骨研究进展

    自1971年人们发现海珊瑚具有与人骨相类似的孔隙结构[1],开始应用原始珊瑚碳酸钙作为植骨材料.20多年以来,经许多学者的多种研究证实,珊瑚人工骨是一种良好的骨代用品[2~6],目前已知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引导作用,并有生物降解性,其多孔结构有利于宿主骨组织和血液,纤维组织长入,与骨组织有较强的亲和性,无排异反应.但珊瑚骨质地脆,吸收快,在骨缺损处只具有支架和骨引导作用,而无骨诱导能力,单纯珊瑚植入机体后有一定的体积丧失,对于较大的骨质缺损,仅用珊瑚难以达到完全修复,因此近年来有的学者将珊瑚与其它材料进行复合移植,以获得一种同时具备骨诱导活性和骨引导活性的新型材料,并对这种复合植骨材料的骨诱导作用和骨缺损修复效果进行了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本文拟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尉文华;毛天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