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下颌骨巨大型含牙囊肿保守治疗1例

彭国新

关键词:下颌骨, 巨大型, 含牙囊肿, 咬合关系, 近中倾斜, 表面皮肤, 牙形态, 乒乓球, 专科, 中心, 学生, 女性, 隆起, 检查, 患儿
摘要:患儿,女性,10岁,学生.1997年7月5日因右下颌骨体部肿胀3个月而入院.专科检查:右侧面部以下颌骨体部为中心明显隆起,表面皮肤正常,张口不受限.21正常萌出,543未萌,6近中倾斜,EC未脱落,余牙形态正常.咬合关系良好6-2龈至颊沟膨隆,触之有乒乓球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阿霉素外周神经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附35例报告)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痛因尚不清楚[1],因而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1993年胡永升等报道用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2].对此我们做了动物实验,证实在兔眶下神经内注射阿霉素后,同侧三叉神经节内相应的神经节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注射点附近的神经干变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在临床应用阿霉素注射到三叉神经外周分支内,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义诚;唐尤超;徐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北京2000FDI-CSA国际口腔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学术会务部;中华口腔医学会国际交流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352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1992年至1998年共收治颌骨骨折352例,其中男性282例,占80.11%;女性70例,占19.89%;男女之比为4∶1.职业以农民为主258例,占73.3%,其次是工人、职员、干部、学生.本文对颌面骨骨折的年龄、原因、种类、合并伤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归纳.

    作者:黄玉朝;余国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口内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学习班通知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正颌外科学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450例70岁以上老年拔牙患者的麻药选用

    目的探讨老年人拔牙手术时麻药选用问题.方法本组资料共收集450岁70岁以上老年人,拔牙术中随机采用不同麻醉药物,观察不同类型麻醉药物的麻醉持续时间;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从注入麻醉药至拔牙术结束时该时距内的心率变化,比较分析采用不同麻醉药物的临床反应.结果 0.5%布比卡因麻醉药麻醉持续时间长;含与不含1∶10万肾上腺素的0.5%布比卡因麻醉药麻醉持续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选用不含肾上腺素的麻醉药物的225例老年患者中,仅3例出现室性早搏.结论高龄患者拔牙术中的局麻药物应首选不含肾上腺素的布比卡因.

    作者:陆忆;陆群;丁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美学牙医学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作者: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Nd:YAG连续激光治疗颌面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相关实验研究--Nd:YAG连续激光照射致兔面神经热效应的肌电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参数下Nd:YAG激光照射家兔面神经所致形态及支配肌功能改变.了解激光对面神经热效应的安全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组设计,观察28只家兔56侧面神经在各组Nd:YAG激光照射后神经升温状况、功能评价、面神经运动状况,支配肌肌电改变.结果能量密度≤70J/cm2时Nd:YAG激光可致面神经轻度变性;术后3周支配肌功能基本恢复.能量密度≤140J/cm2时激光可致面神经中度变性,术后3周支配肌功能明显下降,6周基本恢复.能量密度为240J/cm2时激光致面神经不可逆损伤,面神经支配肌功能完全丧失.结论 Nd:YAG激光对家兔面神经的影响存在量效关系.

    作者:周国瑜;余优成;张志愿;竺涵光;林国础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颞肌瓣在口腔肿瘤手术后缺损的修复

    目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导致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了生活中的不便,颜面部的畸形使患者对生存丧失勇气.过去国内外学者采用胸大肌等带蒂或游离移植术来修复创面,但终因手术较为复杂等使推广应用受到某些限制.为寻找简单实用的修复方法,我科使用颞肌瓣修复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造成的颌面畸形.方法对12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实行肿瘤切除后颞肌瓣即刻修复.结果全部病例转移修复的颞肌瓣均存活,伤口痊愈,口腔内洞穿缺损消灭,颞肌瓣表面在术后二周出现粘膜化.结论颞肌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引起的畸形是可行的,且其方法简单易操作,对患者创伤小,转移皮瓣存活率高.

    作者:张瑛;朱虹青;刘伟弘;王善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全国第四届口腔颌面外科整形美容外科学术研讨会

    作者:<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440例唇腭裂病人可疑发病因素分析

    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发病率达0.182%,多数唇腭裂患者不伴发其他畸形,属非综合症性唇腭裂和/或腭裂,并表现为多因素遗传模式[1].多基因遗传的唇腭裂,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有影响,因此又称多因素遗传[2].其病因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临床收治的440例患者进行分析,对唇腭裂的可疑发病因素作一些探讨.

    作者:姚红磊;段瑞平;陈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右下颌骨巨大型含牙囊肿保守治疗1例

    患儿,女性,10岁,学生.1997年7月5日因右下颌骨体部肿胀3个月而入院.专科检查:右侧面部以下颌骨体部为中心明显隆起,表面皮肤正常,张口不受限.21正常萌出,543未萌,6近中倾斜,EC未脱落,余牙形态正常.咬合关系良好6-2龈至颊沟膨隆,触之有乒乓球感.

    作者:彭国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颊脂垫在口腔内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颊脂垫是咀嚼脂肪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Egyedi[1](1977)先将其作为带蒂移植体封闭口腔上颌窦瘘和口腔与鼻腔的洞穿.后来Tideman[2](1986)用来覆盖游离皮片的颊脂垫修复口腔内缺损获得成功.作者自1993年起应用颊脂垫修复口腔内缺损,取得满意效果.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对颊脂垫的应用解剖、颊脂垫瓣的制作技术、适应症及优缺点等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汪湛;何一川;陈文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冠状切口并发症研究

    随着70年代对先天性颅面畸形手术治疗的开展,头皮冠状切口的手术径路得以确立,应用逐渐增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颅颌面创伤、肿瘤外科及整复、Ⅱ期畸形矫正和美容外科的各个领域,成为颅颌面外科通用的手术切口.然而对其并发症的研究国内未见专门报道.本文对36例头皮冠状切口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

    作者:周永强;叶文成;唐友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肾移植术后并发舌癌的临床治疗初探(附3例病例报道)

    目的由于肾移植技术日益成熟,移植肾存活的时间不断延长,因而肾移植后机体其它器官或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作者对肾移植后并发舌癌在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上进行了探索、研究.方法本组3例肾移植后并发舌癌的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7.5岁,肾移植术后平均9年发生舌癌,左侧舌缘部2例,左右侧多灶性舌缘1例,所有病例均被病理证实.结果除一例患者伴全身骨转移未手术外(一年后死亡),均被减少免疫抑制剂量,同时采用化疗,手术,放疗.随访期2~3 a,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全身远处转移.结论肾移植术后并发舌癌的患者,由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对肝脏、凝血、免疫系统都有不同损害,所以在临床治疗上提出:(1)肾移植术后患者除移植肾功能定期复查外,全身系统检查是必要的,能及早发现和治疗癌肿;(2)手术治疗仍为肾移植后并发舌癌主要治疗手段,辅以化疗和放疗;(3)手术范围不要因机体免疫情况差而保守手术范围,否则将引发肿瘤的复发和加速肿瘤的全身远处转移;(4)在彻底治疗癌肿的原则下,尽可能保留移植肾的存活--即低免疫状态.

    作者:宋萌;龚武明;方品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先天性单侧腮腺缺失1例

    先天性一侧腮腺发育缺失文献上见有报道,但临床上极为罕见,同时并发另一侧腮腺代偿性肥大,极易引起误诊.现将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奇明;陈泽辉;曲延征;童兴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颌面部爆炸伤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分析颌面部软组织爆炸伤早期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和变化,探讨VEGF在上述损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家兔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以KTY-04型雷管为爆炸源,复制颌面部爆炸损伤.选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伤后6h、1d、2d、3d、5d和7d伤口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并与伤前组比较.结果颌面部爆炸伤伤口组织中VEGF表达在伤后第一周内稳步上升,于伤后第一天起和伤前组比较,差异明显,伤后第3天开始,差异非常显著(P<0.01),伤后7天达峰值.VEGF受体Flt-1的表达则在伤后3d内与伤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伤后5~7d其蛋白质的表达明显加强.结论 VEGF在颌面部爆炸伤后的表达与创伤愈合过程中新生血管形成的时间相似,其受体Flt-1的表达也多发生于此时期,说明VEGF参与调节了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血管再生阶段,对毛细血管的发生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张从纪;李慧增;周树夏;杨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间接创伤对幼年大白鼠颞下颌关节血供的影响

    目的探讨间接创伤对幼年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Wistar幼年大白鼠颞下颌关节间接创伤后,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方法对其关节区进行动态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随着创伤后对颞下颌关节区不同时间段同位素测定,创伤后颞下颌关节区放射性强度随时间增加,两周达高峰,1月时放射性强度仍比正常对照组高,在任何时间段,创伤侧都较非创伤侧颞下颌关节区放射性强度高.结论间接创伤可以引起幼年鼠颞下颌关节局部血流变化.

    作者:姚军;周继林;胡敏;洪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X线研究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病理变化过程,证实关节盘前移位与退行性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手术组动物一侧关节区显露颞骨颧突根部,用丝线垂直穿过关节盘前带的延伸部并拉缝线向前并固定,使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手术对照组的手术步骤与手术组相同,但不缝合关节盘前带的延伸部,也不将关节盘位向前方.正常对照组5只,手术组和手术对照组动物术后1、2、4、8、10、12和16周分别处死.拍摄关节X线片,观察38只兔颞下颌关节X线表现.将兔左、右关节区锯成组织块,肉眼观察兔关节盘的位置.结果手术组关节盘位置与形态均发生了改变,13侧为部分关节盘前移位,完全性关节盘前移位为11侧,关节盘穿孔为9侧.部分关节盘前移位出现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髁状突骨密度增高.完全性关节盘前移位与关节盘穿孔表现为髁状突骨质增生、破坏及肥大,关节结节磨平以及硬化.结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可导致关节骨质改变.完全性关节盘前移位和关节盘穿孔与骨关节病的关系密切.

    作者:龙星;李金荣;王世平;魏民宪;程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颌骨畸形行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硬组织变化疗效评价

    目的通过正颌外科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SSOS)对严重颌骨畸形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硬组织变化进行评价.方法术后3个月的头颅侧位定位片的头影测量值和术前正畸后头颅侧位定位片模拟手术后所得预测值进行18项硬组织测量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测量值和术前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存在绝对值差异.分析引起差异的因素:术前头影测量和模型外科的差异;术中多因素影响达不到模型外科要求而导致差异;术后骨块细微回复而导致差异.结论术前精确的头影测量和模型外科,术中严格按照模型外科的数据准确操作,术后骨块稳定的固定,术前术后辅以适当的正畸治疗是取得完善疗效的关键.

    作者:武红霞;唐友盛;沈国芳;张桦;房兵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口腔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或向平滑肌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所组成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子宫、胃肠道、腹膜后腔[1~7].发生于口腔者极为少见.本文报道一例发生于下颌牙龈的平滑肌肉瘤,结合文献对其发病及诊治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行讨论.

    作者:施晓健;俞光岩;赵福运;高岩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