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乔尔;吴继峰;王道斌
目的探讨与bcl-2翻译起始部位碱基互补的反义bcl-2寡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对Bca-CD885细胞内源性bcl-2表达的阻断作用.方法以脂质体Lepofectin为载体,一过性转染20μmol/L反义及正义bcl-2 ODN于BcaCD885细胞中,FCM-抗体观测转染后24h、36h、48h细胞内bcl-2基因蛋白表达变化,RT-PCR技术检测转染后24h bcl-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转染反义bcl-2 ODN后24h、36h、48h BcaCD885细胞内bcl-2基因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都明显下降(P<0.05),而正义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正反义组bcl-2 mRNA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反义bcl-2 ODN能在蛋白翻译水平特异性抑制颊癌细胞内源性bcl-2蛋白表达.
作者:何永文;王升志;赵德萍;毛租彝;高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钙化上皮瘤又称Malherbe良性钙化上皮瘤或毛母质瘤,约40%发生于头颈部[1],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有压痛感.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大多不难,但由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以致误诊并不少见.现将近年来经我院收治的12例口腔面颈部钙化上皮瘤(均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瑾;杨毅;张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颌骨骨折随交通事业的发展呈上升趋势,如何使骨折复位固定更佳,减小患者痛苦、早期恢复口腔功能等,是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内容.钛板正被应用于颌骨骨折的复位内固定中,由于钛独特的优点,弥补了以往颌骨骨折治疗方法中的不足,渐受临床医生的欢迎.我科自1997年6月~1999年6月采用纯钛夹板对48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均获满意的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2年,成功率100%.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骏诚;孙绍洪;鲁伟;徐稳;金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颌面外科手术在不断进展,对其全身并发症的处理也应引起重视.本文总结我院自1989~1998年底共施行了2542例颌面外科手术病人,其发生全身并发症42例,占总手术数的1.65%,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军;陈学前;杜纬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拔牙是口腔门诊中常见的手术处理之一.拔牙过程中患者常会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1].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可因此发生意外.为了减少患者拔牙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增强手术的安全性,我们在拔牙前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对比观察和研究心理暗示在拔牙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华;周丛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用放射学分析进行下颌髁状突骨折的分类,并确定髁状突骨折移位与治疗方法选择之间的关系.方法共诊治56例72侧髁状突骨折,患者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平均9天后进行检查.常规X线检查包括曲面体层和后前位片.另外,20例28侧髁状突骨折患者还进行了矢状及冠状位的CT检查.根据X光片发现,将髁状突骨折移位进行分类.只有髁状突完全脱出于关节窝外的骨折才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根据X线片结果,72侧髁状突骨折中,6例(11%)无移位,10例(18%)斜形骨折,6例(11%)移位,6例(11%)前脱位,3例(5%)后脱位,8例(14%)外侧脱位,14例(25%)内侧脱位,3例(5%)水平脱位(P<0.001).16例行颌间结扎.大多数患者(71%)有开放复位的指征.40例(71%)患者进行了术后平均2年的随访.在进行闭合性复位治疗的患者中,并发症如错FDDC、下颌不对称、咀嚼功能减退,关节与咀嚼肌区的疼痛明显多于手术治疗的病人.结论骨折髁状突的脱位术前可用曲面体层与后前位X光片进行诊断,而且应行手术治疗.
作者:翦新春;蒋灿华;唐瞻贵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热诱导BcaCD885颊癌细胞凋亡的动力学改变及热杀伤肿瘤细胞的机理.方法水浴加温诱导BcaCD885细胞产生凋亡.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原位末端标记、DNA电泳及流式细胞术DNA测定,从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细胞学水平确定凋亡细胞特征.结果 BcaCD885细胞经43°C 40min加热,呈现细胞凋亡形态改变,TUNEL标记见明显的凋亡小体,DNA电泳呈现有一定间隔的梯状条带.同时细胞周期发生了明显的特异性改变:G0/G1期百分比增加,S期百分比下降,G2/M期百分比在加热后3h时也发生了明显的下降.45°C 40min加热则出现明显的坏死改变.结论高温杀伤BcaCD885细胞存在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两种方式,治癌温度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作用.高温诱导BcaCD885细胞的凋亡具细胞周期特异性.
作者:王升志;何永文;毛祖彝;刘流;童昕;洪晓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伴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上少见,我科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1岁.浙江藉,病理号99-1450,1999年6月30日入院.自诉半年前双侧颌下同时各发现二个蚕豆大小的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近一月来发现肿块逐渐增大,不伴有全身乏力、发热和盗汗症状.曾在当地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作者:蒋建群;范宜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正常口腔粘膜、轻中重度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和高分化鳞癌共85例标本进行PCNA检测.结果正常口腔粘膜基底细胞层可有少量PCNA阳性细胞;而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时,随着病变程度加重,PCNA阳性表达也相应提高,且阳性反应出现在基层以上部位;尤其是重度异常增生,其PCNA阳性表达率较中度异常增生明显增强(P=0.0008),而重度异常增生与鳞癌间,PC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7215).结论 PCNA表达在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监测其恶性变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陈乔尔;吴继峰;王道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为探索客观有效的异常语音评价方法,应用计算机语音分析系统(CSL)分析各种类型患者的异常语音.方法 8例筛选患者,咽喉摩擦音、先天性腭咽闭合功能不全、腭化构音和正常构音各2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18岁.被检敏感音为/z/、/c/、/s/,直接输入计算机语音工作站,存盘后对音声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各种类型语音的音声图像各有其特征,其频谱、辅音起声时间和共振峰各不相同.结论 CSL综合了语图仪和计算机技术,可图像化和定量分析声音,在目前是一种较好的研究手段.
作者:王国民;潘悟云;陈阳;邱蔚六;袁文化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对自体耳廓软骨瓣修复关节盘的术后情况进行评估,以观察软骨生长情况.方法对11例关节病患者13侧关节进行自体耳廓软骨瓣移植修复关节盘手术,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和信访答卷进行随访,症状均得到缓解,并对其中5例患者(滑膜软骨瘤病和关节强直各1例,结构紊乱2例,骨关节病1例)行MRI检查.结果 MRI矢状位、张闭口位及冠状位扫描均显示移植软骨无明显破碎或吸收.结论 MRI可作为检测软骨生长情况的指标之一,自体耳廓软骨瓣置换/重建关节盘是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旭东;杨驰;范新东;邱蔚六;蔡协艺;哈綨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活性的关系,并观察BMP单抗体外对骨肉瘤细胞作用,为骨肉瘤的单抗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应用BMP单抗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肉瘤中BMP蛋白的表达;并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单抗对骨肉瘤的增殖活性进行检测;体外实验观察BMP单抗对骨肉瘤细胞OS-732的作用.结果 24例标本中有18例有BMP蛋白的表达;有BMP表达的骨肉瘤有较高的增殖活性;应用BMP单抗体外可以对骨肉瘤细胞系OS-732细胞产生生长抑制.结论 BMP有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估计骨肉瘤预后的参考指标,BMP单抗对骨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其临床应用于骨肉瘤的单抗治疗打下基础.
作者:岳文;杨连甲;马明;董绍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对于严重的颌骨粉碎性骨折、牙齿缺失或因肿瘤切除后致颌骨缺损、连续性中断,采用简单的颌间牵引或不锈钢丝骨间结扎等方法难以恢复面部形态和咬FDDC功能,常常遗留咬FDDC关系紊乱、咀嚼功能差,面部畸形等症状.我科从1997年8月~1998年11月间收治颌骨骨折患者60例,其中26例采用了骨间钛板固定使骨折解剖复位;并对4例下颌骨半侧缺损重建植骨的患者采用了钛板固定方法,均获得恢复面容、咬FDDC关系及咀嚼功能的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忠南;鞠向群;彭兆伟;吴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鼻咽癌临床误诊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病例.结果误诊原因为6例病人中2例未及时作鼻咽部活检;2例因病灶位置隐蔽,经多次鼻咽部检查方才确诊;有2例鼻咽部虽然经多次检查仍为阴性而取颌下肿块作了活检证实为转移癌灶.结论鼻咽癌诊断困难原因主要有医生对此病警惕性不够和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活检取材位置不正确和深度不够.对面颈部包括腮腺区及颌下、颏下肿块患者要仔细检查鼻咽部,多次、多部位深取材活检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以及对鼻咽部多次检查阴性而腮腺区、颌下、颏下肿块增大迅速及时进行肿块组织学检查.
作者:方美珍;潘劲松;宋萌;刘世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明确吸烟与口腔鳞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病例组74例口腔鳞癌患者和对照组131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吸烟史进行了调查分析,计算优势比(OR);为排除性别和年龄这两个可能的混杂因素的影响,同时对男性患者和45岁以上患者吸烟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有43例吸烟,31不吸烟;对照组有29例吸烟,102例不吸烟;OR为4.9(P<0.005).在男性患者和45岁以上患者中,OR分别为6.0和5.3(P<0.005).结论吸烟是口腔鳞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张森林;孟昭业;张怀勤;周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是一双侧联动关节,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其供血丰富,与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相适应.TMJ血管构型早已受到学者们的重视,随着一些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对关节的血供又有不少新的认识.本文就TMJ微循环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就关节疾病与血管变化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丁桂聪;李宏礼;张国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地塞米松诱发NIH小鼠先天性腭裂时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在GD1212天小时给怀孕小鼠腹腔注射磷酸地塞米松注射液(50mg/kg),对照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GD1312、GD1412、GD1512天小时取出胎鼠头部标本,作冠状位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胚胎腭中EGFR的表达.结果 EGFR的表达随胚胎腭的发育而增高,实验组EGFR增高的速度较慢.结论地塞米松诱发先天性腭裂发病与EGFR表达的改变有关.
作者:邓末宏;董红梅;李宏礼;傅豫川 刊期: 2000年第03期
2000国际暨第六届全国头颈肿瘤外科学术会议于2000年6月9月13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会议是在新千年伊始,国内外头颈外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医师的一次盛大聚会.
作者:郑家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根据上颌骨解剖学上的特点,结合各类手术径路的优点,设计一种改良的上颌骨全切除术的手术径路,旨在改善术后的外形与功能.方法共有17例患者采用了该上颌全切除术的手术径路,即:切口设计在下唇,沿颏面沟与颌下、腮腺耳前切口连接至同侧发际.切口设计依据为避开上颌区,隐蔽切口位于面颌部正常的皮肤皱折区,术中对面神经下颌缘支、下颊支、颏神经、腮腺导管以及内眦部等均加以保存.其中行上颌骨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3例.结果经1~12个月术后随访,疗效满意.其中11例术后放疗患者均未出现任何皮肤坏死及下颌水肿.因保存了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下唇肌支,仅1例发生轻度口角歪斜畸形.结论本文提出的上颌骨全切除术改良的径路,能充分暴露并完整切除上颌骨肿瘤,术后有较满意的外形及功能,可作为上颌骨全切除的一种常规手术径路.若病变超过上颌骨区的范围,则不应采用本文介绍的手术径路.
作者:孙坚;李军;叶为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成釉细胞纤维瘤(ameloblastic fibroma)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肿瘤,其间质和上皮成分均为肿瘤性质,因而属一种真性牙源性混合瘤,临床报道较少,在临床和病理学方面均有显著特点,本文对11例病例进行了分析讨论.
作者:聂旭光;郭玲玲;李大鲁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