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0年国际暨第六届全国头颈肿瘤外科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

郑家伟

关键词:头颈外科, 肿瘤外科, 学术会议, 耳鼻咽喉科, 外科医师, 口腔颌面, 会展中心, 上海, 聚会, 国内
摘要:2000国际暨第六届全国头颈肿瘤外科学术会议于2000年6月9月13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会议是在新千年伊始,国内外头颈外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医师的一次盛大聚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地塞米松在诱发先天性腭裂发病中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检测地塞米松诱发NIH小鼠先天性腭裂时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在GD1212天小时给怀孕小鼠腹腔注射磷酸地塞米松注射液(50mg/kg),对照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GD1312、GD1412、GD1512天小时取出胎鼠头部标本,作冠状位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胚胎腭中EGFR的表达.结果 EGFR的表达随胚胎腭的发育而增高,实验组EGFR增高的速度较慢.结论地塞米松诱发先天性腭裂发病与EGFR表达的改变有关.

    作者:邓末宏;董红梅;李宏礼;傅豫川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在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正常口腔粘膜、轻中重度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和高分化鳞癌共85例标本进行PCNA检测.结果正常口腔粘膜基底细胞层可有少量PCNA阳性细胞;而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时,随着病变程度加重,PCNA阳性表达也相应提高,且阳性反应出现在基层以上部位;尤其是重度异常增生,其PCNA阳性表达率较中度异常增生明显增强(P=0.0008),而重度异常增生与鳞癌间,PC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7215).结论 PCNA表达在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监测其恶性变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陈乔尔;吴继峰;王道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上颌骨全切除术改良的手术径路

    目的根据上颌骨解剖学上的特点,结合各类手术径路的优点,设计一种改良的上颌骨全切除术的手术径路,旨在改善术后的外形与功能.方法共有17例患者采用了该上颌全切除术的手术径路,即:切口设计在下唇,沿颏面沟与颌下、腮腺耳前切口连接至同侧发际.切口设计依据为避开上颌区,隐蔽切口位于面颌部正常的皮肤皱折区,术中对面神经下颌缘支、下颊支、颏神经、腮腺导管以及内眦部等均加以保存.其中行上颌骨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3例.结果经1~12个月术后随访,疗效满意.其中11例术后放疗患者均未出现任何皮肤坏死及下颌水肿.因保存了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下唇肌支,仅1例发生轻度口角歪斜畸形.结论本文提出的上颌骨全切除术改良的径路,能充分暴露并完整切除上颌骨肿瘤,术后有较满意的外形及功能,可作为上颌骨全切除的一种常规手术径路.若病变超过上颌骨区的范围,则不应采用本文介绍的手术径路.

    作者:孙坚;李军;叶为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鼻咽癌在口腔颌面外科误诊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鼻咽癌临床误诊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病例.结果误诊原因为6例病人中2例未及时作鼻咽部活检;2例因病灶位置隐蔽,经多次鼻咽部检查方才确诊;有2例鼻咽部虽然经多次检查仍为阴性而取颌下肿块作了活检证实为转移癌灶.结论鼻咽癌诊断困难原因主要有医生对此病警惕性不够和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活检取材位置不正确和深度不够.对面颈部包括腮腺区及颌下、颏下肿块患者要仔细检查鼻咽部,多次、多部位深取材活检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以及对鼻咽部多次检查阴性而腮腺区、颌下、颏下肿块增大迅速及时进行肿块组织学检查.

    作者:方美珍;潘劲松;宋萌;刘世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心理暗示下拔牙对患者血压及心率影响的临床分析

    拔牙是口腔门诊中常见的手术处理之一.拔牙过程中患者常会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1].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可因此发生意外.为了减少患者拔牙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增强手术的安全性,我们在拔牙前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对比观察和研究心理暗示在拔牙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华;周丛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吸烟与口腔鳞癌发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明确吸烟与口腔鳞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病例组74例口腔鳞癌患者和对照组131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吸烟史进行了调查分析,计算优势比(OR);为排除性别和年龄这两个可能的混杂因素的影响,同时对男性患者和45岁以上患者吸烟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有43例吸烟,31不吸烟;对照组有29例吸烟,102例不吸烟;OR为4.9(P<0.005).在男性患者和45岁以上患者中,OR分别为6.0和5.3(P<0.005).结论吸烟是口腔鳞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张森林;孟昭业;张怀勤;周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骨骼肌--骨再附着研究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日益受到广泛重视.颌骨缺损修复的目的已不再仅停留在外形的改善,进一步恢复口腔功能,特别是咀嚼功能已成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重要任务之一[1].肌-骨间牢固附着是肌肉行使功能的基本条件,因此肌肉再附着问题的研究对于口腔咀嚼功能是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季彤;张陈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自体耳廓软骨瓣置换或重建颞下颌关节盘MRI评价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对自体耳廓软骨瓣修复关节盘的术后情况进行评估,以观察软骨生长情况.方法对11例关节病患者13侧关节进行自体耳廓软骨瓣移植修复关节盘手术,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和信访答卷进行随访,症状均得到缓解,并对其中5例患者(滑膜软骨瘤病和关节强直各1例,结构紊乱2例,骨关节病1例)行MRI检查.结果 MRI矢状位、张闭口位及冠状位扫描均显示移植软骨无明显破碎或吸收.结论 MRI可作为检测软骨生长情况的指标之一,自体耳廓软骨瓣置换/重建关节盘是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旭东;杨驰;范新东;邱蔚六;蔡协艺;哈綨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剂预防干槽症

    干槽症(dry socket,DS)是拔牙后一种并发症,其主要特点是手术后2~3天发生拔牙创血凝块腐败、脱落、牙槽骨窝壁外露及持续性疼痛,不及时处理,病程可持续2周左右,下颌阻生智DS的发病率高,对于DS的病因,有不同说法,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效果也不一致,本人于1972年开始观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简称SMZ Co)片剂在预防无选择的拔牙创内预防DS方面的应用,取得极佳效果.

    作者:黄金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钛板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评价

    近年来,颌骨骨折随交通事业的发展呈上升趋势,如何使骨折复位固定更佳,减小患者痛苦、早期恢复口腔功能等,是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内容.钛板正被应用于颌骨骨折的复位内固定中,由于钛独特的优点,弥补了以往颌骨骨折治疗方法中的不足,渐受临床医生的欢迎.我科自1997年6月~1999年6月采用纯钛夹板对48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均获满意的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2年,成功率100%.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骏诚;孙绍洪;鲁伟;徐稳;金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大鼠舌癌变细胞分化异常的表型特征--角蛋白谱分析

    目的阐明口腔癌变细胞分化异常的表型特征.方法 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9例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口服诱发大鼠舌癌变各期组织分化标志角蛋白(CK)10,13,14的表达.结果随口腔癌变进展,CK14自基底层向上逐渐延伸至基底上层表达;基底上层CK13表达逐渐减少;基底上层CK10表达在癌前逐渐上升,成癌后则聚然下降.结论口腔癌变是一种细胞分化异常疾病,该过程中角蛋白谱的变化是上皮细胞分化异常的主要表现.

    作者:刘兴坤;何荣根;陈万涛;周晓健;周曾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造釉细胞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成釉细胞纤维瘤(ameloblastic fibroma)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肿瘤,其间质和上皮成分均为肿瘤性质,因而属一种真性牙源性混合瘤,临床报道较少,在临床和病理学方面均有显著特点,本文对11例病例进行了分析讨论.

    作者:聂旭光;郭玲玲;李大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高温诱导BcaCD885颊癌细胞凋亡及检测

    目的探讨热诱导BcaCD885颊癌细胞凋亡的动力学改变及热杀伤肿瘤细胞的机理.方法水浴加温诱导BcaCD885细胞产生凋亡.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原位末端标记、DNA电泳及流式细胞术DNA测定,从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细胞学水平确定凋亡细胞特征.结果 BcaCD885细胞经43°C 40min加热,呈现细胞凋亡形态改变,TUNEL标记见明显的凋亡小体,DNA电泳呈现有一定间隔的梯状条带.同时细胞周期发生了明显的特异性改变:G0/G1期百分比增加,S期百分比下降,G2/M期百分比在加热后3h时也发生了明显的下降.45°C 40min加热则出现明显的坏死改变.结论高温杀伤BcaCD885细胞存在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两种方式,治癌温度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作用.高温诱导BcaCD885细胞的凋亡具细胞周期特异性.

    作者:王升志;何永文;毛祖彝;刘流;童昕;洪晓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颈静脉扩张症--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对颈静脉扩张症的手术治疗,观察单纯手术方法对其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2例颈外静脉扩张症病例,了解其症状、体征等临床特征.结果 2病例术后随访,效果较佳.结论对于颈静脉扩张症,可以用B超、MRI和血管扩张处造影来确诊,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作者:顾根发;王佩华;俞蕾;陈东;王泉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颌面外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颌面外科手术在不断进展,对其全身并发症的处理也应引起重视.本文总结我院自1989~1998年底共施行了2542例颌面外科手术病人,其发生全身并发症42例,占总手术数的1.65%,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军;陈学前;杜纬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保留腮腺主导管腮腺浅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腮腺浅叶切除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10例临床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或多形性腺瘤的病例作保留腮腺主导管腮腺浅叶加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106例病例得到1~4年的随访.随访率96.3%.无一例病例发生肿瘤复发.结论腮腺肿瘤的复发和深叶腮腺组织剩留无内在联系.手术关键是保存有足够的安全切缘,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术中的准确操作.适合于位于腮腺浅叶、峡部和下极的良性肿瘤和临界瘤.

    作者:徐明;董飞君;吴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双侧上颌骨部分缺损义颌修复前外科准备

    目的阐明颧颊翼咽鼻突义颌修复双侧上颌骨部分缺损前的外科准备.方法对1992年以来的7例患者实施了修复前外科手术,所有病例均存留部分上颌骨颧突及颧骨上颌突,进行口鼻道成形术以利于义颌前方固位,必要时在腭部行就位道成形术以利于义颌后方固位,在颧颊部进行颧颊承力区成形术为义颌创建承力支持部位.结果各类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义颌修复使病人的外形和咀嚼及发音等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颧颊翼咽鼻突义颌修复以部分硬腭存留和软腭保持连续者修复效果较好,而且可利用颧骨上颌突和上颌骨颧突的残留部分提供承力.

    作者:胡敏;周继林;洪民;姚军;王燕一;侯康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伴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伴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上少见,我科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1岁.浙江藉,病理号99-1450,1999年6月30日入院.自诉半年前双侧颌下同时各发现二个蚕豆大小的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近一月来发现肿块逐渐增大,不伴有全身乏力、发热和盗汗症状.曾在当地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作者:蒋建群;范宜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腭裂修复术时间选择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腭裂修复术是封闭腭部裂隙的重要方法,也是重建腭咽闭合的必要措施.修复腭裂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语音功能,而建立良好的腭咽闭合是恢复语音的关键.随着外科修复术技术的提高,序列治疗的开展,使患者的功能恢复得以提高,但在腭成形术施术时间的选择方面目前尚有争议,早期手术被认为有利于正常语音功能的建立,但可能严重影响上颌骨发育.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患者施术后2年,以鼻咽内窥镜(nasopharyngeal fiberscop, NPF)对腭咽闭合功能的对比观察,提出早期手术有利于语音功能恢复,并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论证分析.

    作者:关丽;巩宇;王绪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钛板在颌骨骨折及颌骨缺损中的应用(附30例)

    对于严重的颌骨粉碎性骨折、牙齿缺失或因肿瘤切除后致颌骨缺损、连续性中断,采用简单的颌间牵引或不锈钢丝骨间结扎等方法难以恢复面部形态和咬FDDC功能,常常遗留咬FDDC关系紊乱、咀嚼功能差,面部畸形等症状.我科从1997年8月~1998年11月间收治颌骨骨折患者60例,其中26例采用了骨间钛板固定使骨折解剖复位;并对4例下颌骨半侧缺损重建植骨的患者采用了钛板固定方法,均获得恢复面容、咬FDDC关系及咀嚼功能的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忠南;鞠向群;彭兆伟;吴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