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柴跃峰;贾丽

关键词:肝炎, 慢性, 乙型, 干扰素, 治疗依从性, 护理
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遵医嘱用药状况,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肌内注射干扰素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78例住院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干扰素治疗依从性越来越好(P<0.01).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是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停药、好转而停药、不知道停药指征等.结论 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其不正确的治疗观念,不断提高患者的依从行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深静脉置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深静脉置管术是测量中心静脉压和快速补液的手段,同时也可用作输血、输液、肿瘤化疗及肠外营养的通道.建立一条有效的深静脉通道,不仅可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也可避免血管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完全胃肠外营养等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更重要的是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我院急诊重症病房2009年2月-2011年2月有293例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治疗期间导管脱出18例,现将导管脱出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苏葵花;朱爱芳;廖文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急性砷化氢中毒急救及护理体会

    吸入砷化氢粉尘可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临床主要表现是溶血、黄疸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多发性神经炎、休克、继发感染、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1].我院收治急性吸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14例,经急救及精心护理,除1例因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

    作者:牛素贤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乳腺手术112例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乳腺手术围术期抗生素应用现状,探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方法 对112例乳腺手术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12 例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为100.0%,其中预防性用药83例占74.1%,治疗性用药29例占25.9%.初次给药时机选择不合理38例术中无1例追加抗生素,手术后当天100.0%使用抗生素.大部分病例选择第1代头孢类抗生素.结论 乳腺手术围术期抗生素使用仍存在术前用药时机选择不当、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应继续加强对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的管理,规范其应用.

    作者:张晶敏;张珩;石晓琳;冯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卡托普利与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影响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利尿剂等基础治疗,卡托普利组另给予卡托普利治疗;缬沙坦治疗组另给予缬沙坦治疗.治疗前后监测一般生化常规及UACR、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UACR、血BUN及Cr水平均降低(P<0.05);且卡托普利组治疗后血Cr水平为(58.76±13.28)μmol/L高于缬沙坦组的(47.46±17 29)μmol/L(P<0.05).结论 卡托普利及缬沙坦均可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UACR,可能是其改善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冉群钗;夏碧桦;韩敏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可行性,探讨剖宫产中罗哌卡因的适合剂量.方法 随机抽取ASAⅠ~Ⅱ级行剖宫产术的患者60例,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根椐罗哌卡因剂量不同,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A、B、C组),药物剂量分别为:罗哌卡因10mg、15mg、20mg,均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配成3ml重比重局部麻醉液.比较各组阻滞效果、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A组感觉运动神经起效时间及大运动阻滞时间均长于B、C组,大阻滞平面高于B、C组,感觉运动神经恢复时间快于B、C组,麻醉效果及大运动阻滞程度均差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或P<0.01);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是安全可行的,且罗哌卡因15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配成的3ml重比重局部麻醉液为较适合的剂量.

    作者:徐利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笔者将13例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2~85岁.均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持续气管切开时间10~21d.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术后48h内,密切观察切开处有无渗血、出血及有无面色苍白紫绀、出汗、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准确记录病情变化. 2.2 体位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应避免过多刺激及必要的搬动,防止气管内出血.保持气管套管在正中位置,当给患者翻身时,其头、颈、躯干应处于同一直线.注意防止气管插管移位、脱出及呼吸机管道扭曲、脱出等情况发生.

    作者:刘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鼻饲生大黄粉辅治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占40%~80%[1],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是颅脑外科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步骤之一.笔者采用鼻饲生大黄粉辅治重型颅脑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个体化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异物摘取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异物摘取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支气管异物摘取术患儿1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根据不同个体采用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后比较2组1次性异物取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1次性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低于对照组的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支气管异物摘取术患儿的护理质量.

    作者:陈佩瑜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铝碳酸镁辅治胃溃疡伴胆汁反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辅治胃溃疡伴胆汁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胃溃疡伴胆汁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铝碳酸镁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上腹痛、腹胀、烧心、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腹痛、烧心、反酸、嗳气及恶心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辅治胃溃疡伴胆汁反流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5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治效果.方法 将Hp感染患者1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220mg、阿莫西林1 0g和克拉霉素250mg口服,每天2次;连服2周后予枸橼酸铋钾220mg,每天2次,连服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天2次,连服2周后予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连服2周.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Hp根除率.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91 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效果好,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建源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蒙脱石散、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蒙脱石散、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82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蒙脱石散加双岐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过程中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蒙脱石散、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少姬;关云龙;梁文旭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剖腹产术后微波治疗对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

    我院应用微波治疗仪选择剖腹产术后患者100例进行伤口表面照射,在照射期间患者反应良好,主动要求照射,普遍感觉伤口周围温热、止痛,临床观察具有消炎、消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伤口愈合的功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剖腹产术后患者100例采用微波照射,对照组照射功率为20~40W.方法 :患者或医师持微波机探头在包扎伤口上,来回移动,以患者感觉温热为宜,每次照射20min,每天1次,4~7次为1个疗程,多数病例在术后8h开始照射,至拆线日治疗约4~7次.

    作者:罗桂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首先应用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30ml中静脉推注,再用乌司他丁100万U持续微量泵入,速度5万U/h,连用7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多种炎性反应指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d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3d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大剂量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降低MODS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德福;徐强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剖宫产产后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和钙剂,对照组术后使用缩宫素.观察术中和术后24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24h及总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可减少剖宫产术后24h及总出血量,能够用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

    作者:高洪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遵医嘱用药状况,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肌内注射干扰素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78例住院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干扰素治疗依从性越来越好(P<0.01).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是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停药、好转而停药、不知道停药指征等.结论 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其不正确的治疗观念,不断提高患者的依从行为.

    作者:柴跃峰;贾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母乳喂养的优点分析

    母乳作为婴儿好的天然食品,不仅各种成分易于吸收,而且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母乳喂养还能促进母婴间感情及心理上的联系,对婴儿的心理、智力、身体发育都十分重要.母乳喂养率距离WHO和儿童基金会所呼吁的将4个月以内婴儿完全母乳喂养率提高到85%以上的标准相差甚远[1].1998年我国营养监测显示,4个月内生长迟缓的婴儿较生长发育正常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低约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孕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认知不足,不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下面笔者将详细分析人乳的成分和喂养的优点,让更多人了解母乳喂养的优势和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李凌鸿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维生素C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探讨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维生素C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实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维生素C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 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维生素C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作者:柴振平;段江涛;郑淑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剂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6~0.8ml·kg-1·d-1和利巴韦林10ml·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5d;对照组仅应用利巴韦林注射剂10ml·kg-1·d-1静脉滴注,连续3~5d.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并观察2组患儿发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优于单用利巴韦林注射剂,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贾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粪肠球菌55株耐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粪肠球菌药敏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区送检的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培养,分离粪肠球菌,并对药敏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培养分离55株粪肠球菌,在19种药物药敏检测中,前5位敏感药物依次为万古霉素(100.00%)、阿莫西林/棒酸(90.91%)、呋喃坦啶(87.27%)、氨苄西林(78.18%)、复方新诺明(76.36%).前5位耐药药物为依次为四环素(100.00%)、氯林可霉素(96.36%)、红霉素(92.73%)、苯唑青霉素(89.09%)、克拉霉素(61.82%)、青霉素(58.18%).结论 根据药敏结果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原微生物抗药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春丽;张宁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宫颈炎8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a(奥平栓)外用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宫颈炎患者80例,临睡前将奥平栓1粒置入阴道深部,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复诊,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治愈11例(13.8%),显效31例(38.8%),有效28例(35.0 %),无效10例(12.5%),总有效率为87.5%.对轻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显著大于中度和重度糜烂,对单纯型糜烂的疗效显著优于颗粒型和乳头型(P<0.05).结论 采用奥平栓治疗宫颈糜烂,该法无痛苦、方法 简便、安全易掌握,用药次数少、疗程短,特别适宜于妇女病普查.

    作者:段静虹;宗士刚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