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对血脂、CRP、IL-6的影响

薛艳清

关键词:辛伐他汀,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摘要: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对血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1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天40mg,连续服用1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验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CRP和IL-6.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HDL-C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RP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有效的调脂及抗炎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护理配合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一种特殊眼科检查方法,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入,利用特定滤光片和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过程[1],主要用于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对眼底病前后检查和对照、治疗的选择、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方面有特殊意义,已成为眼底病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我院于2008年9月-2010年8月行FFA检查198例,眼底摄像有效率达100%,且未发生重大不良反应.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苏全瑞;莫贻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可吸收棒在手掌指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机器挤压造成手部骨折事件越来越多.2009-2010年我科对手掌、指骨斜行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棒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亚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重症胰腺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镇痛药物救治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症胰腺炎ARDS患者14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配合咪达唑仑及芬太尼治疗,观察2组心率、呼吸、pH、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情况.结果 通气后24h及撤机后各指标情况均优于通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密切观察、评估及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作者:胡晓玲;李杰;秦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41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效果.方法 AMI合并AF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并统计住院天数、院内转复率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第7、14天转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及院内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AMI合并AF临床效果好,能够提高转复率及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法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药事管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双语教学,即在学校里对所授学科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教学.就我国而言,目前的双语教学指在课堂上使用汉语和英语2种语言进行学科内容的教育,并且英语的使用应>50%.教育部在2001年第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1].

    作者:张季;严春临;张丹参;王树;王金;李春雨;张海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干预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为早期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1~3],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手术范围大、尿管留置时间长(宫颈癌术后应留置尿管7~14d[4])以及麻醉、心理因素等各种原因,导致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如术后尿潴留,其发生率达50%[5].

    作者:石喜妹;尹茳平;李江筠;路启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带状疱疹37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配合聚肌胞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5.1%和89.2%高于对照组的14.3%和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无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零绍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加强病案质量控制提升病历书写质量

    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因医院管理决策的各项信息依据主要来源于病案资料,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均离不开病案资料;各级各项检查、医疗纠纷、保险均需病案资料.病案管理重在质量管理,病案质量是医疗质量的具体反映,加强病案质量管理是做好病案管理的关键[1].

    作者:徐梅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围产儿228例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围产儿死亡原因、特点与变化趋势. 方法收集2008-2010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围产儿死亡监测结果,对病死率、构成比、死因顺位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08年围产儿病死率为2.58%,2009年为2.43%,2010年为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围产儿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原因居首位的是胎儿畸形占42.98%,依次为脐带因素占19.74%,新生儿窒息占12.28%,孕妇因素占9.65%,羊水因素占6.14%,胎盘因素占3.07%,不明原因占6.18%. 结论围产儿死亡原因首位是胎儿畸形,应加强围产保健系统管理,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作者:罗宇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高成本下医院制剂的出路

    近几年来,医院制剂作为药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已全面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为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国家和各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大了对医院制剂的质量要求和抽检力度,使医院制剂生产的要求和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也促使医院制剂检验部门须配置相应的设备及检验试剂与标准品、加大人力投入,使得医院制剂质量成本大幅度提高.高成本下医院制剂的出路,成为一大难题.

    作者:孙云;丁红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5例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诱发失血性休克、肝性脑病等,且有较高的病死率[1].我院2008-2010年收治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5例,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贾梅;高斌;蔡秀;杨锦玉;陈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艾滋病并发乳腺癌的治疗体会

    我县2004年确定为中南五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示范基地以来,对近5千人次采取抗机会性感染治疗、中医药治疗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等综合救治措施,使全县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年限得到很大提高,艾滋病病死率呈平稳状态,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其中包括乳腺癌.现代生物学观点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非局限性疾病[1].

    作者:商道峰;商玉林;商武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肺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肺癌介入治疗即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肿瘤血管术,该方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肿瘤局部,使肿瘤缺血坏死,从而控制肿瘤生长,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同时又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厚包膜,为二期手术奠定了基础.肺癌介入治疗虽然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全身化疗,但也会出现胸痛、咯血、恶心呕吐、发热、下肢静脉栓塞、迟发性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其基本原理是以较小的药物剂量在局部靶器官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以提高疗效.此法不良反应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詹胜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及管理

    麻醉药品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麻醉药品在医疗上多用于外科手术、晚期癌症患者及急诊患者的镇痛,在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麻醉药品不可随意开具,应遵循严格规定,要按照<药品管理法>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执行.

    作者:季延中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危重甲型H1N1流感的无创通气治疗

    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暴发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由于其传染性强,病死率相对较高,曾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死率尤其高,很多患者死于呼吸衰竭.本资料就无创通气的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刘洋;杜庶芳;王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紫杉醇用于肺癌化疗引起过敏反应的护理干预

    肺癌是呼吸系统的常见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肺癌中非小细胞癌约占80%.肺癌发病隐匿,确诊时2/3的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化疗为主要手段[1].紫杉醇是目前促进微管聚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它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多见,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作者:陈秀梅;周南香;卢慧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暗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暗示,是护理管理者常用的一种工作方法.所谓暗示,就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进行或接受一定的意见和信念,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的意志相符合.一个成功的护理管理者,不但善于使用暗示进行批评、教育,而且善于使用暗示进行表扬、激励,因此,应重视暗示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赵春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浅谈妊娠期的合理用药

    妊娠是女性一生中重要的特殊生理时期,在这期间很多孕妇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些药物.但药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可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如致畸等,因此孕妇用药需十分谨慎.

    作者:韩菊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极化心脏停搏液对离体成熟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极化心脏停搏液对离体成熟大鼠心肌细胞内[Ca2+]I的影响,探讨其对成熟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心脏,用酶解法分离成具有搏动性的单个成熟心室肌细胞悬液,随机分成基础组、STH2组和TTX组,STH2组和TTX组分别应用St.Thomas Ⅱ号停搏液和TTX停搏液处理,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停搏/复搏细胞模型,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测定各组细胞不同时期的[Ca2+]I.结果 TTX组和STH2组成熟心肌细胞复搏后[Ca2+]I均明显高于基础组,TTX组明显低于STH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极化心脏停搏液较去极化心脏停搏液能减轻成熟心肌细胞Ca2+超载,对离体成熟心肌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朝坤;杨双强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临床标本中酵母样真菌的分离及耐药分析

    当前,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增无减,其中由真菌引起的感染也因免疫受损宿主的不断增多而日渐突出,随着免疫抑制剂介入性检查等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临床标本中酵母样真菌的分离率明显增加[1];再加上近年来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大量新的高效广谱抗生素不适宜用于临床,使真菌引起的临床感染也随之增加,国内近年也有报道,机会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病死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并出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作者:马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