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洪梅
目的 观察小儿咳喘灵泡腾片佐治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支气管肺炎患儿106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咳喘灵泡腾片;对照组5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肺力咳合剂.比较2组疗效及症状、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咳喘灵泡腾片佐治支气管肺炎具有退热快、肺部啰音消失早、疗程短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星虹;唐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现状.方法 对医院内科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350例进行病史询问,了解其使用阿司匹林的情况.结果 194例门诊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2例(52.58%),156例住院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89例(57.05%);191例患者中因服药期间随意停药19例(9.95%),服药剂量不正确10例(5.24%).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在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越来越被临床认可,但使用时仍然存在对其认知的不足.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患者进行阿司匹林基本用药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雷练仪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开展遗传代谢病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高危儿童中的筛查,了解危重患儿遗传性代谢病的发病种类及发病率.方法 利用串联质谱(MS/MS)技术对在我院PICU住院不明原因的18例可疑代谢病患儿的血液样本进行MS/MS筛查.结果 18例患儿均为阳性: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2例,丙酸血症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Ⅰ型1例,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枫糖尿症1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戊二酸血症Ⅰ型2例,异戊酸血症1例,同型胱氨酸尿症2例,肉碱缺乏症1例,酪氨酸血症1例,精氨酸琥珀酸尿症1例,瓜氨酸血症1例,精氨酸血症1例.涉及遗传代谢病15种.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后死亡13例.结论 MS/MS技术可用于检测遗传性代谢病,对病因不明危重或死亡患儿的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凤琴;娄燕;王振荣;徐丽瑾;杨艳章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连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照组给予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可加快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谢本招;曹颖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安达芬)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LEEP刀治疗后阴道内放置安达芬栓.对照组采用LEEP刀治疗后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及术后阴道分泌物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1).观察组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术后阴道分泌物排出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LEEP刀联合安达芬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苏胜红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产科护理行业是具有高责任、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如安全隐患未被认知并加以防范将产生难以避免的医疗纠纷.2000年全国326家医院调查显示,发生医疗纠纷的医院占98%.卫生部门统计,在医疗纠纷中,产科发生的医疗纠纷占各科的40%~50%[1].因此,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工作重点.现对我院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策略探讨如下.
作者:陈德芬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刘文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第四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对各类常见及疑难内科杂病有独特见解,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诊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刘教授治疗胸痹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杜瑞斌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卡马西平的化学结构近似于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一种钠通道阻滞药,可使动作电位兴奋期延长,抑制丘脑腹前核到额叶的神经兴奋传导,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痛、癫痫、精神性疾病.因每位患者的病情差异,临床用药时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和他药合用,随着卡马西平临床应用的增多,特别是合并用药的增多,其药品不良反应(ADR)呈现严重及增多的趋势,有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1].笔者就1年来我院使用卡马西平的情况及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卡马西平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卡马西平提供参考.
作者:夏益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耳鸣习服疗法(TRT)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长期严重主观耳鸣患者采用习服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开始后2周、1个月和2个月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周时总有效率为71.43%,1个月为78.57%,2个月为82.14%.结论 TRT是临床治疗耳鸣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金红;许教远;陈伟南;李碧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评价医院抗癫痫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8-2010年医院抗癫痫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癫痫药物的使用金额逐年增长,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3种传统抗癫痫药使用频度约占70%;新型抗癫痫药物增长较快.结论 医院抗癫痫药物应用合理,品种以合资与进口为主,新型抗癫痫药增长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国产品种急需开发.
作者:陆茜;任义胜;吴丹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医护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只偏重对患者及其家属的防护,而对工作人员自身的防护重视不够,导致医院护士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在医院和院感科领导的重视和直接监督下,我院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明显提高,并落实到行动上,已基本杜绝了上述情况.现将自我防护的重点报道如下.
作者:夏丽婧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评价晚期鼻咽癌(NPC)患者应用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顺铂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6例晚期NPC患者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顺铂方案治疗:尼妥珠单抗200mg,每周1次,连用6个周期,之后同剂量每2周1次进行巩固治疗,至病情进展停用;紫杉醇脂质体175mg/m2静脉滴注;顺铂(DDP) 75mg/m2 静脉滴注,分3d用,21d为1个周期.治疗后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18.75%),部分缓解12例(75.00%),疾病稳定1例(6.25%),进展0例,总有效率(RR)为93.75%.1年总生存率(OS)为93.75%,1年无瘤生存率(DFS)为87.5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关节肌肉疼痛,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7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顺铂辅治晚期NPC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倩之;罗以;袁志军;朱跃红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作者:刘平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450例为高血压组,另选取健康人44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2组血尿酸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UA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与血压升高有明显关系.
作者:孙春霞;孙善卫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冠心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痉挛,其中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个常见临床类型.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增多,心脑血管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呈增长趋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及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中药在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高质量足够的睡眠是维持内环境稳定、机体健康所必需的.失眠可致睡眠低氧血症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继而引起心脑血管病变等一系列躯体疾病.并且糖尿病患者由于慢性高血糖导致脑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组织供血不足、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损伤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等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加之病情反复,时间长,极易引起失眠[1].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运用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伴失眠4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丽芳;武文涛;杨润栓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奥美拉唑配伍信息.方法 将奥美拉唑与常用抗生素针剂进行理化变化配伍.结果 与21种抗生素药物配伍有6种发生变化.结论 配伍试验受药物浓度、酸碱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临床配伍时应严格掌握.
作者:吴兴和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辅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心功能Ⅱ、Ⅲ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予以常规强心、利尿、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和比索洛尔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心率、脉搏、血压、心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心率、脉搏及血压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率、脉搏及血压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且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辅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慧敏;顾菁;李海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它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老年人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是防止和减缓老年人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对合理应用降压药物简述如下.
作者:卢建军;邓东华;李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为满足复方制剂和临床联合用药的需要,药物配伍应用在药物制剂生产和临床用药中是经常发生的,也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进行药物配伍,其目的主要有复方配伍或联合用药发挥协同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或延缓耐药性发生及满足临床预防或治疗合并症需要等.因此,药物制剂之间的配伍是否科学、合理,对于增强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月兵;李莉 刊期: 2011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