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失眠患者41例护理体会

魏丽芳;武文涛;杨润栓

关键词:糖尿病, 失眠, 护理
摘要:高质量足够的睡眠是维持内环境稳定、机体健康所必需的.失眠可致睡眠低氧血症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继而引起心脑血管病变等一系列躯体疾病.并且糖尿病患者由于慢性高血糖导致脑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组织供血不足、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损伤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等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加之病情反复,时间长,极易引起失眠[1].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运用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伴失眠4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作者:刘平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旨在探索更好的慢性鼻窦炎治疗方案.方法 将6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利鼻片.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97.81%高于对照组的5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鼻片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粟红燕;杜再坪;杨登权;张进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物理疗法联合强化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物理疗法联合强化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确诊为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外,加用脑反射治疗、穴位按摩、光疗、音乐疗法等物理治疗,每天1~2次,每月进行总结,及时调整其内容和进度,连续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价,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NE)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预治后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及ADL评分均低于预治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治后患者的听理解力、复述、阅读、计算、朗读、命名方面能力评分明显高于预治前(P<0.05或P<0.01).结论 物理疗法、强化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生活能力有明显提高,并对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魏淑芬;宋红霞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野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对野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首先,采用95%乙醇组织破碎提取得到野菊花总提取物,然后用石油醚、石油醚∶乙酸乙酯(80:20,v/v)、乙酸乙酯、乙酸乙酯:95%乙醇(80:20,v/v)梯度萃取,再利用硅胶、ODS、SephadexLH-20等色谱层析方法对石油醚:乙酸乙酯(80:20,v/v)部位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单体,并通过NMR、MS、IR、UV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7,4′-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小麦黄素);5,7,4′-三羟基黄酮(2,芹菜素);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3).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青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27例分析

    笔者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双胎产妇进行观察,发现1胎胎死宫内者27例,现对其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有双胎产妇312例,其中因一胎死亡后入院或在院内发生一胎死亡者27例,发生率为8.65%,中位年龄25.48岁,一胎儿发生死亡的孕周为10~40(33±3)周.双胎类型中因性别不同肯定为双卵双胎者9例,单绒毛膜单卵双胎10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双胎8例.

    作者:崔玉萍;杨春霞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1例

    患者,男,85岁,因外伤后右髋关节活动障碍1d入院.查体:右下肢外旋畸形,大转子部叩击痛明显,髋关节活动障碍.骨盆正位X线片示右股骨颈骨折头下型.临床诊断:右股骨颈骨折.入院后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前查血小板:150×109/L,术前1d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次日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650ml.术后6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2500U,此后每天1次皮下注射5000U.术后6d查血小板40×109/L停用低分子肝素钠并应用激素治疗,术后7d查血小板20×109/L继续应用激素及1个单位血小板治疗,术后8d查血小板10×109/L,患者出现喘憋、皮肤淤斑,肺部CT广泛肺栓塞,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智慧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脑血管意外又称急性脑血管病,或中风、脑卒中,是供应脑的动脉血管,包括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而致意识障碍和(或)脑局灶症状(言语障碍、面瘫、肢瘫).主要分为出血性或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即脑梗死.在我国,脑血管意外每年的发病率约为0.15%,病死率为0.12%,幸存者70%以上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和危重症.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对保全患者生命,减少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10年院前急救的脑血管意外患者92例的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霞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中药注射剂过敏原因及防治对策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过敏反应有增多的趋势.本文综述了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目的在于减少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的过敏因素,促进合理用药.中药注射液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的特点.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品种增多,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致死亡病例报道日益增多,过敏反应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是外源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的免疫反应.中药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其成分本身、生产工艺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蒋洪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2005-2008年布拖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布拖县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原因及影响因素,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县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为84.8‰,呈逐渐下降趋势;死因前5位为肺炎、腹泻、原因不明、新生儿窒息、营养不良.结论 应当根据该县5岁以下儿童死因特点,加强围生期保健、婴幼保健工作,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

    作者:苏光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我院小剂量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现状.方法 对医院内科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350例进行病史询问,了解其使用阿司匹林的情况.结果 194例门诊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2例(52.58%),156例住院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89例(57.05%);191例患者中因服药期间随意停药19例(9.95%),服药剂量不正确10例(5.24%).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在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越来越被临床认可,但使用时仍然存在对其认知的不足.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患者进行阿司匹林基本用药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雷练仪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胆道镜在胆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残石率高达30.36%[1],不少患者被迫多次手术.由于胆道镜的应用,这一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我院1995年1月-2010年12月应用胆管镜治疗肝胆管结石428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肝胆管结石患者428例,男135例,女293例;年龄19~93岁,中位年龄54.2岁.本组行1次胆道镜374例,2次41例,3次8例,4次5例,共计500例次.术中行胆道镜161例,术后经T管瘘道行胆道镜267例.

    作者:李升;李卫东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青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例

    例1.患者,男,18岁.主因:心慌、乏力、嗜睡6h,呕吐、便血2h,于2010年12月16日2∶ 15入院.患者于6h前因参加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心慌、周身乏力、嗜睡,未治疗,于2h前出现恶心,先后呕吐3次,均为红色血性胃内容物,每次约200ml,大便1次,呈柏油样便,约200ml,伴上腹部不适、口渴、大汗.既往有肝硬化病史10年,于1年前曾有过呕血史,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其母有肝炎病、溃疡病病史,系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作者:侯建国;孙光兴;乔瑞平;杨燕芬;尹丽娟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2例疗效观察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癌症如肺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力衰竭等症状,积液量越大,症状越明显,患者越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常规穿刺抽液法虽较普及,但每次抽液量受一定限制,若抽液量过多可能发生肺水肿,而恶性胸腔积液增长较快,多次穿刺易致肺损伤及感染[1].我科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建国;苏华;耿开建;何世强;代翠莲;程翠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退黄外洗液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中药退黄外洗液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 Gemini 5μm C18 110A 4.6×250.0mm 5micron;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结果 大黄酸在1.6576~33.1520μg/ml、大黄素在1.4976~29.9520μg/ml、大黄酚在1.7040~34.0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大黄酸平均回收率为99.07%,RSD为0.85%(n=5);大黄素为99.14%,RSD为1.08%(n=5);大黄酚为99.94%,RSD为0.77%(n=5);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宾驰;颜栋林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老年髋骨骨折49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极易因外力作用发生髋部骨折.目前,手术仍是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老年患者大多并存有多脏器功能不全,手术的危险性高,术后易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因此,做好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和预防并发症尤为重要.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49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通过加强围术期护理,收到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金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3例(256膝)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各51例.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照Ⅰ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对照Ⅱ组采用手法按摩并结合功能锻炼等综合性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Ⅰ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Ⅱ组,且治疗组高于对照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方法对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崔和平;张增军;王宝明;陈峰;冀振亮;常富军;张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T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T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采用T型钢板治疗,B组采用传统手法保守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复位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及复位效果满意度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更好地提高骨折块的稳定性,对正中神经的损伤小,功能活动恢复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边绍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尼美舒利颗粒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尼美舒利颗粒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53例0.5~8岁高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27例和对照组126例.2组均给予持续冰枕、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及传统对症用药治疗,治疗组另予尼美舒利颗粒退热治疗,对照组另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治疗.观察用药后30min、1h及4h体温变化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用药后4h,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尼美舒利颗粒治疗小儿高热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作者:杨广;何泽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丙种免疫球蛋白联合参苓白术散辅治迁延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丙种免疫球蛋白联合参苓白术散辅治迁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迁延性肺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75例,2组均作细菌学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组加用丙种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联合口服参苓白术散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免疫球蛋白联合参苓白术散辅治迁延性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福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脑复康)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应用银杏达莫30ml加入生理盐水静脉输注,15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同时服用脑复康片,每次0.2g,每天3次.对照组25例服用脑复康片,每次0.2g,每天3次.2组脑复康均连用2个月.2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定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MMSE及HD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MMSE及H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脑复康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萍;王海洋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