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
医院是患者聚集的地方,也是各种病源微生物集中的场所.供应室担负着医院各种医用器械和敷料的清洗、消毒、灭菌任务,危害供应室人员的潜在因素日益增多.因此,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掌握相关的防护措施,不仅可避免其自身遭受各种因素的危害,更是防止医院内感染、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环节[1].1 存在的危害因素1.1 生物性危害各科室器械用后初步冲洗只能去除部队脓血及其他污染物,还有相当多的病原微生物仍然附着在器械上.这不仅是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的潜在因素,也是危害供应室人员健康的因素之一.
作者:李玉芳;赵金荣;张林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已成为我国患者死亡、致残的主要疾病,早期准诊断AMI,及时静脉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减少疾病致残率、病死率的主要措施.通过测定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TnI)以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65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AMI诊断标准[1].
作者:封志岚;王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随着医疗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护理工作范围的不断拓展,护理工作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尤其是ICU护士在从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提高ICU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成为各国护理工作者关注的重点.1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1.1 生物性危害血液和体液在ICU的溅落现象比较多见,据调查,尿液、血液、痰液的溅落率分别为38%、26%、13%[1].由此引起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的感染.
作者:陈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心房颤动(房颤)主要危害之一是血栓栓塞,脑栓塞是房颤引起的主要的栓塞事件,也是房颤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并发症.我国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资料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1].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研究发现,未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为4.1%,且半数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2].因此,国内外建议与共识[3,4]均高度强调了房颤防栓的重要性,建议除孤立性房颤和有禁忌证外,所有房颤患者应当抗栓治疗.房颤血栓栓塞预防试验的荟萃分析提示,华法林使脑卒中的相对危险降低68%[5].目前临床上公认的首选抗栓药物仍是华法林.
作者:王志敬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柴胡疏肝散出自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由四逆散衍化而来.由柴胡、陈皮、川芎、枳实、芍药、香附、甘草组成,是治疗肝郁气滞证的代表方之一,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能,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现代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有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孟宪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渐进式压力长袜预防普外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2例普外科大手术时间≥2h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6例.2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措施,试验组术中和术后加用渐进式压力长袜.比较术后2d、7d和10d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和术后应用渐进式压力长袜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普外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陈明霞;杭菲;王君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离子型碘造影剂复方泛影葡胺是无色透明或微黄色的水溶液,黏稠度高,渗透压高,有一定的毒性反应,不良反应常见,使用前应作过敏试验[1].现对其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1年8月-2011年7月进行排泄性尿路造影4038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42例,重、度过敏反应8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8~65岁.
作者:袁良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体已发生病变的髋关节的股骨头及髋臼以人工的髋关节假体取而代之,从而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但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尤为重要[1].现将我院骨科收治并成功完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的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总结如下.1 常见并发症及原因1.1 坠积性肺炎老年患者术后因功能障碍长期卧床、恐惧疼痛拒绝频繁改变体位,呼吸系统功能减弱,且急性创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是术后并发症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
作者:刘晓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将OSAHS并发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非OSAHS并急性脑出血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昏迷程度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昏迷程度较对照组重,预后较对照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并发急性脑出血患者昏迷程度重,预后较非OSAHS急性脑出血患者差,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作者:闫庆红;范建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1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并总结其发生原因.将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加强护理干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9.7%;经过护理,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49.5±4.0)分优于对照组的(42.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掌握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临床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文鸿;曾兴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效果,明确低血糖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35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低血糖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使用不当,主要表现在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用量过多.经过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积极的低血糖治疗,有效率为91.4%.结论 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学会和掌握低血糖的预防和急救措施,能够降低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白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患纠纷不但影响医护人员、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干扰医院的工作秩序.因此,笔者对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1 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1)现在医疗体制深入改革,要求医院有更好的服务,有的护士未意识到这一点,工作不积极,对待患者不够热心,专业知识不牢固,遇到危险分不清缓重,对于疾病的先兆发现不够及时,法律意识淡薄等,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作者:谢少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如何控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每锅物品的质量,保障灭菌不合格物品不从消毒供应中心发出,用于灭菌器的装载及灭菌过程的批量放行监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的过程中,许多医院消毒供应室自制一个标准测试包,在包裹中心放置一片化学指示卡,将自制测试包随其他灭菌物品放入压力蒸汽灭菌器内灭菌,灭菌结束后打开标准测试包,观察包内化学指示卡颜色变化,以颜色合格作为每锅灭菌物品放行的依据.
作者:赵文颖;刘文芳;丁秀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天2次,共15d.2周后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测定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径(LVEDd)水平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F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D-dimer、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分予肝素辅治既能降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dimer、FIB水平,又可改善其心脏功能,有益于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作者:唐井刚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直肠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直肠黏膜腺体的嗜银细胞.类癌在体内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常见于胃肠道内,且多位于直肠和阑尾.现将我院2002年-2010年收治的直肠类癌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全部病例均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2(56.4±7.6)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8个月.其中2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便频、腹痛、腹泻和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便血及便频为多见;8例体检发现无任何症状.本组30例患者均无类癌综合征表现.所有肿瘤均位于距肛门4~12cm,其中4~8cm处25例,>8cm 5例.肿瘤直径<1cm者16例,1~2cm者8例,>2cm者6例.
作者:刘志源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2010年该院妇科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2010年该院妇科用药情况按消费结构、销售金额和用药额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专科用药和激素类药为我院妇科主流用药,提示患者以外生殖道感染为主;激素类药物、专科用药用药金额比重增加明显,提示该院妇科辅助生育技术日趋成熟.结论 该院2010年妇科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显示了妇产科专科医院的用药特点.
作者:陈丽莲;郑继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观察选择性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治疗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要求行非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8.6%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简便、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安俊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老年瘙痒性皮肤病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愈率.方法 对76例老年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25例患者伴有血脂异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21例,合并肝胆疾病19例,血糖异常4例,合并肾炎或肾功能异常2例,合并脑部疾病4例;治愈率为89.47%(68/76).结论 瘙痒与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免疫调节剂及健康正确的生活习惯对缓解老年患者的瘙痒性皮肤病症状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晓斌 刊期: 2011年第28期
胎盘早剥是指正常位置的胎盘在妊娠20周后或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妊娠中晚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妊娠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起病隐匿、发病急、进展快,是少见的产科急诊之一,若诊断和处理不及时会严重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1].笔者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胎盘早剥患者21例,年龄21~39岁,中位年龄29.7岁;初产妇9例,经产妇12例;孕28~36周18例,37~42周3例.诱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1例,腹部外伤史7例,腹部受压2例,无明显诱因1例.
作者:李旭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产妇产后6~8h膀胱不能自动排尿者称为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常影响子宫收缩,致阴道出血量增多,给产妇增加痛苦,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现将我院106例产后尿潴留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护理介绍如下.1 发病原因1.1 人为因素产妇不习惯床上排尿而导致尿潴留.1.2 机体因素腹壁由于妊娠时长期持久扩张导致松弛,腹压下降,无力排尿.产程较长,膀胱和尿道受胎心露压迫过久,导致膀胱、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及张力变低而发生尿潴留.
作者:张红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