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
目的 提高处方的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0年1-6月不合格处方进行分类,计算出各不合格项目的 比例,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结果 抽查处方17 287张,不合格处方712张,处方合格率为95.88%.不合格处方中规格不规范259张(36.38%),无用药天数111张(15.59%),名称不规范100张(14.04%),修改不规范55张(7.72%),用法用量不正确47张(6.60%),无皮试结果36张(5.06%),内服和外用药未分开开方25张(3.51%),儿童用药处方无体质量19张(2.67%),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11张(1.54%),超量用药未重签名6张(0.84%),其他43张(6.04%).结论 应加强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防止不合格处方的出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陈廷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获得高纯度大黄素甲醚的可行性方法.方法 先用稀硫酸溶液将蒽醌苷水解成苷元,再用热氯仿将苷元提取出来,用2% NaOH反复萃取将大黄素甲醚从氯仿液中提取出来,用薄层色谱法及层析柱法将大黄素甲醚进行分离纯化,经用丙酮反复多次重结晶可得纯度较高的大黄素甲醚.结果 本方法提纯得到的大黄素甲醚的纯度较高.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成本低,有推广价值.
作者:文映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该地区孕产妇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的流行状况.方法 对400例孕产妇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及血清学血检测.结果 文盲阳性构成比为12.5%,小学阳性构成比为0,初中的阳性构成比为0.66%,高中以上阳性构成比为1.42%.汉族阳性构成比为0.89%,少数民族阳性构成比为4.69%.血清血检查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2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1例,梅毒感染3例.结论 还需加大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预防知识.相关部门应切实做好综合干预管理工作,大限度地遏制艾滋病传播,提高人口素质,积极探索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法.
作者:李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变化和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2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2组均14d为1个疗程.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d测定血浆PAI-1浓度,并观察其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PAI-1水平均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辅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并能降低其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作者:孙海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后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术后疼痛及腹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挽救患者生命及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长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医院内常见感染之一.本文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4月外科住院SSI患者10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30例切口感染病例,其中男66例,年龄6~81岁,中位年龄43.2岁;女64例,年龄4~86岁,中位年龄45岁.其中65岁以上40例(30.8%);急诊手术54例(41.5%);手术平均时间1.8h;患各类恶性肿瘤患者78例(60.0%);伴有糖尿病者12例(9.2%).
作者:司翠权;李翠乔;刘红丽;米军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效果,明确低血糖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35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低血糖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使用不当,主要表现在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用量过多.经过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积极的低血糖治疗,有效率为91.4%.结论 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学会和掌握低血糖的预防和急救措施,能够降低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白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剂型,中药注射剂问世已逾60年了,它不仅保留了传统中药的治疗特点,且起效快,作用迅速,在急危重症的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增多,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急剧增多,且造成的危害较大,其安全性已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不良反应报告17.3万份,其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总数的7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前十一期<药品不反应信息通报>,涉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达8种之多,占通报品种总数的21%,占通报中药品种总数的66%,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仅数量多,且危害性大,如莲必治注射液引起的急性肾衰竭,葛根素注射液引起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及鱼腥草、双黄连、清开灵、莪术油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均具有较严重的临床表现和较高的病死率.
作者:张立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如何控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每锅物品的质量,保障灭菌不合格物品不从消毒供应中心发出,用于灭菌器的装载及灭菌过程的批量放行监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的过程中,许多医院消毒供应室自制一个标准测试包,在包裹中心放置一片化学指示卡,将自制测试包随其他灭菌物品放入压力蒸汽灭菌器内灭菌,灭菌结束后打开标准测试包,观察包内化学指示卡颜色变化,以颜色合格作为每锅灭菌物品放行的依据.
作者:赵文颖;刘文芳;丁秀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常见的病发症,常引起失血性休克或并发肝性脑病,病死率较高.随着胃镜的广泛应用和急诊内镜的开展,发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尤其是门脉高压性胃病成为出血的主要原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8~78岁,中位年龄52岁;均有肝硬化的病史,时间3~18年;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0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8例,乙醇性肝硬化2例;平均出血1~4次.
作者:杨富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5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观察2组术后营养状况,包括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排便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作者:袁胜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720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0例.试验组分娩时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照组常规分娩.比较2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镇痛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活跃期宫颈扩张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镇痛后第一产程为(2.5±0.1)h短于对照组的(3.5±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剖宫产率为2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好,对产妇生理影响小,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产妇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玉萍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病程较长,久治不愈,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蔡晓红等[1]调查9947例儿童呼吸道疾病,本病患病率为8.16%.本病不仅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使家长承受巨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因此寻找本病的病因非常重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56例,男75例,女81例;年龄0.5~12岁.
作者:张学东;樊鹤莹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常用抗感染药配伍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条件下临床常用抗感染药与常用输液溶液配伍后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测定pH值变化及含量变化.结果 大多数抗感染药的配伍稳定性良好.结论 一定温度和时间内混合液无色澄明,无颜色变化、气泡产生及肉眼可见的沉淀生成,pH值稳定,则提示药物配伍无变化,反之,则其配伍后稳定性差.
作者:吴兴和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天2次,共15d.2周后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测定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径(LVEDd)水平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F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D-dimer、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分予肝素辅治既能降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dimer、FIB水平,又可改善其心脏功能,有益于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作者:唐井刚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并发症68例(并发症亚组),未合并并发症52例(无并发症亚组)]作为糖尿病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2组HbA1c和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HbA1c、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亚组HbA1c、FBG水平高于无并发症亚组(P<0.05).结论 HbA1c测定有助于监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霄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1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并总结其发生原因.将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加强护理干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9.7%;经过护理,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49.5±4.0)分优于对照组的(42.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掌握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临床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文鸿;曾兴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拟行上肢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A组给予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给予臂从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比较2组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及苏醒情况.结果 A组、B组麻醉后MA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保持相对稳定,麻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明显升高(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B组,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术中患儿循环系统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优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
作者:陈浩;肖剑波;刘传辉;付纲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增生腺体急性充血水肿可引发急性尿潴留(AUR).导尿术是处理AUR常用的方法.现将导尿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BPH患者51例,年龄54~87岁,中位年龄75.2岁;合并慢性膀胱炎、膀胱结石及憩室28例(54.9%);并存心脑疾病、高血压及糖尿病43例(84.3%).
作者:龙燕芹;赵素敏;郭小四;侯晓红;胡敏;张瑞芹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用药差错(medication errors)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预防事件,导致用药不当或患者受损.为避免相同事故发生,我院对近年来发生的用药差错建立差错报告和分析,以期减少或预防用药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1 医师对所用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足,缺乏防患意识随着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及新药层出不穷,医师侧重于关注药物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证,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往往容易疏忽.又由于患者的具体差异也不尽相同,对同一药物的反应都有所不同.
作者:傅唐德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