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莹
目的 进一步认识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病例资料,总结和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头痛、呕吐、发热、精神萎靡,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脑脊液检查与其他病毒性脑膜脑炎相似.结论 本病无特殊药物治疗,主要以积极抗病毒及对症处理为主,预后大多良好.
作者:龙鑫 刊期: 2011年第30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78岁,因3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咳少量白色黏液痰,痰中带血,胸闷、气逼,伴发热,高体温38℃,无胸痛、咯血.精神、饮食、睡眠较差,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减轻.体格检查:T 36.8℃,P 100次/min,R 22次/min,BP 136/67mmHg,神清,口唇稍紫绀,桶状胸,肋间隙增宽,两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刘康;蒋旭梅;匡卫江 刊期: 2011年第30期
护理工作是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抓好病房的管理,为病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修养环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是我们护理人员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护士长是联系医生、护士、患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护士长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几年来,自己在医院基层管理岗位上不断探索,深刻地体会到:注重培养护士长自身素质在护理管理中至关重要.护士长应针对科学型管理的要求,培养自己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作者:王琴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107例高血压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行家访或电话咨询,社区健康教育宣传.结果 社区护理后高血压患者致残率、死亡率都明显小于未进行社区护理的患者,而知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率都明显优于其他患者.结论 社区护理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有效的途径.
作者:蓝岗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对经颅脑CT、MRI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2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恢复良好14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结论 及早对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做出诊断和治疗及早期预防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夏雪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白大衣性高血压又称孤立性诊所高血压,是一种受试者对环境刺激的应激反应而出现的一过性血压升高[1].脱离医院环境,血压即恢复正常.白大衣性高血压常见于具有紧张A型行为、焦虑紧张、易受环境影响的人,年轻人中相对多见[2].在健康体检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测量血压时,血压>140/90mmHg,精神紧张,脉搏较快,平时身体健康,否认自己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诊断为白大衣性高血压.
作者:侯建敏;洪威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A、B两组,均采用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A组行常规麻醉诱导,B组麻醉诱导前10min先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两组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拔管后苏醒室内患者恶心呕吐及烦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恶心呕吐烦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苏醒后VAS评分A组比B组高(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10min给予地佐辛可有效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疼痛.
作者:史晓燕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痰培养前显微镜细胞观察必不可少,可作为是否进行细菌培养的重要依据[1-2].我们认为镜检时痰内上皮细胞>25个低倍视野,脓细胞<10个低倍视野,可不必进行细菌培养.从痰的细菌培养看,细菌的检出率较高,肠杆菌科的比例较高,其次是非发酵菌、D群链球菌引起的感染也不可忽视.痰的细菌学检查,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确诊或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解呼吸系统细菌感染及在痰内的分布情况,2010年本人在武汉省人民医院进修细菌半年期间收集痰标本600份,对其先作涂片镜检,然后细菌培养及鉴定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志勇 刊期: 2011年第30期
ICU是危重病人集中监护的特殊场所,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要能够准确发现病人病情的微妙变化并采取果断的护理救治措施,护士在这种环境中,担心患者发生意外,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再加上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工作量大,频繁轮班,长此以往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很不利,所以,如何调节ICU护士心理压力成为好多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措施.
作者:朱苗苗;李霜;马红梅 刊期: 2011年第30期
肾盂切开手术大都采用采用胸腰段连续硬膜外麻醉,一般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椎管内麻醉存在一定的不足,近日笔者在行员例肾盂切开取石术椎管内麻醉中,麻醉起效后,术中患者出现平时极少出现的术中反应,暴露了硬膜外麻醉的不足,现报告如下.
作者:和儒林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抗病毒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30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结果 疗程结束后,联合组HBVDNA、HBeAg阴转率以及HBeAg/抗HBe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CD4+以及CD4+/CD8+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抗病毒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疗效.
作者:尹蔚华;倪慧慧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杏灵分散片联合甲钴胺与单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杏灵分散片联合甲钴胺治疗组(研究组,25例)和单用甲钴胺治疗组(对照组,2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评估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杏灵分散片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疗效明显优于甲钴胺单一治疗,临床医生可以更多地考虑选用该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高洁;杜燕;杨晓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对象已由个人扩展到家庭和社区.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被收入ICU,而ICU作为急、危重症加强医疗护理病房,多采用封闭式管理,使患者与家属隔离.所以这就要求医护工作者做好对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宣讲工作.
作者:成异清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妇产科术中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妇产科术中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与麻醉药相关的呼吸抑制6例,肺栓塞2例,产后子痫1例;呼吸衰竭发生时间:术中2例,术后1h内2例,术后8h 3例,术后23h 1例,术后7d 1例;9例均抢救成功.结论 急性呼吸衰竭一般原无肺部疾病,发生急骤,预后主要与现场急救有关,可以痊愈,但是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要重视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呼吸抑制,加强延迟性呼吸抑制的风险意识;加强术中麻醉平面的监测及术后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有高危因素者慎重选用术后镇痛.对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应早期怀疑肺栓塞、早期诊断.
作者:张玉;田斌斌;蒋明华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方法 以本院9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益生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另一组为单用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主观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缓解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而内镜复查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益生茵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作者:周青美 刊期: 2011年第30期
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具有法律效力.本研究通过对民胜社区3000张处方进行审查,了解处方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便今后有所提高和改进.
作者:宋丽桃 刊期: 2011年第30期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致残致死率较高.笔者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并与血塞通治疗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根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也称之为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等,多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见.常常累及膝关节,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更是老年人致残的原因之一.
作者:黄郁斌;黄曼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药房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管理,使药房工作合理、高效、安全,以适应医院的发展;达到使临床科室满意、使药房员工满意、使消费者满意的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一直是药房管理人员探究的主题.随着药房服务意识的增强,使消费者满意被提到重要的位置,因此,我院为适应这一趋势,通过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药房管理水平,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麻斌喜;林伊梅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认知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4例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认知训练、心理护理、宣传教育等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糖尿病认知障碍患者有必要采取心理护理和认知训练等手段.
作者:梁英姿;陈榕沂;夏春波 刊期: 2011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