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琴
目的 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经半年以上随访的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72例(64.29%),好转34例(30.36%),无效6例(5.36%),总有效率为94.65%.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5.36%.住院天数3.5~20d,平均6.5d.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总体效果较好,术中要彻底清除病变,尽可能恢复鼻功能,同时注意鼻腔各种异常解剖结构纠正,切勿盲目切除钩突,妥善处理手术中各种问题,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守先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综合救治效果及药物治疗进展.方法 AOPP诊断明确后,重视反复洗胃并持续引流、短期内达到并维持阿托品化或长托宁化、标准化应用复能剂、积极防治并发症.结果 通过综合救治能有效提高AOPP的治愈率,长托宁救治AOPP的疗效优于阿托品.结论反复洗胃并持续引流、早期重复应用抗胆碱能药与复能剂是救治AOPP关键.
作者:马万国 刊期: 2011年第36期
2007-2010年,手足口病在我国各地大范围流行,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不断有死亡病倒出现,因而受到民众和政府广泛关注,国家将其列为丙类传染病.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 16型是目前引发手足口病的两种主要病原体,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我科从2007-2010年共收治98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皮雪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于2006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后遗神经痛患者51例应用神经阻滞方法 治疗,1次/3d,30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为(6.89+2.45)分,治疗后为(2.34±1.12)分,评分显著降低(P<0.05),基本不影响睡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满意,但操作要求较高,必需明确诊断、定位准确、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锐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早期梅毒患者在首次驱梅治疗时出现的吉海反应中的体温升高与患者血清RPR滴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门诊符合早期梅毒的诊断标准及病例入选条件的患者共109例,对其进行首次驱梅治疗后出现吉海反应的体温升高情况进行记录并与患者的血清RPR滴度进行比较以发现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结果 患者共109例,有31人(28.4﹪)未出现任何临床表现,有78人(71.6﹪)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讨论早期梅毒患者首次驱梅治疗后出现吉海反应与否以及体温升高的程度与梅毒患者血清的RPR的滴度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正比关系.
作者:陈爱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脊柱侧弯后路矫形+钉棒内固定+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护理.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2月采用后路矫形+钉棒内固定+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侧弯23例,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包括术前及术后护理.结果 全部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术口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4~8个月内返院复查,X线片提示内固定牢固,未见松动等异常,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状态.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认真仔细的病情观察和康复指导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体位护理对手术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志英;苏桂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一次性根充法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的根管填充技术,其适用于有瘘管的单根管牙齿,不可复牙髓炎症早期(活髓牙),尚未感染根尖组织,残根但长期无症状,且能保证根管预备等操作完全在根管内的患者[1-2].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分别采用一次性根充法与传统根充法治疗急性牙髓炎各5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士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在近期日常监控工作中发现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呈不断增高趋势,尤其是在ICU病房,其已成为首位的感染病原菌.ICU患者往往患有严重的原发病或多种疾病并存,常伴有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大量侵袭性操作以及病区空间拥挤,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缺乏有效隔离,大量使用光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和镇静剂等,因而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较其他科室病人高5~10倍[1],同时也形成了ICU医院感染病原学的特殊性,许多具备特殊耐药性的医院感染菌株正逐年增多,并常导致严重感染,增加了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这正成为全球普遍面临的难题.
作者:李学升;姜守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注射后高频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直径≥2c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常规服用电解质溶液清洁肠道,术前病理示管状腺瘤18例,绒毛状腺瘤6例,绒毛管状腺瘤13例.手术采用结肠镜下注射针在息肉基底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1:10000)加高渗盐水,使局部黏膜肿胀,隆起后,再将息肉直接或分块切除(无蒂息肉).结果 共治疗息肉36例,息肉直径2.0~3.5cm,23例有蒂息肉,5例亚蒂息肉及7例无蒂息肉摘除手术均一次性分数切除.另有1例无蒂息肉摘除手术分二次完成,前后间隔三周.所有患者均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注射后高频电切治疗结肠息肉较传统方法 更安全有效.
作者:黎永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对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90例高血压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5例.分别采用厄贝沙坦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彭大国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尺骨冠突骨折临床上并不少见,常合并肘关节脱位及肘部骨折.以前常常因为冠突的骨折块多很小,认为其对肘关节的稳定性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不受重视.近年来,尤其在2002年Pugh和Ring等提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的概念以来[1],对尺骨冠突骨折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及严重粉碎性冠突骨折伴肘关节不稳定,需行冠突重建等在临床中逐渐被重视.本文回顾性地分析本院2002年-2008年收治的20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光辉;王雪山;杨春;甘凯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了解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5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的临床有效率为92.00%,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慢性肺心病高凝状态的一个理想药物,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赵素萍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对老年抑郁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实行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对照组实行目前的医学模式.分别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症状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12周后,干预组患者HAMD17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有效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小,且无显著性差异.讨论应用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较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刘春忠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使用脑梗死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依达拉奉;两组疗程均为14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ld、3d、7d及14d时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并比较,统计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结果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生活指数改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7d、14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治疗组第3d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上述所有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伟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50例ASA I~II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全麻诱导:静脉注射硫酸阿托品,丙泊酚,盐酸氯胺酮1~2;麻醉维持:予氯胺酮+丙泊酚+利多卡因持续微泵输注,并予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氧流量1~2L/min.术毕送麻醉后恢复室(PACU)观察至患儿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送返病房.结果 所有患儿均在非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非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可安全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麻醉处理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适量全麻药诱导,持续微泵输注麻醉维持,维持适度的麻醉深度,以减少或避免呼吸抑制、呼吸道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做好气管插管等抢救准备,以确保患儿安全.
作者:周颖;刘军;蔡志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临终患者的人文关怀是向临终患者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使患者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后旅程.
作者:兰国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社区医疗中对患有慢性病的患者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讨论.方法 抽取76例慢性病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8例.分别采用常规慢性病管理方法,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方法 进行管理.结果 B组患者的病情治疗和控制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对患有慢性病的患者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方法 进行管理的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丁晓红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就高血压病危险因素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遗传、高胰岛素血症等是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预防和治疗应高度重视其危险因素.
作者:高青云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为探讨崩漏中医饮食疗法,查阅了临床文献报道,检索了关于崩漏饮食疗法的临床研究内容.认为崩漏饮食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辅助疗法,主要从饮食原则、止血、辨证施食几方面进行研究.中医饮食疗法对于崩漏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张聪;李柳骥;侯中伟;邢建民;翟烨 刊期: 2011年第36期
造影剂肾病(CIN)是指血管内注射碘对比剂后48~72h内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害.近年来,随着临床中接受碘对比剂检查的患者逐渐增多,尤其是目前我国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水平的高速发展,使得碘对比剂的使用愈来愈广泛,而CIN 这一与对比剂使用密切相关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医生的重视.据了解,CIN 已成为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病因.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应对于PCI患者使用造影剂进行一定的药学监护,以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作者:张敏 刊期: 201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