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化疗药物预防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刘纯一

关键词:静脉炎, 中心静脉导管, 化学治疗, 肿瘤
摘要: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化疗药物在预防静脉炎时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入院100例肿瘤患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心理;通过医患面对面交流、观看图片、幻灯片、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及护理,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肘部中心静脉(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结果 100例患者均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度过了化疗期.其中85例患者通过与医护的密切配合,未出现因化疗药物所致的静脉炎.而15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与心理负担.结论 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关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损伤的颅骨牵引治疗与护理

    近年来随着交通和高空作业事故的不断发生,颈椎损伤的患者也逐年增加.颅骨牵引作为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其治疗与护理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恢复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陈艳玲;张鹏;吴建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 通过开展工休会了解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2例乳腺癌患者,通过召开工休会讲解与提问和患者之间交流以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来测定患者感受来自家庭及社会支持的程度,测量患者的压力水平及压力源.结果 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评分(4.89±1.78)分,家庭社会支持程度中等,压力水平得分(43.13±4.77)分.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素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下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并发症的处理

    新辅助化疗开展以来,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将5年生存率由10%~20%提高到70%[1].新辅助化疗在肌骨系统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史福东;马玉霞;李长江;闫少茹;刘颖;郑淑红;刘闻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食管癌手术治疗108例分析

    食管癌的治疗目前仍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在临床上常根据肿瘤生长部位、长度、外侵情况、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决定手术术式[1].我院2004年1月-2008年8月共手术治疗食管癌108例,效果较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勇;付立;程远建;彭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临床使用甘露醇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使用甘露醇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我院80例临床使用甘露醇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应用甘露醇1~12d,平均6.4d;其中静脉注射74例,口服6例;其中急性肾功能损害22例,肺及心血管系统损害20例,过敏反应15例(包括过敏性休克2例),静脉血管损害7例,局部组织坏死6例,中枢系统损害5例,体液失衡3例,心律失常2例.所有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应用甘露醇所致的不良反应应引起医护人员及药师的足够重视.

    作者:魏定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POME-Ⅲ型光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99例临床分析

    宫颈糜烂是一种好发于育龄女性的宫颈疾病,是慢性子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是妇科常见病.在生育期的妇女中发生率较高.宫颈糜烂会引起接触性出血和分泌物增多等不适,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

    作者:申瑜;胡爱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护士长对提高年轻护士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管理对策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把护理记录纳入了患者有权复印的客观范畴.这样一来,护理记录不仅成为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过程的真实记录,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更是一个重要的法律依据.

    作者:徐琪;杨秀兰;章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谈医院药房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

    为保证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必须加强对医院药房的质量管理.本文对目前药房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凌青;陆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动态监测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动态监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分为低危险组24例,中危险组23例,高危险组21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CRP和Fib值;观察UAP患者出院时CRP和Fib与入院时比较结果.结果 UAP患者的CRP与Fib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UAP患者的CRP和Fib值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Fib水平与UAP的危险级别的增加而增高,CRP和Fib水平升高的UAP患者是近期心脏病发作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护.

    作者:任国庆;付红霞;牛海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生物力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生物力学作为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现代生物力学划分为很多门类与学科,已经不仅仅简单作为力学的一个分支,更成为各个研究机构独立划分出来的研究领域,而由于研究对象--人体的客观的复杂性,促使了生物力学快速的发展,出现细胞生物力学、骨生物力学、组织生物力学、心脑血管生物力学等诸多的分支研究.

    作者:杨建鑫;马超;张春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门诊3种方案治疗高血压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对抗高血压联合用药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以3组高血压联合药物方案:A组(氨氯地平5mg,早晨服),B组(福辛普利10mg,早晨服),C组(非洛地平5mg,早晨服)作为模型方案,采用药物学手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3组治疗高血压病在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结论 非洛地平为临床较合理的抗高血压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陈元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效果及复发率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68例SLE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均进行了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卫生宣教;观察组给予全面系统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出院后6个月给予电话、短信随访每月1次,比较2组患者的复发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乐观心态、合理膳食、合理用药、有无感染发生、正确生活方式平、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实施全面多元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正视疾病,配合治疗,树立信心,对减轻和避免SLE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

    糖尿病是我国第3大慢性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及人均寿命的延长,患病率在迅速增加[1].由于糖尿病产生多种并发症,可引起全身各个器官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严重者出现胃轻瘫、胃潴留,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作者:王华卿;高丽华;赵新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联合川芎嗪辅助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商品名:辅舒酮)联合川芎嗪辅助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辅舒酮气雾剂吸入治疗,早晚各1次,每次1揿,在此基础上口服川芎嗪胶囊50mg,每天3次;对照组单纯吸入辅舒酮气雾剂,早晚各1次,每次1揿.疗程均为3个月.2组在治疗过程中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加用抗生素;有哮喘急性发作,加用硫酸沙丁醇气雾剂,12周后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可提高辅舒酮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

    作者:王雪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利多卡因、伊可欣、珍珠粉联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维生素A/维生素D(商品名:伊可欣)、珍珠粉联合应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AU)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100例RAU患者随机分成2组,利多卡因、伊可欣、珍珠粉联合应用观察组50例,溃疡面涂布,每天4次;对照组50例,溃疡面常规涂布双料喉风散,每天4次.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50.0%和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和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伊可欣、珍珠粉联合应用是治疗RAU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林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传染科护士职业性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自身防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随着不断更新的各种医疗设备和医药用品的广泛应用,护理人员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要面临各种危险因素.

    作者:何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改良剥脱术在大隐静脉曲张并浅静脉血栓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大隐静脉曲张是外科领域的常见病,传统术式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由于病程长,部分患者合并浅静脉血栓,手术治疗受限.针对此情况,笔者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2004年10月-2008年7月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浅静脉血栓段两侧远端结扎后剥脱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焕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手部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静脉给药是临床给药的一个主要方法,1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至关重要,它不仅保证了治疗药物及时有效的应用,还减少了患者痛苦.临床上静脉穿刺常用的部位是手部静脉,如何使手部静脉穿刺成功,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如下.

    作者:张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肺结核大咯血的抢救及护理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慢性传染病,而咯血又是肺结核常见的严重并发症.24h咯血量>500ml或一次咯血量>300ml为大量咯血,<100ml为小量咯血,100~500ml为中等量咯血.大咯血如抢救不及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窒息,失血性休克和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作者:张菊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多排CT 3期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常见.因本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故临床上要与肝癌相鉴别.我院2006年4月-2009年8月对56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螺旋CT普通扫描加3期增强扫描,就其扫描方法、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信飞;陈祥芝;李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