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付立;程远建;彭丽娟
完全埋伏骨阻生牙因存在骨阻力,一般位置都较深,手术难度较大.我科2008年4月-2009年3月使用涡轮机辅助拔除完全埋伏骨阻生牙12例,效果满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曹桂林;张梅;王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生脉片(党参方)佐治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2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片(党参方)8片,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15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的86.95%,LVEF改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药联用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义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输注20%甘露醇对兔耳缘静脉的影响.方法 取兔12只,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A组)、护理干预的利多卡因组(B组)和硫酸镁组(C组),在每组注射48h后取双侧耳缘静脉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表面大体观察B组静脉炎发生率低、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显示,A组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病理损害加重.主要表现为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部分静脉内有血栓形成.而B、C组的病理反应减轻,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炎细胞浸润和血栓形成.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在输液前小剂量推注利多卡因,可使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能减轻输注静脉的炎症病理反应,为临床应用利多卡因对输液性静脉炎的防护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崔秀云;王玉琴;蒋淑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新辅助化疗开展以来,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将5年生存率由10%~20%提高到70%[1].新辅助化疗在肌骨系统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史福东;马玉霞;李长江;闫少茹;刘颖;郑淑红;刘闻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抗菌药的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排序,金额序号与用药人次数(DDDs)序号的比值排序对2004-2008年抗菌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使用率较高,其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合理用药仍是主流,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临床抗菌药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崔颖;潘国雄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院心外科ICU自2005年2月-2009年3月共收治126例需机械通气抢救的患者,其中除1例因肺栓塞病死,其余全部成功脱机.护理因素不会直接引起患者的死亡,但如果护理不当,可以加速疾病的恶性发展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护士的辛勤努力,使得患者的成功脱机率>99%,现就护理实践总结如下.
作者:孟惠君;张金燕;杨义;蒋玉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探讨黄芪与丹参注射液在治疗慢性肾炎中的疗效.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病例的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肾功能(BUN、Scr)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尿蛋白与血浆白蛋白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芪与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对减少蛋白尿的发生、提高血浆白蛋白、改善肾脏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唐新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黄芪健胃膏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依利特ODS-C18(4.6mm×250mm,5μl)为色谱柱,流动相:乙晴-0.1%磷酸溶液(13: 87),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结果 芍药苷的线性范围:10.28~60.68μg,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7%,RSD=0.52%(n=6).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分离效果好,可作为黄芪健胃膏质量控制或修订标准的依据.
作者:李韶英;钟荣兴;高茂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慢性传染病,而咯血又是肺结核常见的严重并发症.24h咯血量>500ml或一次咯血量>300ml为大量咯血,<100ml为小量咯血,100~500ml为中等量咯血.大咯血如抢救不及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窒息,失血性休克和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作者:张菊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68例SLE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均进行了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卫生宣教;观察组给予全面系统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出院后6个月给予电话、短信随访每月1次,比较2组患者的复发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乐观心态、合理膳食、合理用药、有无感染发生、正确生活方式平、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实施全面多元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正视疾病,配合治疗,树立信心,对减轻和避免SLE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病变,如得不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往往造成患者并发症多、生活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我科自2007年5月-2009年11月共收治截瘫患者18例,经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医院感染细菌学监测结果分析了解和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为医院控制感染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了解不同消毒方法对空气的灭菌效果.方法 消毒后用琼脂平板和增菌肉汤对医院需监测感染环境的空气、物表、手表、碘伏、酒精实施例行监测.结果 监测空气标本3 216个,检测到菌落1 643个,均为杂菌,合格率为92.7%;检测物表标本912个,检测到菌落356个,合格率为95.3%;检测医护人员手表912例,检测到菌落399个,合格率为96.4%,均未检测到致病菌;碘伏和酒精未检测到菌落,合格率为100.0%.结论 通过分析2005-2008年医院感染细菌学监测结果,表明消毒灭菌技术合格,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合理有效.
作者:徐建国;梁彬;刘玉林;陶代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成人Still病(AOSD)是一种以突发性高热、皮疹、关节肿痛、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由于本病多系统受累的病因尚不清楚[1],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和客观特征性诊断指标,易造成误诊.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以长期反复皮肤疼痛为主要表现的AOSD报道如下.
作者:黄志勇;罗伟军;吴修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恶性浆细胞病(MPLD)中高黏滞综合征(HVS)发病的微循环学基础及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治疗HVS的微循环学依据.方法 71例合并HVS的MPLD随机分为无贫血组(NAG组)和贫血组(AG组),行微循环学检测.其中42例应用TPE治疗,与治疗前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TPE治疗前HVS甲襞微循环积分显著增高(P<0.05),AG组高于NAG组.NAG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及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AG组可见全血黏度显著降低,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及聚集指数显著增高(P<0.05).TPE后NAG组管襻形态及血液流态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G组管襻形态及血液流态积分显著降低,但高于对照组(P<0.05).2组襻周状态及总积分显著降低,但高于对照组(P<0.05),AG组总积分高于NAG组.NAG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及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5).AG组全血黏度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及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MPLD患者HVS的微循环异常主要是由M蛋白增高所致,贫血也可加重微循环异常.TPE可快速清除M蛋白,改善微循环异常,是有效治疗HVS的重要方法.
作者:李骏;杨新宇;柴铁;刘淑莲;王欢;褚金龙;刘洪涛;刘艳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开展工休会了解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2例乳腺癌患者,通过召开工休会讲解与提问和患者之间交流以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来测定患者感受来自家庭及社会支持的程度,测量患者的压力水平及压力源.结果 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评分(4.89±1.78)分,家庭社会支持程度中等,压力水平得分(43.13±4.77)分.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素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导致药物热的药物分类情况及症状发生的特点.方法 查阅2006~2008年住院相关患者病历,分析典型病例中导致药物热发生的症状情况及其用药情况.结果 致热药物15种,分属不同的药物种类,而其中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所致病例多.结论 导致药物热这一不良反应的药物所属种类比较多,而且中药注射剂致药物热反应有增加趋势.因此药物热应引起临床重视,应慎用可能引起致热的药物.
作者:陈娟;雷艳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卷曲霉素(CPM)联合其他抗结核治疗耐多药结核(MRD-T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结核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2CDLZ/6DL(C卷曲霉素、D帕司烟肼、L利福喷汀、Z吡嗪酰胺),对照组采用2SHRZ/6HR(S链霉素、H异烟肼、R利福平)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及空洞改变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M联合其他抗结核治疗MRD-TB取得良好效果,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膑;马书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术抢救危重患者的插管时机.方法 需抢救患者92例,将插管前呼吸和(或)心跳未停止者58例作为研究组,将已停止者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抢救的成功率和失败率.结果 研究组成功率8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争取在呼吸和心跳停止前进行插管治疗,插管愈早,预后愈好.
作者:蓝荣叁;蓝英平;吴江;刘桂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动态监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分为低危险组24例,中危险组23例,高危险组21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CRP和Fib值;观察UAP患者出院时CRP和Fib与入院时比较结果.结果 UAP患者的CRP与Fib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UAP患者的CRP和Fib值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Fib水平与UAP的危险级别的增加而增高,CRP和Fib水平升高的UAP患者是近期心脏病发作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护.
作者:任国庆;付红霞;牛海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学校卫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关键在学校领导以及校医或保健教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2条指出: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靳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