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新;付红霞;李艳丽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急性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各科均可遇见.急诊科,特别是输液中心附属在急诊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常有过敏性休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绝大多数为药物引起,据国内资料统计,引起过敏的药物很多,其中90%为青霉素所致[1].
作者:王玲;程立顺;程凤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新生儿肺炎可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2大类,前者包括羊水、胎粪、乳汁等吸入;后者包括在宫内或产时,母体有传染性疾病由血行或淋巴系统感染,以及出生后的感染所致.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咳嗽、体温异常、阵发性青紫或苍白、呼吸困难、拒乳、易呛咳,严重者可导致窒息.现就新生儿肺炎护理问题谈谈个人体会.
作者:倪红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6味药组成,主治因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各种病证,为滋阴补肾之著名方剂,原用于小儿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等证,笔者用此方改汤剂治疗脑震荡后遗症、复发性口腔溃疡、骨质增生症等病证,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病理常规制片技术是基础的病理诊断技术,切片质量是指导医师做出准确诊断的重要保证,正确的病理诊断离不开一张优质切片.常规石蜡切片是制作HE切片的重要环节,现将切片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新新;付红霞;李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景天三七糖浆的微生物限度实验--平皿菌落计数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实验,比较各实验菌菌数和菌回收率来验证平皿菌落计数法;控制菌检查,实验组(吸取1: 10供试液10ml及56cfu/ml大肠埃希菌接种至100ml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内),阴性菌对照组(吸取1: 10供试液10ml及58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接种至100ml和200ml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内).然后把2组培养液放于MUG培养基试管内,径紫外线照射比较其,MUG和靛基质的变化来验证此方法.结果 采用平皿法,各实验菌回收率均>70.0%.控制菌检查,实验组MUG和靛基质均阳性,检出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MUG和靛基质均阴性,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景天三七糖浆的微生物测定可用平皿法进行,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可用于大肠埃希菌检查.
作者:陶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往往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治疗为很多危重患者创造了延长生命和恢复健康的机会,但是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还延长了住院时间,并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因此及时撤机相当重要.
作者:张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发热,咳嗽,咽痛,皮疹,淋巴结、肝脾肿大为本病主要症状及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出现不同比例的异型淋巴细胞,肝功能异常及合并MP-Ab阳性是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更昔洛韦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5.7%.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EB病毒感染危害较重,应引起临床重视,予以积极治疗.
作者:何凡;谷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是包括阴道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一组病变.VAIN发病率低,占女性下生殖道上皮内瘤变的1.0%[1,2],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0.6%~1.0%[3].VAIN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目前其病史尚不清楚,无标准治疗方案.为了解VIAN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现对青州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6例VIA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桂芳;柴桂云;石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ECOPD患者34例,测定其治疗前后的Hs-CRP、P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做肺功能测定、BODE指数计算,分析Hs-CRP和PCT水平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Hs-CR、PCT在AECOPD中高于其他指标,治疗后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与BODE指数皆呈正相关.结论 Hs-CRP和PCT可作为观察AECOPD炎症状况及其控制情况的更敏感指标,可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作者:孙学东;郑世良;徐伟华;董春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改进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生物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COSMOSIL C18(250×4.6mm,5μm),以缓冲液(取0.5g高氯酸钠,加入1ml磷酸,用水稀释至1 000ml)为流动相A,乙腈-甲醇(1: 2)为流动相B,以流速1.5ml/min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00nm.结果 生物素在1.5~4.5μg/mg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5(n=5).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为0.6%(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不受其他成分的干扰,可用于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生物素的含量.
作者:杜碧莹;刘丽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儿童铅中毒的发病率及排铅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县范围1 569例儿童行血铅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检出的铅中毒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其排铅效果.结果 4~7岁铅中毒检出率28.9%显著高于0~3岁组的11.7%和8~14岁组的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排铅治疗2个月后复查,治疗组治疗后铅正常率91.4%高于对照组的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铅中毒在儿童中有一定的发病率,其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定期对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及同时给予积极的排铅治疗,是做好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
作者:段素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茵栀黄颗粒及双歧杆菌/嗜酸性乳杆菌/粪链球菌(商品名:贝飞达)口服治疗及早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符合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的患者1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光疗、清蛋白、酶诱导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贝飞达,每次1粒,每天2次及茵栀黄颗粒每次3g,每天3次.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51.23±24.3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12±26.4)μmol/L(P<0.01),治疗组胆红素降至102.6μmol/L以下时间为(4.3±2.7)d,较对照组的(6.1±4.2)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第1天胆红素下降值(54.74±47.3)μmol/L高于对照组的(38.45±32.2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茵栀黄颗粒及贝飞达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戎书敏;鲁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4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例)和AMI组(27例),AMI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作AMI模型.AMI组再随机分为AMI对照组(13例)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14例).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5mg/kg),持续4周,假手术组和AMI对照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利用Real Time PCR法扩增并以GAPDH作为内对照相定量检测心肌营养素-1(CT-1)在各组样品中的表达量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Ⅰ型胶原产生.结果 AMI组非梗死区炎性细胞因子CT-1 mRNA表达、Ⅰ型胶原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显著低于AMI对照组(P<0.05).AMI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CT-1 mRNA与Ⅰ型胶原的变化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抗炎作用来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
作者:张国天;刘宗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男,78岁,40年前因头部创伤至硬膜下血肿,经手术治疗后,留有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能伴轻度意识障碍等后遗症状.此次住院29d后,于正常治疗过程中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痉挛性抽搐,后波及全身,双侧眼球向右上方斜吊、固定,意识模糊,口吐白沫,皮肤发绀,呼吸不规则.
作者:王树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内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蒸治疗,2组疗程均20d;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肖敏;吕荣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85例患者经非手术治愈,平均治愈时间9.8d.12例中转手术治疗后治愈,其中8例非手术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中转手术,4例非手术治疗40d无效而中转手术.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作者:陈明;李涛;曾贵利;陈安兵;陈国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剖宫产产妇642例,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研究组128例及对照组514例,研究组为围手术期用抗生素,对照组为术后用抗生素.观察2组疗效及抗生素用量.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生素总量为对照组的50%~60%.结论 对选择性剖宫产预防感染应用小剂量、短疗程抗生素足以达到预期效果,并以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为宜.
作者:钱慕仪;李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年轻恒牙冠折露髓一般为外伤造成.年轻恒牙根尖孔未完全形成,牙髓是保证牙根继续发育的主要组织.冠折露髓后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尽可能保存根部牙髓活力,以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形成.本文对36例患者45颗患牙采用活髓切断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现患率与同期医院感染率及年感染率的比较研究,评价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以改进昆明地区医院感染监测现状.方法 开展昆明市32家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率横断面研究,现患率与同期(月)医院感染率和同年感染率作比较.结果 市级综合医院、区级医院、县级综合医院、厂矿医院的感染现患率明显高于同月和同年医院感染率(P<0.01).结论 现患率调查真实的反映了昆明地区不同机构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回顾性调查存在漏报,开展地区性或医疗机构内的现患率调查可替代回顾性调查医院感染率.
作者:赵云;杨云鸿;王蕊;赵怡鸿;杨鸣春;冯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例临床资料.结果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明确的剖宫产史及较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13例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病检见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腺体分化良好;随访6个月~5年,无1例复发和恶变.结论 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尽早手术,切除范围要充分;术中保护腹壁切口以免子宫内膜种植,为本症预防的关键.
作者:黄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