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的管理与实践

华惠英

关键词:护理, 在职培训, 管理
摘要:根据我院从一级甲等医院转变为二级乙等医院的情况,为加快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医院发展的需求,我院按照卫生部<临床护士规范培训试行办法>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包括政治思想、职业素质、医德医风、临床操作技能、专业理论知识等.通过3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灌注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保留输卵管临床疗效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病年龄也有所降低.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以上.随着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为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提供了时间保证.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甲氨蝶呤(MTX)治疗32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松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颌面部血管瘤152例临床分析

    血管瘤是一系列不同病因,不同发展过程的先天性血管良性肿瘤或畸形,属错构瘤范围,颌面部多发.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激素、激光及浅X线放射治疗,但易致瘢痕形成、破坏容貌等不良反应.近年来有文献报道[1]: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血管瘤疗效满意.我院现收集1999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血管瘤患者152例,报道如下.

    作者:蔡平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术前补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补给一定量的液体以减少术后补液量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取术前补给其潜在丢失的液体种类及量加生理需要量,减少术后补液量.结果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机体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补液不仅利于患者康复,同时可有效缓解值班护士的压力.

    作者:王庆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日常病理切片技术的几点体会

    病理常规制片技术是基础的病理诊断技术,切片质量是指导医师做出准确诊断的重要保证,正确的病理诊断离不开一张优质切片.常规石蜡切片是制作HE切片的重要环节,现将切片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新新;付红霞;李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特点.方法 对47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颈动脉彩色普勒超声检查和相关血生化检查.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42.6%,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需定期全面检查和综合治疗.

    作者:杨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

    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药物,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是今后临床药学的重要任务.为了解掌握医院临床用药现状及存在问题,推动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笔者将医院门诊、住院2处的处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不合理用药的几大状况同时进行分类,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内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蒸治疗,2组疗程均20d;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肖敏;吕荣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联合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维A酸单药诱导化疗,观察组采用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三药诱导化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相同治疗时间后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明显降低,无维A酸综合征发生,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三药诱导化疗可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吴春农;雷景萍;宋光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

    创伤是骨科常见的急症,大多源自车祸和意外事件,结果难以预计.疼痛作为骨伤患者的特有体征、首发症状,伴随诊疗、康复的全过程.由于事发突然、病情急危、病程长、恢复缓慢、肢体活动受限等因素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因此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充斥患者的身心,使其饱受双重伤害.

    作者:郭文琴;李会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陪伴分娩对产妇113例术后抑郁症的影响观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为了减轻产妇分娩时的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陪伴分娩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几年来陪伴分娩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作初步探讨,介绍如下.

    作者:舒正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梗死抗凝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抗凝治疗对病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抗凝抗聚集治疗组和单用抗聚集治疗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联合药物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再梗死几率较小,并发症减少,致残率、致死率较对照组低.结论 联合用药有助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再发梗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新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发热,咳嗽,咽痛,皮疹,淋巴结、肝脾肿大为本病主要症状及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出现不同比例的异型淋巴细胞,肝功能异常及合并MP-Ab阳性是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更昔洛韦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5.7%.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EB病毒感染危害较重,应引起临床重视,予以积极治疗.

    作者:何凡;谷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过敏性休克23例分析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急性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各科均可遇见.急诊科,特别是输液中心附属在急诊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常有过敏性休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绝大多数为药物引起,据国内资料统计,引起过敏的药物很多,其中90%为青霉素所致[1].

    作者:王玲;程立顺;程凤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改良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传统法和改良法术后患者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临产妇按传统法和改良法术后镇痛分为2组,Ⅰ组采用传统法,穿刺间隙为L3~4;Ⅱ组采用改良法,穿刺点为L1~2间隙硬膜外穿刺向头置管3cm,L3~4间隙腰麻.术后镇痛观察和比较项目: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romage评分;PCA的按压次数;患者总体评分:优、良、一般、差;出现的不良反应.记录时间分别为术后6、12、24、48h.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传统的单点法和改良的双点法术后患者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Ⅱ组满意率高于Ⅰ组.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改良法术后PCEA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术后总体满意率高,可以作为临床PCEA的一种较佳的选择.

    作者:陈勇;侯明勇;董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导致糖尿病(DM)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DF的定义是: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由于DM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称为DF.

    作者:龚文姜;李晓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葛根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救治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葛根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救治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输液、脱水、利尿、护肝、保护胃黏膜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20ml和葛根素500mg 静脉滴注.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起效和症状消失时间及误吸、窒息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联合葛根素治疗重症酒精中毒,症状缓解快,误吸及窒息少,无不良反应,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志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4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例)和AMI组(27例),AMI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作AMI模型.AMI组再随机分为AMI对照组(13例)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14例).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5mg/kg),持续4周,假手术组和AMI对照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利用Real Time PCR法扩增并以GAPDH作为内对照相定量检测心肌营养素-1(CT-1)在各组样品中的表达量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Ⅰ型胶原产生.结果 AMI组非梗死区炎性细胞因子CT-1 mRNA表达、Ⅰ型胶原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显著低于AMI对照组(P<0.05).AMI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CT-1 mRNA与Ⅰ型胶原的变化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抗炎作用来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

    作者:张国天;刘宗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常见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但由于其病理机制未得到充分认识,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近3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症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8例分析

    目的 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中出现急性左心衰竭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6例,出现心源性休克6例,其中死亡3例,出现阿-斯综合征4例.终治愈12例,好转3例,死亡3例.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需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有心源性休克者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作者:夏应勇;黄禄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川崎病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48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KD好发于<5岁的儿童,男孩多发,误诊20例(41.7%).48例患儿均临床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 KD早期误诊率高,对不明原因发热>5d,且伴有KD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警惕KD的可能.

    作者:邱汉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