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施健康教育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刘孟荣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
摘要: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1].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患者健康意识,消除患者不良精神反应的有效方法[2].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前2种脐孔清洁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前2种清洁脐孔方法对患者局部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58例施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0例和对照组128例.试验组用石蜡油清洁脐孔+0.5%碘伏消毒;对照组用松节油清洁脐孔,分别观察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2种方法皮肤准备前后脐孔皮肤带菌情况.结果:试验组脐孔局部不良反应和皮肤准备后脐孔皮肤带菌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用石蜡油+0.5%碘伏清洁脐孔局部不良反应小,脐孔术野无菌率高,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曹梅珍;吴雪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严重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5例治疗观察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损伤.多数可用闭合复位兼外固定给予治疗,但部分闭合复位失败,或因患者就诊时间较晚,骨折部位肿胀严重或有张力性水泡形成,从而不适宜手法复位.故我院就此问题做了一些探索,报道如下.

    作者:韩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消毒供应室护士自我管理体会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

    作者:王晓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功能失代偿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静脉应用于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功能失代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功能失代偿的患者78例,随机分成硝酸甘油组48例和rhBNP组30例.比较2组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利尿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注射用硝酸甘油和rhBN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缓解呼吸困难和恢复完全平卧休息的症状方面,rhBNP组均显著优于硝酸甘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hBNA组反复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显著减少(P<0.05);为缓解症状应用静脉内推注呋塞米的剂量,rhBNP组也显著少于硝酸甘油组,此外rhBNP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引起低血压和由此而使用多巴胺的患者比例方面,2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功能失代偿患者,静脉应用rhBNP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利尿药物的使用.

    作者:王海燕;薛玉生;郑强荪;张录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产后抑郁症心理治疗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易激惹、恐惧、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失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严重者有轻生自杀倾向[1].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药物不良反应28例报告分析

    目的:统计和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收集的2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明显偏高(71.42%),且≤10岁年龄段发生比例较高(53.57%);静脉给药途径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71.43%),涉及的药物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涉及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占绝大多数(78.57%).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谭秋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随意改变药物给药途径不合理性分析

    目前药物主要有以下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舌下含化、滴眼、滴鼻、口腔喷雾、直肠或阴道塞入等.现在临床所用的药品,都是制备成一定的合理剂型在临床使用,医师选用适当的药品,适当的剂型,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用法(给药途径),适当的用药间隔时间,适当的疗程,用于适当的患者,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作者:袁丽华;陈陆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

    产后出血(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产妇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1].现对我院发生PPH的产妇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PH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作者:胡馨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2例临床观察

    目的:回顾分析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复发或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一线化疗后出现复发或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所有患者分为单药治疗组24例和联合治疗组28例.单药治疗组给予培美曲塞单药治疗(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21d为1个周期),联合治疗组给予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培美曲塞500mg/m2+顺铂75mg/m2,第1天,21d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以上化疗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5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稳定(SD)34例,进展(PD)16例,有效率(RR)为3.85%(2/52),疾病控制率(DCR)为69.23%(36/52).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不影响化疗进行.单药治疗组好于联合用药组(P<0.05).结论: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

    作者:焦安娜;沈丽琴;庄志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食药并重对妇科肿瘤放化疗患者耐受性提高的影响

    在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中,手术、放疗、化疗都是祛邪、消除肿瘤的手段,但对患者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功能障碍;食疗作为辅助治疗[1],可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同时在远期疗效方面,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复发、转移,从而提高生存率.

    作者:陈玉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实施健康教育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1].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患者健康意识,消除患者不良精神反应的有效方法[2].

    作者:刘孟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2~0.4mg+生理盐水50ml静脉注射,2~4ml/h,微量泵维持,连续应用3~7d.比较2组腹痛缓解及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迅速降低血、尿淀粉酶;减少重症化、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死率.

    作者:齐梦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以尿潴留为主要表现的低钾血症1例

    男,46岁.入院前2h饮白酒150ml,之后出现排尿困难,下腹胀痛,无胸闷、憋气、心悸、肢体麻木及四肢乏力,院外未作诊治,既往身体健康.

    作者:胡成用;任正兴;桑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大蒜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 表达影响及保护性研究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 表达及大蒜胶囊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STZ注射法制作糖尿病(DM)大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大蒜胶囊组,各10只.灌胃给药8周后,采用免疫组化等技术测定24h尿白蛋白排泄(UAER),肾小球滤过率(GFR),肾皮质TGF-β1、Col-Ⅳ、FN的表达.结果:(1)功能学变化:大蒜胶囊组大鼠的24h UAER和GFR显著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大蒜胶囊组大鼠肾皮质TGF-β1、FN、Col-Ⅳ的表达显著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M组相比,大蒜胶囊组24h UAER、GFR及肾体质量指数明显降低,肾皮质TGF-β1、FN、Col-Ⅳ的表达程度明显减轻.

    作者:于文联;张建勇;张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重型复合性损伤1例护理体会

    我院于2005年收治了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股骨干骨折,肠、脾破裂,昏迷20d的患者,经过95d的精心治疗与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兴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探索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不同层次学历的护理实习生8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法带教,试验组按PBL教学法带教.结果:试验组在教学效果、出科考核成绩、对教师评价3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护理临床带教中使用PBL教学法,对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思考性有实际意义.

    作者:魏玲;周桂容;朱美香;何湘英;张燕;孙春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体会

    腹腔镜手术是近10年来运用于临床的腹部外科新技术,已逐步得到临床的重视和关注[1].胆囊结石是我国一种常见多发病,特别在凉山地区更是高发.

    作者:廖晓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克罗恩病20例临床诊断分析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组以胃肠道病变为主、发病机制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笔者总结了2007年1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以期提高C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侯玉香;钱振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纵隔良性畸胎瘤32例诊治体会

    我科自199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32例纵隔良性畸胎瘤,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14~62岁,中位年龄36岁;肿瘤位于右纵隔16例,位于左纵隔13例;突向双侧胸腔3例.其中肿瘤破溃入左胸腔2例,破溃入右胸腔1例;侵入右肺2例,左肺2例.

    作者:张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药物不良反应269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及其药物种类分布,以提高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院搜集上报的26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整理,从ADR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侵犯器官及引发ADR排序靠前的药品并对发生严重ADR药物做个案分析.结果:止痛药、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女性、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ADR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为常见,止痛药卡马西平皮肤损害为严重.结论:必须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也要做到严格掌控、有的放矢、加强监管,一般药物使用也要因人而异,不可盲目滥用.

    作者:王国如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