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格列酮对大鼠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与VCAM-1、E-选择素的表达调控

何泉;雷寒;王惠;柳青;覃数;马康华;王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无再流现象, 罗格列酮,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摘要: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表达调控的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各12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h继而松解2h建立无再流动物模型;再灌注后2h以病理染色法检测无再流范围;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组化、RT-PCR等方法检测VCAM-1、E-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κB抑制蛋白α(p-IκBα).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罗格列酮组无再流范围显著减小(P<0.05),VCAM-1、E-选择素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及mRNA表达均明显减弱(P<0.05),p-IκB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罗格列酮显著减轻大鼠AMI再灌注后无再流范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丁卡因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丁卡因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72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1%丁卡因涂擦溃疡面,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涂擦溃疡面,观察记录其止痛效果、溃疡面的修复及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丁卡因治疗口腔黏膜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姜勇智;赖学文;李斌;黄燕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紫草科植物的药理作用与应用研究进展

    紫草科(Boraginaceae)植物为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一科,大多数是草本,少数为灌木或乔木,通常被有糙毛或刚毛.本科包括破布木亚科(Cordioideae),厚壳树亚科(Ehretioideae),天芥菜亚科(Hetiotropioideae),紫草亚科(Boraginoideae)等四个亚科,而紫草亚科则包括紫草属(Lithospermum)、狼紫草属(Lycopusis)、微孔草属(Microula))等.紫草科植物约100属2 000余种,以地中海为中心,分布于全球温带和热带地区其中.中国所产47属268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西北部,少数分布于东南部和东北部地区[1].

    作者:孙文晓;张海港;韦卓;魏优秀;刘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采血的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将先进的针尖保护系统与设计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带来一个完全无血和更加安全的操作环境,可靠的保护患者远离针尖扎伤的威胁.现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世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缺血性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P<0.05或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的心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武福晓;王燕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临床合理用药中的药学服务体会

    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PC)也称药学监护,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定义:药师的使命是提供药学监护.药学监护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关心照顾,目的是获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确定结果[1] .

    作者:王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胸内廓清术加吹自制水瓶治疗急性脓胸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胸内廓清术加吹自制水瓶治疗急性脓胸的疗效.方法 全麻下作患胸前外侧小切口行胸内廓清术,彻底清除胸内坏死组织及脓液,并反复冲洗胸腔,肺复张后放入胸管引流, 术后次日起嘱患者吹自制的水瓶1周.结果 研究组的治愈好转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内廓清术可彻底清除病灶,术后吹自制水瓶,使患肺进一步得到复张,从而达到快速治愈目的 .

    作者:柯敏芝;杨进华;何国永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为解决或减少护患纠纷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3~4月的住院患者和护理人员各146例,分成患者组和护士组,应用自制问卷、采用自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对护患关系相关知识的认识、对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认可度调查,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很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要靠护患双方共同努力,但护理人员要承担起主要责任.

    作者:刘盛会;王玉秀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米氮平治疗躯体化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氮平用于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躯体障碍患者58例随机分为米氮平组(A组,n=28)和阿米替林组(B组,n=30),2组分别用米氮平和阿米替林治疗,起始剂量分别为15mg/d和50mg/d,第3天后均可根椐病情及不良反应逐渐加量,疗程9周,应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米氮平与阿米替林疗效相近,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米氮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阿米替林(P<0.05或P<0.01),而且耐受性好.结论 米氮平治疗躯体化障碍与阿米替林相当,且患者口服剂量小,药物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作者:姜建华;张录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胃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多潘立酮、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周后复查内镜,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光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藿香木瓜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藿香木瓜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蒙脱石散、双歧三联活菌片等治疗,治疗组予藿香木瓜散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结果 治疗组显效51.7%,有效35.0%,无效13.3%,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23.0%,有效38.0%,无效39.0%,总有效率6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藿香木瓜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且成本低,值得推广.

    作者:刘美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如何减少急诊医疗纠纷

    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发生率的不断攀升,尤其在急诊科更是如此.急诊科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患者,有很大的医疗风险,一旦发生医疗纠纷,除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外,还可能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及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医疗纠纷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各级医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分析医疗纠纷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纠纷的措施和方法、减少纠纷发生、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对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菊芳;许传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影像学检查诊断多发性硬化3例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MS多发生在成年早期,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症状和体征可反映从脊髓、脑干、小脑、大脑任何白质区的损害[1].

    作者:高辰生;张风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控制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如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且方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苏环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头顶一颗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功能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头顶一颗珠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左心功能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 取2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和头顶一颗珠研究组10只,分别用生理盐水和头顶一颗珠水提取液灌胃4周后,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15min、25min后左心室内压力峰值(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再灌注15min 时,研究组大鼠LVSP、±dp/dtmax和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P均<0.01), LVEDP及MDA降低(P<0.05,P<0.01);再灌注25min后,研究组大鼠LVSP、±dp/dtmax明显升高(P<0.01,P<0.05)、LVEDP变化不显著.结论 头顶一颗珠能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左心功能,可提高血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的含量.

    作者:袁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及护理

    肝性脑病过去称肝性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因及早期症状.因此,在临床护理中,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预防或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

    作者:和海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参芪益肺糖浆对大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芪益肺糖浆对大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建立大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鲨肝醇组和参芪益肺糖浆大、中、小剂量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指数以及白细胞介素-6( IL-6)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参芪益肺糖浆各剂量组均可促进大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指数、IL-6活性指标的恢复及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参芪益肺糖浆有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作者:冉瑞智;刘韩英;吴琼;郭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以积极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联用氨茶碱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O2、PaCO2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治疗后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联用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周乐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加强医院药品内部控制与管理

    医院经营管理状况的好坏,与其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严密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好内部控制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项好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内部控制的固有风险,可通过合理设置不相容岗位,明确授权审批控制程序,建立健全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谷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即口服氟桂利嗪和地西泮、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止呕,静脉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注射液15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脑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明显.

    作者:罗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自发性气胸42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气胸是内科常见的急症,我院1997~2008年共收治气胸患者4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贤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