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芪益肺糖浆对大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影响

冉瑞智;刘韩英;吴琼;郭浩

关键词:参芪益肺糖浆, 免疫功能, 造血功能, 大鼠
摘要:目的 观察参芪益肺糖浆对大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建立大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鲨肝醇组和参芪益肺糖浆大、中、小剂量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指数以及白细胞介素-6( IL-6)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参芪益肺糖浆各剂量组均可促进大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指数、IL-6活性指标的恢复及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参芪益肺糖浆有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以积极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联用氨茶碱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O2、PaCO2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治疗后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联用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周乐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系统健康教育对痛风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痛风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20例在我科住院并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的痛风患者纳入健康教育组,将20例在门诊就诊未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的痛风患者纳入对照组(非健康教育组),测定2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时血尿酸的水平及6个月内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次数.结果 6个月时健康教育组的血尿酸的水平为(355.75±27.41)μmol/L,非健康教育组为(479.90±67.47)μmol/L,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内痛风发作的次数,健康教育组2例次,非健康教育组10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有助于痛风患者血尿酸的控制,减少痛风的发作次数.

    作者:曹玉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在抗精神病药物致体质量增加中的应用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质量增加在临床实践中已引起高度重视,比较运动训练和控制饮食在改善抗精神药物引起的体质量增加中的作用,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茅卫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是机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人体对外来抗原免疫应答的结局通常是外来抗原的清除,如细菌毒素的清除.在对自身细胞或组织抗原发生免疫应答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或不易清除自身的细胞或组织成分,而是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免疫攻击,结果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李倩;张建中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参芪益肺糖浆对大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芪益肺糖浆对大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建立大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鲨肝醇组和参芪益肺糖浆大、中、小剂量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指数以及白细胞介素-6( IL-6)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参芪益肺糖浆各剂量组均可促进大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指数、IL-6活性指标的恢复及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参芪益肺糖浆有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作者:冉瑞智;刘韩英;吴琼;郭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自发性气胸42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气胸是内科常见的急症,我院1997~2008年共收治气胸患者4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贤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30例

    近年来,带锁髓内钉已被广泛使用于下肢管状骨折的治疗,与传统方法相比,有其优越性.我院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奎;段久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酒精性肝病患者89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予戒酒、多种维生素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及辛伐他汀片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7%,显效率为55.1%,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显效率4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变化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方伟文;杜丽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氟罗沙星致全身肌肉僵硬1例

    患者,女,93岁.因喘憋3d于2009年1月27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46年,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6.2℃ ,BP 110/60mm Hg(1mm Hg=0.133kPa).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率86次/min、律齐,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胸部X线片示:肺部慢性支气管炎性改变.

    作者:史三岭;杨国兴;马洪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现代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依然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疗实践.故各省市均设立有中医学院,许多西医院校也设有中医专业,但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中医专业人才是今天中医院校面临的问题.

    作者:严瑾;荣晓凤;贾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如何减少急诊医疗纠纷

    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发生率的不断攀升,尤其在急诊科更是如此.急诊科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患者,有很大的医疗风险,一旦发生医疗纠纷,除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外,还可能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及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医疗纠纷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各级医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分析医疗纠纷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纠纷的措施和方法、减少纠纷发生、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对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菊芳;许传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阴式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的发展至今已经有180年的历史.1813年Langenbeck 首次施行了TVH,1934年的Heaney 详细报道了565例TVH成功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后,符合微创原理的TVH重新得到国内外妇科医师的重视,而且其适应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非脱垂子宫TVH的比例在国内外逐年增高,据文献报道欧美国家部分医院TVH占全子宫切除术的61%~90%.国内部分医院TVH的比例也在逐渐增高,个别医院TVH已高达96%以上.近年新开拓的其他阴式手术如: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经阴道卵巢肿瘤手术等也在陆续开展起来.随着阴式手术的逐渐广泛开展,手术并发症也逐渐增多,预防或妥善处理其并发症,对于阴式手术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左宗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内镜下金属止血夹在胃肠道巨大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胃肠道息肉治疗原则一般首选内镜下电切,但对于>2cm的消化道息肉,内镜下高频电治疗常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穿孔,1995年日本Hasachi开始内镜下应用金属止血夹,可预防和治疗粗蒂大息肉电切所引起出血、穿孔的并发症[1].笔者应用金属夹夹住大息肉蒂的基底部,在金属夹上方作息肉电凝切除,治疗消化道大息肉35例38枚,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黄新;鲁朝学;陈祥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罗格列酮对大鼠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与VCAM-1、E-选择素的表达调控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表达调控的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各12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h继而松解2h建立无再流动物模型;再灌注后2h以病理染色法检测无再流范围;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组化、RT-PCR等方法检测VCAM-1、E-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κB抑制蛋白α(p-IκBα).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罗格列酮组无再流范围显著减小(P<0.05),VCAM-1、E-选择素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及mRNA表达均明显减弱(P<0.05),p-IκB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罗格列酮显著减轻大鼠AMI再灌注后无再流范围.

    作者:何泉;雷寒;王惠;柳青;覃数;马康华;王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创伤性完全颈脊髓损伤患者水电解质变化

    目的 观察创伤性完全颈脊髓损伤患者水电解质变化,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 选择2000年6月-2008年6月骨科住院患者60例,分为颈髓损伤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在不同时相点检测2组患者血清K+、Na+、Cl-、CO2CP和BUN浓度及24h尿量和尿Na+排除总量,并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心钠素浓度.结果 颈髓损伤组90.6%出现低钠血症,血Na+为(129.65±3.13)mm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颈髓损伤组24h尿量为(3 809±812)ml/d,尿Na+排除总量为(491.2±171.6)mmo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浆心钠素浓度(0.297±0.136)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常继发低钠血症,其发生机制与颅脑疾病继发低钠血症不同,血浆心钠素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颈脊髓损伤后交感神经抑制和低钠血症.

    作者:赵安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2种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原发病常规治疗的同时,在药物敏感试验的基础上选用合理的抗生素,同时结合雾化吸入、吸氧、能量合剂、1,6-二磷酸果糖等治疗和积极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以上疗法的基础上加用IVIG静脉滴注,每天10g,连续应用5~7d.应用期间观察发热、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后复查尿常规、肝肾功能.治疗期间不应用其他血液制品.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症状,体征较对照组轻,恢复也较快(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焦小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里治少阳病的主方,主治伤寒少阳症,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目眩脉弦等.此方为临床常用方剂之一.笔者临床常用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平;安秀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聚氯乙烯输液袋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吸附性的观察

    目的 观察聚氯乙烯输液袋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吸附性.方法 按照临床的用药习惯,分别将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加入聚氯乙烯输液袋中,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0、1、2、4、6h的百分含量,以0h的百分含量为参照计算吸附率.结果 聚氯乙烯输液袋对依诺沙星、诺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的吸附率在4.5%以下(P>0.05),环丙沙星1h后的吸附率为 11%~17.5%(P<0.01).结论 聚氯乙烯输液袋对依诺沙星、诺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几乎无吸附,对环丙沙星在1h后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应引起注意.

    作者:屈慧;史志华;赵永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采血的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将先进的针尖保护系统与设计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带来一个完全无血和更加安全的操作环境,可靠的保护患者远离针尖扎伤的威胁.现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世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语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沟通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效果的过程,而沟通离不开语言.护理语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事实证明医护人员的表情、行为(肢体语言)与言语(用于传递信息)是影响患者心理的重要社会性因素.

    作者:张昌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