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网膜静脉阻塞78例临床分析

袁宏志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 药物治疗, 激光光凝术
摘要: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78例(81眼)RV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1眼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21眼,经药物治疗17眼,激光治疗4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58眼,经药物治疗45眼,激光治疗13眼;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2眼,采用药物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单纯药物治疗64眼,有效56眼(87.5%);激光治疗17眼,有效14眼(82.4%).结论 RVO应定期随访观察,在病程中的不同时期,需分别采取药物治疗、激光光凝疗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可调钠透析预防透析相关低血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充分透析6月以上,近1月有反复透析中低血压发作史的患者1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透析液钠浓度设定为持续138mmol/L,而B组为开始时高钠(145~150mmol/L),随后钠浓度呈线性、阶梯式降至较低水平(135~140mmol).所有患者每次透析中连续监测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患者与高钠透析相关的主观感受.每2周1次监测患者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每2周2组患者交换治疗模式1次,共观察8周.结果 (1)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电解质、血浆白蛋白、Kt/vurea无明显影响;(2)可调钠透析阶段比常规钠透析阶段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P<0.01);(3)可调钠透析阶段发作性低血压 (IDH)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可调钠透析可明显减少透析中发作性低血压发生.

    作者:杨巧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肝硬化并发糖尿病44例临床分析

    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肝硬化患者464例,其中并发糖尿病44例,现就腹水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1]及治疗后腹水吸收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克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宫颈妊娠介入治疗术1例的护理

    宫颈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在宫颈管内,是一种极罕见的异位妊娠,发病率约为1:18 000.由于受精卵着床于以纤维组织为主的宫颈部,故妊娠一般很少维持至20周.患者有停经及早孕反应,主要症状为无痛性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流血量一般由少到多,也可为间歇性阴道大出血[1].本病易与流产混淆,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我院2007年11月9日收治1例宫颈妊娠介入治疗术后21d持续阴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抗感染治疗,术后无阴道出血,患者病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方海琴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彩色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和妊娠黄体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显像对异位妊娠和妊娠黄体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异位妊娠组148例与妊娠黄体组117例进行对比,观察附件区异常回声区的血流情况,并根据血流频谱:PSV、RI等指标来判断.结果 异位妊娠组包块周围及内部血流呈条状、点状血流的占73.0%,呈无明显血流的占10.1%,PSV(13.3±9.6)cm/s;RI(0.43±0.08). 妊娠黄体组周边血流供应呈环状半环状的占97.4%;PSV(33.2±8.2)cm/s;RI(0.41±0.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子宫附件区包块的血流分析,能有效鉴别早期异位妊娠及妊娠黄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杨银广;周菊;黄祯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管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是各级医院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控制和检测医院感染工作,能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果,减少医院感染病例发生,切实保证了患者就诊安全.

    作者:冯道秀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微创碎吸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病,它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三大特点,重症患者在数小时内死亡.微创碎吸清除术是近年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新方法,与传统的开颅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省时、不易感染、治疗效果好的优点.我院2002年12月-2009年4月采用微创碎吸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5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梁凤娟;朱桂兰;吴翠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正定县2008年小学生龋齿调查分析

    龋齿是小学生常见病、多发病,对其生活、学习、身体健康影响很大.为了掌握正定县小学生龋齿患病现状,在全县开展牙病防治工作、制定口腔保健方案与目标.我中心于2008年4~5月对县直3所学校6 092小学生的患龋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颜秀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4例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多发的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外力所致,主张手术治疗[1].笔者1997年1月-206年12月,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根据患者年龄及伤情等,分别采取加压螺纹钉、空心螺钉、加压鹅头钉(DHS)、螺孔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Gamma钉及动力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安;张远征;王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单侧腹股沟疝患儿5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A组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氟哌啶、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复合全麻.观察2组围麻醉期HR、MAP(平均动脉压)、SpO2变化及患者苏醒时间.结果 本组50例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气腹后MAP、HR都略有升高,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气后10min MAP、HR都恢复至基础值,SpO2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时间为(10.2±7.8)min,B组苏醒时间为(48.0±12.4)min,A组显著短于B组(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苏醒快、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钱劲松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联合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地西泮(安定)和芬太尼联合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孕40~70d无阴道分娩史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安定、芬太尼联合镇痛,对照组只用丙泊酚、芬太尼镇痛.结果 观察组控制镇痛效果及宫颈松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丙泊酚、安定、芬太尼联合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武兴意;陈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39例手术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系头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为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的25%.年发病率(1~2)/10万,好发于老年人.单侧血肿为主,双侧血肿占20%~25%.本病头伤轻微,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容易误诊.从受伤到发病的时间一般在1~3个月.治疗方法比较简单,手术疗效好,大都首选钻孔冲洗引流术.我科于2006年6月-2008年6月共手术治疗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无痛胃肠镜中的护理体会

    胃肠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的操作,患者在检查的时候存在着一些恐惧或焦虑的心理,导致其在检查前后出现一些机体应激反应.

    作者:魏雪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激励机制在临床带教工作中的应用

    激励是指通过外部刺激达到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一个持续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模式为:需要-动机-行为-目标-需要满足.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们发挥高水平的主观能动性,向预期目标奋斗.

    作者:刘晓玲;陈开杰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10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在全麻后留置尿管,观察组于术前1d及麻醉前分别对患者进行2次护理干预,置尿管前以利多卡因胶浆进行尿道表面麻醉.对照组按常规导尿.观察2组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观察组苏醒期躁动评分为0分患者44例(88%)多于对照组的29例(58%),且评分为1分、2分、3分的患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全麻后留置导尿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进行局部麻醉有利于减少苏醒期躁动.

    作者:孙婧;孙艳美;刘慧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胃癌患者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体内微量无素的含量.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胃癌患者60例为观察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中及观察组癌组织中硒(Se)、锌(Zn)、铜(Cu)、铁(Fe)、镉(Cd)的含量和Cu/Zn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中Cu、Cd含量和Cu/Zn比值明显增高,Zn、Se、Fe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u、Cd含量和Cu/Zn比值明显高于血清,Zn、Se明显低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e在肿瘤组织和血清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量元素与肿瘤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

    作者:李素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双向反馈教学法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双向反馈教学法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周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将60名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参与临床实践周的护理本科生分为2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验教学法教学,观察组按双向反馈法教学,调查2组在实践周中学习态度、医德医风、动手能力、临床思维综合考核情况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护生对学习态度、医德医风、动手能力、临床思维综合考核得分以及对老师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向反馈教学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在一定层面上得以加强,又能提高临床教学的教学技巧,使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作者:宋燕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论医疗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疗卫生监督执法是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改革的新课题,较系统的监督执法工作仅开展几年时间,暨卫生行政执法执行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建立以后,随着我国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基本完成和进一步深入,以及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成功,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已成为整个卫生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关系到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根本利益,已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就医疗卫生监督执法中的有关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作者:张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溶血、脂血、黄疸对HBsAg胶体金法检测的影响

    目的 测试溶血、脂血、黄疸对HBsAg胶体金法检测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程度溶血、脂血、黄疸HBsAg含量为5ng/ml的标本用HBsAg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同时将HBsAg含量为5ng/ml、2.5ng/ml溶血、脂血、黄疸三项指标正常的标本作为对照,通过仪器检测OD值来比较三者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TBiL为80mmol/L、TBiL为160mmol/L和TG为2.56mmol/L,HBsAg含量为5ng/ml的标本对HBsAg胶体金法检测影响不明显(P>0.05);TG为3.68mmol/L,HBsAg含量为5ng/ml的标本对HBsAg胶体金法检测影响较明显(P<0.05);Hb为5g/L、10g/L和20g/L HBsAg含量为5ng/ml的标本对HBsAg胶体金法检测影响显著(P<0.01).结论 溶血和严重脂血对HBsAg胶体金法检测的影响较大.黄疸对HBsAg胶体金法检测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张孔志;顾猛;吴海燕;王拥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一家系报道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属母系遗传(maternal inheritance)或称线粒体遗传,由线粒体DNA11778、14484或3460 等位点突变引起.2008年7月17日我院收治1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并对该家系4代28名成员进行筛查,发现3例类似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永杰;李良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常用剂量的东莨菪碱致患者意识丧失1例

    患者,女,53岁,65kg,ASAⅢ级,反复右上腹疼痛8年入院.生命体征、心肺均无异常,腹部剑突下轻压痛.B型超声检查提示: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脂肪肝;生化检查:血糖6.7mmol/L.胸透、血常规、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均无异常.诊断: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入院后心电监护、面罩给氧、建立输液通道、东莨菪碱0.3mg静脉滴注,5min患者自诉呼吸困难、全身无力、双上肢及口周发麻、不能言语,并逐渐意识模糊,呼之不应.

    作者:刘庆;刘舒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