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并发糖尿病44例临床分析

李克军

关键词:肝硬化, 并发症, 糖尿病
摘要: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肝硬化患者464例,其中并发糖尿病44例,现就腹水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1]及治疗后腹水吸收情况,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简易配伍禁忌表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随着药学的发展,各种新药大量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在我院使用的2004年出版的配伍禁忌表中未收录这些药物,使其配伍变化无从查证.为了方便临床工作,我科自制了简易的配伍禁忌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仓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肾脏纤维化的逆转

    肾脏纤维化以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 ECM)在肾间质的异常积聚和肾脏结构渐进性病理改变导致肾功能持续下降为特征,是肾脏固有细胞和浸润细胞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肾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病进展到终末期衰竭的共同通路,故早期抑制肾脏纤维化是治疗此类疾病的关键.近年实验表明,肾脏固有细胞及胞外基质具有可塑性,某个特定时期,肾脏纤维化是可逆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进程.此外,HGF对肾单位的重塑作用已较明确,这为肾脏纤维化的逆转提供了可能.本文就HGF对防治肾脏纤维化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梁明;陈卫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4例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多发的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外力所致,主张手术治疗[1].笔者1997年1月-206年12月,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根据患者年龄及伤情等,分别采取加压螺纹钉、空心螺钉、加压鹅头钉(DHS)、螺孔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Gamma钉及动力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安;张远征;王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1例的药学监护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死亡[1].我院于2009年5月21日收住1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该例患儿合并病毒性脑炎,病情凶险,进展快.为救治该患儿,我院要求临床药师参加全院会诊,并实施药学监护.患儿终救治成功,并于5月28日治愈出院.现将该例患儿药学监护过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松;何日东;周甘平;蔡静月;李琼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

    老年人多患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可导致骨质进行性脱钙和骨结构异常,因此,老年人的脊椎在轻微外伤作用下即可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针对老年人的特点,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是绝对卧床休息、垫枕疗法、合理的饮食、正确指导功能锻炼、做好临床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以下.

    作者:叶周金;何兰英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视网膜静脉阻塞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78例(81眼)RV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1眼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21眼,经药物治疗17眼,激光治疗4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58眼,经药物治疗45眼,激光治疗13眼;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2眼,采用药物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单纯药物治疗64眼,有效56眼(87.5%);激光治疗17眼,有效14眼(82.4%).结论 RVO应定期随访观察,在病程中的不同时期,需分别采取药物治疗、激光光凝疗法.

    作者:袁宏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常见引发纠纷的药剂因素及防范

    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而引起的医疗纠纷称为药患纠纷.药剂科发生药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有因服务态度引起的纠纷;差错(制剂差错与调剂差错)引起的纠纷;患者知情权利未满足;不合理用药引起的纠纷.有资料表明,在250例医疗事故责任者中分析属于药剂科的24例,占9.6%[1].现对常见引发纠纷的药剂因素及防范介绍如下.

    作者:覃建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彩色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和妊娠黄体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显像对异位妊娠和妊娠黄体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异位妊娠组148例与妊娠黄体组117例进行对比,观察附件区异常回声区的血流情况,并根据血流频谱:PSV、RI等指标来判断.结果 异位妊娠组包块周围及内部血流呈条状、点状血流的占73.0%,呈无明显血流的占10.1%,PSV(13.3±9.6)cm/s;RI(0.43±0.08). 妊娠黄体组周边血流供应呈环状半环状的占97.4%;PSV(33.2±8.2)cm/s;RI(0.41±0.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子宫附件区包块的血流分析,能有效鉴别早期异位妊娠及妊娠黄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杨银广;周菊;黄祯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脑损伤的救治与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临床常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为探讨中毒导致脑损伤的救治与护理,现就我科2001~2008年收住院抢救的152例AOP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基本防护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的应用

    护士作为从事医疗服务的特殊职业,承担着解除患者病痛,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手术室护士作为其中的一支专业队伍,决定了她们在从事高尚职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医疗环境、职业工作性质等各方面对医护人员的不良影响.为了消除工作中的诸多不利因素,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要求每位医护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作者:胡春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艾者思联合丽珠肠乐、谷维素治疗便秘型和腹泻与便秘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艾者思(车前番泻颗粒)联合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丽珠肠乐)、谷维素治疗便秘型和腹泻与便秘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艾者思联合丽珠肠乐、谷维素治疗;对照组用丽珠肠乐、谷维素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者思联合丽珠肠乐、谷维素治疗便秘型及腹泻与便秘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江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用药研究进展

    输卵管炎在不孕妇女中较为常见,其病因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病原体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淋球菌、变形杆菌、肺炎球菌、厌氧菌、衣原体等.容易发生感染的时间是产后、流产后或月经后.输卵管炎性阻塞已成为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占女性不孕的30%~40%.采用介入方法导入药物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已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由输卵管本身存在炎性反应粘连, 导致术后再粘连发生影响复通术疗效[9].

    作者:杨辉;周伟生;陈汉威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血糖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糖与脑梗死的关系及改善脑梗死预后措施.方法 将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组(A)组18例、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B组)22例和血糖正常组(C组)25例.均采用常规脑梗死治疗方案,同时控制血糖.比较3组患者病情及预后.结果 A组、B组大面积脑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C组(P<0.01),且A组亦高于B组(P<0.05);A组、B组总有效率均低于C组(P<0.01或P<0.05),且A组低于B组(P<0.01).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应严密监测血糖变化,积极控制血糖,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乔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癌痛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认知情况调查与健康教育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30%以上癌症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患者70%以上伴有疼痛[1],疼痛干扰了患者接受治疗的心态,也严重影响其的生活质量.药物镇痛是控制疼痛的主要手段,麻醉止痛药物被广泛应用在癌症疼痛患者的治疗中,引导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正确认识、让患者充分掌握麻醉止痛药物的相关知识是临床护士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之一.为更好的完成这一工作,我院对92例癌痛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文茹;方亚群;刘颖;崔凤梅;陈亚静;陈璐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前列腺电切术后慎防心肌梗死

    2006~2009年,我院收治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施行前列腺电切术(TUR).年龄57~82岁,38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5d拔管后下床排便诱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杜玉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妇科恶性肿瘤术毕即刻腹腔化疗及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临床探讨

    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术后腹腔化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恶性程度较高的妇科恶性肿瘤,术中辅助化疗可改善其预后.笔者回顾分析3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毕,即刻腹腔化疗及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术后恢复情况,探讨其可行性.

    作者:张红朵;刘巧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教师和医师职业颈椎病分析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尤以中老年多见,近年来青年发病率有增高[1]之势.教师和部分科研人员由于工作性质、职业习惯等因素该病发生率很高.教师和某些科研人员工作性质,生活方式、心理压力、生产方式及生存环境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的身体、生活、和精神承受着很大的负担,颈椎同时也变得更为脆弱,致使颈椎的椎体、椎间盘、椎间关节和附近的软组织以及血管逐渐老化,产生病理变化,终形成颈椎病.

    作者:周恒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正定县2008年小学生龋齿调查分析

    龋齿是小学生常见病、多发病,对其生活、学习、身体健康影响很大.为了掌握正定县小学生龋齿患病现状,在全县开展牙病防治工作、制定口腔保健方案与目标.我中心于2008年4~5月对县直3所学校6 092小学生的患龋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颜秀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厌食伴消瘦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研究儿童厌食伴消瘦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Hp-IgG检测56例厌食伴消瘦小儿与40例健康厌食小儿中Hp的阳性感染率,厌食伴消瘦小儿中阳性感染者应用抗Hp药物治疗.结果 56例厌食伴消瘦小儿中Hp阳性感染率为53.6%,应用抗Hp药物治疗后,厌食缓解率为85.0%;40例正常小儿中Hp阳性感染率为20.0%,2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厌食伴消瘦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作者:何永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用药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5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用药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2组均采用基础护肝治疗、调节免疫、活跃微循环、对症及防止并发症治疗.治疗组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60mg、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1次静脉滴注,乳果糖起始量为每次20g,每天3次,然后个体化调整至排解软便每天2~3次,避免腹泻,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2周时患者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便秘)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TBiL、Alb、P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2%和92.3%高于对照组的15.4和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肝肽与乳果糖联用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提供了较好选择方案,同时提示三者联合治疗可能有助于阻断慢性乙型肝炎向重型肝炎的发展.

    作者:鲁美武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