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昌
目的 观察曲美布汀与思连康联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曲美布汀组34例,餐前30min口服曲美布汀片200mg,每天3次;思连康组31例,餐后用<50℃温水或牛奶送服思连康1.5g,每天3次;联用药物组33例餐前30min服用曲美布汀200mg,餐后用<50℃温水或牛奶送服思连康1.5g,每天3次.疗程均为6周,6周后复查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症状缓解及随访复发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6周后,曲美布汀与思连康联用药物组有效率90.9%,明显优于单用曲美布汀的52.9%和思连康治疗组的41.9%,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联用药物组与单用药物组间复发率的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曲美布汀与思连康联合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是一种可靠可行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案.
作者:郭明霞;丘静;尹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充分透析6月以上,近1月有反复透析中低血压发作史的患者1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透析液钠浓度设定为持续138mmol/L,而B组为开始时高钠(145~150mmol/L),随后钠浓度呈线性、阶梯式降至较低水平(135~140mmol).所有患者每次透析中连续监测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患者与高钠透析相关的主观感受.每2周1次监测患者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每2周2组患者交换治疗模式1次,共观察8周.结果 (1)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电解质、血浆白蛋白、Kt/vurea无明显影响;(2)可调钠透析阶段比常规钠透析阶段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P<0.01);(3)可调钠透析阶段发作性低血压 (IDH)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可调钠透析可明显减少透析中发作性低血压发生.
作者:杨巧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系头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为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的25%.年发病率(1~2)/10万,好发于老年人.单侧血肿为主,双侧血肿占20%~25%.本病头伤轻微,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容易误诊.从受伤到发病的时间一般在1~3个月.治疗方法比较简单,手术疗效好,大都首选钻孔冲洗引流术.我科于2006年6月-2008年6月共手术治疗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以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珍菊降压片早、中二次投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方法 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口服珍菊降压片早晨2片,中午1片;对照组口服珍菊降压片1片,每天3次.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24h ABPM. 结果 2组24h ABPM参数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1);降压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0.0%,对照组8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夜间血压低值均出现在对照组. 结论珍菊降压片降压效果良好.早、中2次投药,可防止夜间靶器官缺血.
作者:孙锦贤;余静珠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30%以上癌症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患者70%以上伴有疼痛[1],疼痛干扰了患者接受治疗的心态,也严重影响其的生活质量.药物镇痛是控制疼痛的主要手段,麻醉止痛药物被广泛应用在癌症疼痛患者的治疗中,引导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正确认识、让患者充分掌握麻醉止痛药物的相关知识是临床护士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之一.为更好的完成这一工作,我院对92例癌痛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文茹;方亚群;刘颖;崔凤梅;陈亚静;陈璐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我院消毒供应室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了严格的科学管理,对购进、验收、储存、发放、使用、回收等环节制定了一套科学管理程序,以确保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安全性,杜绝了不良后果,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赵莉莉;朱红波;孟鹃 刊期: 2009年第14期
2006~2009年,我院收治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施行前列腺电切术(TUR).年龄57~82岁,38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5d拔管后下床排便诱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杜玉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病,它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三大特点,重症患者在数小时内死亡.微创碎吸清除术是近年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新方法,与传统的开颅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省时、不易感染、治疗效果好的优点.我院2002年12月-2009年4月采用微创碎吸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5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梁凤娟;朱桂兰;吴翠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书本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临床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担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泌尿外科具有解剖位置及住院患者年龄段的特殊性,临床护理有其专业性,因此给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永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部队与地方中年人群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分布及个体集聚的差异.方法 选取符合要求的2006~2007年在我部行健康体检的35~60岁的1 121名部队人员为部队组,同期在我部体检的地方同年龄段人群1 578人为地方组,比较2组人群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异常、超质量、肥胖、高尿酸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分布差异,并对2组危险因素个体集聚的差异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部队组的吸烟、高胆固醇、高尿酸、超质量、高三酰甘油、肥胖的比例高于地方组(P<0.05或P<0.01).0、2项危险因素的个体集聚部队组的比例低于地方组,1项、3~5项危险因素的个体集聚部队组的比例高于地方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部队中年人群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分布及个体的集聚状况需在临床防治工作中加以重视.
作者:牛玥;宋丹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对脑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5mg*kg-1*d-1的山莨菪碱静脉滴注,观察2组早期格拉斯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及脑脊液内谷氨酸(Glu)、天门冬(Asp)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G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F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内Glu、Asp含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山莨菪碱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改善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作者:吴定;马和平;李汉军;李小林;尹雪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胎心监护是利用胎心监护仪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监护图形能反应胎心率与胎动及子宫收缩的关系,可用来筛选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及缺氧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治疗方案,大限度地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芳;崔俐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护士作为从事医疗服务的特殊职业,承担着解除患者病痛,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手术室护士作为其中的一支专业队伍,决定了她们在从事高尚职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医疗环境、职业工作性质等各方面对医护人员的不良影响.为了消除工作中的诸多不利因素,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要求每位医护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作者:胡春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母乳营养丰富是婴儿的佳食品.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措施.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指征放宽,各种社会因素使得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术后产妇由于疼痛、禁食、活动受限等因素影响,乳汁分泌较顺产少,导致婴儿哭闹甚至可引起新生儿低血糖,所以临床上常有剖宫产术后新生儿添加代乳品的现象,有的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为了提高我院的纯母乳喂养率,我科根据剖宫产术后产妇的生理、心理情况,采取了及时合理的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云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局部注射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鲍温样丘疹的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局部注射干扰素联合微波疗法,对照组单用5-氟尿嘧啶软膏外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67.9%,复发率为3.5%低于对照组的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局部注射干扰素联合微波疗法治疗鲍温样丘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汤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直丝弓矫治器结合活动牙合垫与单纯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前牙反牙合病例2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1例与对照组11例,分别以直丝弓矫治器结合活动牙合垫和单纯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对比2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矫治时间短于对照组,矫治过程时前牙松动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动牙合垫结合直丝弓矫治器可有效治疗前牙反牙合.
作者:李俊慧;刘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an prostatic hyperplasia)简称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其生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40~49岁占20%,50~59岁占40%,>60岁占50%,至80岁可达80%以上.50岁以上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如尿频、夜尿增多、进行性排尿困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并发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血尿、膀胱结石、痔疮、腹股沟斜疝、肾功能衰竭.我院自2004年5月以来,应用经尿路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具有排尿梗阻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8例,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任学红;强永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糖与脑梗死的关系及改善脑梗死预后措施.方法 将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组(A)组18例、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B组)22例和血糖正常组(C组)25例.均采用常规脑梗死治疗方案,同时控制血糖.比较3组患者病情及预后.结果 A组、B组大面积脑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C组(P<0.01),且A组亦高于B组(P<0.05);A组、B组总有效率均低于C组(P<0.01或P<0.05),且A组低于B组(P<0.01).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应严密监测血糖变化,积极控制血糖,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乔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24h平均脉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探讨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74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ABPM)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根据SCA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1例(A组)及非冠心病组53例(B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24h平均脉压(PP);根据脉压结果分为PP>40mm Hg组128例及PP≤40mm Hg组46例,比较2组合并冠心病比率.结果 PP:A组(60.1±9.3)mm Hg,大于B组(26.5±10.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P>40mm Hg组有105例冠心病患者(82.0%),PP≤40mm Hg组有冠心病患者16例(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脉压增大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夏恩波;孔令燕;张仁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药源性高血压是指由于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或者高血压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使血压进一步升高或使本已降至正常的血压出现反跳(再度升高),有的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
作者:鄢艳丽;雷招宝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