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目的 探讨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21例老年患者护理情况及护理经验.结果 121例老年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取得较好的护理质量.结论 根据老年骨科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梁兴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HIFU-2001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上海交大新地实业公司生产),是在体外发射大功率超声经水介质偶合进入人体并在腹、盆腔实体瘤聚焦,焦点处声能大部被吸收转化为热能导致靶区内组织在0.5~1.0s内骤升至70~100℃高温,使肿瘤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焦点区产生瞬间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等导致细胞不可逆的损伤,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目的[1].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2月应用该技术治疗实性原发或继发肿瘤患者104例,共实施治疗1 500余人次,取得良好疗效,具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玉萍;周文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确诊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2例,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每次1吸,每天2次;对照组41例,给予多索茶碱片每次0.2g,每天2次.2组常规给予宣教、戒烟、预防呼吸道感染及氧疗,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肺功能(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症状、肺功能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肺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COPD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结柱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气管、支气管曲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转归.方法 对36例阻塞性气管、支气管曲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进行性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胸部CT无特异性,病变部位主要累及主支气管以上的大气道,抗真菌、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治愈好转率58.3%.结论 阻塞性气管、支气管曲菌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疗方法有待提高.
作者:尹艮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10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在全麻后留置尿管,观察组于术前1d及麻醉前分别对患者进行2次护理干预,置尿管前以利多卡因胶浆进行尿道表面麻醉.对照组按常规导尿.观察2组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观察组苏醒期躁动评分为0分患者44例(88%)多于对照组的29例(58%),且评分为1分、2分、3分的患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全麻后留置导尿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进行局部麻醉有利于减少苏醒期躁动.
作者:孙婧;孙艳美;刘慧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肝硬化患者464例,其中并发糖尿病44例,现就腹水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1]及治疗后腹水吸收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克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对脑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5mg*kg-1*d-1的山莨菪碱静脉滴注,观察2组早期格拉斯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及脑脊液内谷氨酸(Glu)、天门冬(Asp)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G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F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内Glu、Asp含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山莨菪碱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改善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作者:吴定;马和平;李汉军;李小林;尹雪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尤以中老年多见,近年来青年发病率有增高[1]之势.教师和部分科研人员由于工作性质、职业习惯等因素该病发生率很高.教师和某些科研人员工作性质,生活方式、心理压力、生产方式及生存环境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的身体、生活、和精神承受着很大的负担,颈椎同时也变得更为脆弱,致使颈椎的椎体、椎间盘、椎间关节和附近的软组织以及血管逐渐老化,产生病理变化,终形成颈椎病.
作者:周恒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78例(81眼)RV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1眼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21眼,经药物治疗17眼,激光治疗4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58眼,经药物治疗45眼,激光治疗13眼;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2眼,采用药物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单纯药物治疗64眼,有效56眼(87.5%);激光治疗17眼,有效14眼(82.4%).结论 RVO应定期随访观察,在病程中的不同时期,需分别采取药物治疗、激光光凝疗法.
作者:袁宏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364例VBI患者作为观察组,198例正常人作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经颅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经枕窗检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小脑后动脉(PICA),比较2组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VA、BA、PCA、PICA血流速度明显较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A、ACA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采用TCD检测可了解其供血状态,能够为临床及时、准确地提供诊疗依据.
作者:蔡忠凤;贾雪莉;陈凤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胰腺外伤的治疗方法及对其并发症防治.方法 将86例胰腺外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 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胰腺修补术,而观察组则采用部分切除术,对2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治疗预防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胰腺外伤的治疗术式中,部分切除术优于胰腺修补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覃熙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而引起,久病可引多脏器功能衰竭.近年来糖尿病发病呈增高趋势,提高对糖尿病正确认识很有必要.目前基层医护人员,包括患者对糖尿病均有一些误解,具体如下.
作者:李秋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症是发生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一组症状,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1998~2008年收治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毕连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我院消毒供应室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了严格的科学管理,对购进、验收、储存、发放、使用、回收等环节制定了一套科学管理程序,以确保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安全性,杜绝了不良后果,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赵莉莉;朱红波;孟鹃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以急性脑功能损害为临床特征[1],起病急、病死率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近年来,健康教育已受到各国护理界的普遍重视.但我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内容简单,缺乏个体化教育.针对我科特点,对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俊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药氧疗法是传统中医辨证论治规律、药物配伍理论与氧疗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新的医疗方法和技术.近年来医务工作者与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现总结概述如下.
作者:邝慧玲;黄桃园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个遵循临床研究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和理念.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成为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和研究热点.循证医学为如何提高医疗技术,减少医疗事故,节约医疗开支等问题寻找科学合理的依据开辟了新的途径[1],其发展也促进了病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作者:李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讨论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科分娩的产妇83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8例,观察组实施以产妇及其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服务新模式--心理干预服务;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结果 产后抑郁症观察组患病率为2.15%低于对照组的1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预防产后抑郁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作者:崔艳青;韩新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死亡[1].我院于2009年5月21日收住1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该例患儿合并病毒性脑炎,病情凶险,进展快.为救治该患儿,我院要求临床药师参加全院会诊,并实施药学监护.患儿终救治成功,并于5月28日治愈出院.现将该例患儿药学监护过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松;何日东;周甘平;蔡静月;李琼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部队与地方中年人群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分布及个体集聚的差异.方法 选取符合要求的2006~2007年在我部行健康体检的35~60岁的1 121名部队人员为部队组,同期在我部体检的地方同年龄段人群1 578人为地方组,比较2组人群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异常、超质量、肥胖、高尿酸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分布差异,并对2组危险因素个体集聚的差异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部队组的吸烟、高胆固醇、高尿酸、超质量、高三酰甘油、肥胖的比例高于地方组(P<0.05或P<0.01).0、2项危险因素的个体集聚部队组的比例低于地方组,1项、3~5项危险因素的个体集聚部队组的比例高于地方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部队中年人群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分布及个体的集聚状况需在临床防治工作中加以重视.
作者:牛玥;宋丹丹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