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盖立起
我院妇产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行手术2 188例,发生液化7例.与以往手术相比,液化率降低,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提高了住院周转率.既取得了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社会效益.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淑云;赵小华;祁凤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患者血栓前状态变化情况.方法 对23例IMS患者血清P-选择素(P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2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非中间综合征组(AOPP组)比较.结果 IMS组血清Ps、uPA和vWF水平分别为(42.38±14.12)pg/L、(1.68±0.52)μg/L、(164.33±33.16)%;AOPP组分别为(31.57±12 31)pg/L、(1.23±0.41)μg/L、(135.45±31.21)%;对照组分别为(21.62±12.27)pg/L、(0.61±0.42)μg/L、(112.27±31 41)%.IMS组高于对照组和AOPP组(P<0.01或P<0.05);PAI:IMS组为(1.36±0.38)Au/ml,AOPP组为(0.93±0.31)Au/ml,对照组为(0.74±0.29)Au/ml,IMS组低于对照组和AOPP组(P<0.01或P<0.05).结论 IMS患者机体纤溶功能受损,表现为纤溶亢进,其受损程度较AOPP患者重.
作者:黄毅忠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疫苗在预防与控制人类传染性疾病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广泛使用的同时其不良反应也日益暴露.因此,疫苗的不良反应及监测成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关注的一个新的焦点.本文分析了造成疫苗不良反应的原因,总结了其不良反应的各种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际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了较完善的疫苗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作者:苏文全;辛小韵;高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该院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10月-2009年3月该院儿科门诊处方2 400张,对处方中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00张门诊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率为79.1%,其中单独使用占10.1%;二联使用占53.6%;三联使用占15.4%.结论 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率高,剂量偏大,联合用药偏高,并存在不合理用药,个别医师出现滥用抗生素现象,应高度重视并加以改进.
作者:凌青 刊期: 2009年第17期
1 对患者服药的指导1.1 有的患者担心服药时间太长,对身体有危害,有的怕影响体型,加之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感到乏力,精神萎靡,影响工作学习而不愿意服药.此时应指导患者注意用药后的反应,教会他们一些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如服用氯丙嗪等药物的患者,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应让患者注意,由卧位或坐位等做起立动作时,要动作缓慢和自我保护.如药物不良反应较重的时候应及时去当地医院治疗.
作者:侯祖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测定胸腔积液胆固醇、葡萄糖与腺苷脱氨酶的临床价值.方法 明确诊断的胸腔积液患者201例,分为4组:漏出液组24例,炎性渗出液组5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组65例,癌性胸腔积液组59例,检测4组胆固醇、葡萄糖与腺苷脱氨酶的含量.结果 漏出液与炎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的胆固醇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而后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胸腔积液的胆固醇测定不能鉴别胸腔积液的良恶性.癌性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含量明显低于结核性胸腔积液(P<0.01),而癌性胸腔积液的葡萄糖含量显著地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P<0.01).余3组间葡萄糖、腺苷胱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胸腔积液胆固醇、葡萄糖与腺苷脱氨酶的含量对其性质鉴别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秀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肝明目口服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5μm,4.6mm×150mm)进行分离,检测波长231nm,流动相为甲醇-水(20∶ 75),流速1.0ml/min,进样20μl.结果 芍药苷在0.02~0.18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Y=1 6632X+25 366 624,R=0.99997),重现性RSD=0.90%(n=5),回收率为98.56%,RSD为1.0%.结论 该法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完全适合益肝明目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志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30例确诊为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压、主要肾功能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用药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肾功能指标用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袁妍辉;陶樱;孟锦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中草药接骨膏促进大鼠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接骨膏组和治疗组各10只.采用股骨骨缺损的方法复制大鼠骨折模型,连续给药21d.通过X线片检测骨痂和骨小梁的面积、密度和综合强度,并结合骨折愈合组织抗折力试验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磷水平的变化,观察中草药接骨膏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接骨膏组的骨痂和骨小梁的面积、密度和综合强度、骨折愈合组织抗折力,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磷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骨膏对促进骨折愈合具有显著的作用.
作者:李忠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臀肌挛缩症( GM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导致髋关节内收、内旋功能障碍,从而表现出特有步态和体征的临床症候群.1969年Valderrama首次报告,国内由马承宣等在1978年首次较系统地报道,其病理改变为部分臀部肌肉组织发生纤维瘢痕化,伸缩功能障碍[1].我院于2001~2008年间运用手术配合早期功能治疗臀肌挛缩症78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牧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大学生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过度使用网络会影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1].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部分医学院校进行现状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盖立起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2种不同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14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2.9%,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9.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9.3%和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作者:王中凯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高钾血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心源性猝死.现对我院2005年4月-2009年4月CRF合并高钾血症患者52例分析如下.
作者:林夏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尿毒症是肾脏组织几乎全部纤维化,导致肾脏功能丧失的结果.肾脏纤维化是在肾脏损伤早期启动的,所以凡是肾脏疾病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规范治疗,防止尿毒症危重症的发生.尿毒症晚期会引起严重心、脑、肝脏等并发症,因此,尿毒症需要及时治疗.尿毒症治疗的关键是要及时阻断肾脏纤维化,不要等肾脏全部纤维化.
作者:苏华;孙立新;李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药与西药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由于东西方在生产方式、历史传统及语言文化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作为社会文化产物的思维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东方思维以女性模式为特征,西方思维以男性模式为特征[1],通过分析比较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不仅有利于理解中西药学的差异,而且对于展望中西药学的发展方向大有裨益.
作者:张德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20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结果 心绞痛缓解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8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95%高于对照组的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宗贵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NP方案化疗,治疗组30例应用NP方案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2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能减轻NP方案对机体的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作者:戴国光;孔繁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冠心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心理情绪反应密切相关的疾病.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对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既包括有多重危险因素在未来十年发生心血管事件>20%的患心肌梗死的患者,又包括有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或先前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
作者:鲁大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胃癌发病的影响.方法 对106胃癌患者进行胃癌的1∶ 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恩格尔系数、16PF因素A、不成熟防御机制因素为胃癌的危险因素,EPQ 纬度E分、支持利用为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胃癌的发生,行为干预可能成为胃癌防治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素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CSII)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控制血糖的效果.方法 将7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II组)38例和常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II组)32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 CSII组血糖控制达标的天数和胰岛素的用量明显少于MSII组(P<0.01);CSII组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MSII组(P<0.01).结论 CSII是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控制血糖较好的方法.
作者:蒋丽珍;黄惠冰;俞先长;邓创豪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