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锋;谢永煌;唐山
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是指孕周<37周,临产前胎膜自发破裂.发病率约为10%,是足月胎膜早破的2.5~3倍.目前对28~36孕周PPROM的处理原则是在无感染征象的情况下给予期待疗法,延长孕龄,促进胎肺成熟,同时监测感染.胎膜早破发生在28周前由于胎龄过小,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从优生角度看,应终止妊娠,不宜采取保守治疗.
作者:罗文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处理并发症等基础治疗,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尿激酶,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脑梗死,疗效确定,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显著良好,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应用比较安全.
作者:陈绍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为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笔者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 28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香丹注射液联合洛伐他汀胶囊治疗糖耐量减低合并血脂异常的疗效.方法 64例糖耐量减低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给予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洛伐他汀口服,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口服;观察2组餐后2h血糖、血脂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研究组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HDL-C高于治疗前(P<0.05),且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丹注射液联合洛伐他汀在糖耐量减低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治疗中,能平稳降血糖,快速降血脂,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能防止他汀类降脂药造成的肝损伤.
作者:普开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无症状HBV携带者约2.8亿人,而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高发区,感染率达到了10%~15%,即约有1.3亿感染者.CHB是肝癌和晚期肝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临床通过HBV标志物和HBV-DNA及肝功能的检测,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1].本文通过对286例HBV标志物检测中,不同模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HBV复制与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的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晖;张志辉;赵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结合护理工作中的雾化吸入、翻身拍背、教会并协助患者有效的咳嗽、咯痰以及机械吸痰等综合措施[1],可使患者痰液易于排出,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改善,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崔萍;苗玉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我院是一所二级医院,急诊患者中外伤患者较多,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工作中职业安全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常见的被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和血源传播性疾病感染.急诊科护士在高危的环境中工作,易造成职业伤害,因此,加强防护管理,提高防护意识,以减少职业危害,促进健康.
作者:沈祥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康莱特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胰腺癌患者恶病质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晚期肝癌、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给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鸦胆子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体质量和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 A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率、体质量增加率、中医症候显著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莱特治疗中晚期肝癌、胰腺癌可以提高Karnofsky评分、增加体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稳定病情、改善恶病质状况,其效果优于鸦胆子.
作者:吴继萍;李晓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电视胸腔镜技术(VATS)在胸外科领域应用日趋广泛,对于急性脓胸,传统的治疗是胸腔引流,但是早在21世纪初即有专家推荐早期胸膜剥脱治疗急性脓胸,以后不断有多篇报道赞同这一做法[1].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科对28例急性脓胸患者施行VATS,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涛;吴晓云;郑建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分析2008年市售熟肉制品的监测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熟肉制品,测定大肠菌群、沙门菌、金黄色萄葡球菌等.结果 菌落总数和在肠菌群超标,所有的样品均检出沙门菌和金黄色萄葡球菌.结论 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和监测的力度,强化监督职能,避免由于受到污染造成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作者:马玉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玉屏风口服液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9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治疗A组32例,治疗B组34例.对照组愈后未做任何预防治疗;治疗A组愈后肌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B组愈后肌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同时口服玉屏风口服液,并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A组和治疗B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B组总有效率高于治疗A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玉屏风口服液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的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作用强于单用卡介菌多糖核酸.
作者:马艳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早泄是男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殖器官的炎症、前列腺疾病等,其发病率为35%~50%[1].现今,由于性传播疾病的增加导致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伴随而来的早泄问题也呈不断上升趋势.运用前列康贴治疗前列腺炎引起早泄患者98例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李聪华;杨彩风;柳美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二甲双胍作为临床使用多年的降糖药物,由于不良反应和乳酸酸中毒而限制了其应用,近年,随着大量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的大规模的试验而重新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2型糖尿病的治疗多年以来一直以降低血糖为终目标,直到近年众多内分泌专家和学者发现,糖尿病是一种以肥胖为中心的胰岛素抵抗,人们才开始关注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等因素.2001年美国著名的麦卡瑞教授提出了导致2型糖尿病和大血管病变发生是由于游离脂肪酸的脂毒性,其终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的概念.从根本上树立了糖尿病治疗不仅仅是控制血糖升高,而且需要控制代谢紊乱的全新概念.
作者:宋长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动脉血是血气分析的标准血清.然而影响动脉血气标本测定值的因素很多,如肝素的用量、血液的稀释度、气泡等.另外测定时间对血气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收集了90例各类住院患者的血气标本,对测定时间与血气分析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陈庆勇;完燕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诺顿评分是一种压疮发生的评分标准,代表着患者情况与压疮发生可能之间的关系.诺顿评分用于压疮的评估可以对高危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减少压疮的发生.自2008年10月-2009年5月,笔者采用诺顿评分表(以下简称诺顿评分表)对卧床患者压疮发生危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压疮的发生和发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莹莹;冉红;王婷婷;刘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常伴有难治性心力衰竭,且病情反复,治疗极困难.我院呼吸科自2000年1月-2009年1月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132例患者以硝普钠与多巴胺联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志义;王艳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呼吸机在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对43例重度AOPP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按呼吸衰竭发生时间分为:Ⅰ组35例在服用有机磷农药6h以内发生呼吸衰竭;Ⅱ组8例在服用有机磷农药6h之后,患者病情好转,意识清楚之后再出现呼吸费力,呼吸幅度浅,自主呼吸不能维持.结果 43例AOPP患者脱机成功痊愈出院40例(93.02%).死亡3例均为Ⅰ组患者.Ⅰ组存活32例完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0.5~53h,平均上机时间21.5h,均为一次脱机.Ⅱ组8例完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14h~9d,平均上机时间为52h,有2例行2次插管,1例行3次插管.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关键,急救成功与其时机选择及合理应用密切相关.
作者:陈军;岑斌;晏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实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Ⅱ部)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 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具有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
作者:郑淑艳;马艳玲;周莹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组常见疾病,多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其次为口腔黏膜和肌肉.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激光、放射、激素、硬化剂、平阳霉素、手术等.铜针治疗血管瘤自1992年在国内开展以来,因具有疗效好、痛苦小、方法简便易行,可少或无影响外貌和功能、出血少等优点 ,成为近十余年治疗难治性血管瘤的常用手段[1].我院是在国内较早开展铜针栓塞治疗的单位之一,自1992年以来,我科治疗海绵状血管瘤182例,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对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何瑞菊;郑志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支气管镜作为诊断和治疗肺、支气管疾病的重要工具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对机体功能有一定影响[1],接受此项检查和治疗的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如何减少由于气管镜局部刺激导致的不良反应,使检查和治疗过程更加平稳,从而减少患者对于检查和治疗的恐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减少与此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笔者认为除了检查前严格审查患者的机体功能状况、充分的局部麻醉、医师娴熟的技术、密切的术中监护,配合护士在检查前和整个检查过程的人文关怀也不可或缺.现汇报心得如下.
作者:张美蓉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