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相华;李海玲;乔娟;赵后锋;徐铁军;葛宝君;胡燕;刘欣;孙国仁;孙宝蓉;耿德勤
多项研究表明,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1].相当数量的研究生虽然未达到疾病临床诊断标准,但已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心身症状,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很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为精神障碍或心身疾病.
作者:徐小童;毛富强;刘霞;孙凌;周天红;张泽鸿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Val66Met功能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按照美国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入组340例抑郁症患者,其中280例完成12周抗抑郁剂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定抑郁严重程度和治疗疗效,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及生活事件量表(LES)分别评定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及发病前应激事件刺激量,采用Illumina GoldenGate定制芯片分析患者BDNFVal66Met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抑郁症未痊愈组患者中男性比例显著高于痊愈组(P=0.008).痊愈组BDNF Val66Met基因型分布(AA:AG:GG=28:79:40),等位基因分布(A:G=135:159)与未痊愈组中基因型分布(AA:AG:GG=29:81:23)和等位基因分布(A:G=139:127),经性别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分为首发患者和复发患者,均未发现BDNF Val66Me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儿童期创伤问卷及生活事件量表分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和LES社交问题分值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抑郁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HDRS基线分值及精神疾病家族史进入回归方程,是抗抑郁剂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BDNF Val66Met基因型及各量表赋值交互作用对抗抑郁剂疗效影响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伴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抑郁症状严重、年龄较大的男性抑郁症患者近期疗效差,但BDNF Val66Met功能基因多态性、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相互作用不是抗抑郁剂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史艳艳;袁勇贵;侯钢;徐治;浦梦佳;张玉梅;王从杰;刘哲宁;王传跃;张志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肌醇3-激酶(PI3-K)途径中蛋白激酶B1(PKB1)基因多态性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CNV检测指标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重性抑郁障碍患者91例和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65例.2组均于入组当日检测其P300及CNV数据.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样本的PKB1基因多态性.分析重性抑郁障碍及正常对照组间P300、CNV均数差异.比较PKB1 SNP基因型间P300及CNV指标均数的差异.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P300为P2潜伏期延长(P<0.05);P3a、P3b及P3波幅均明显减低(P<0.01);CNV则为B波幅明显减低(P<0.01)、RT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0.01).②重性抑郁障碍患者P300指标在PKB1基因rs3001371含C等位基因的C/C及C/T合并组与TT组间有统计学差别.C/C及C/T合并组P3a、P3b及P3波幅[分别为(5.93±2.35)μV,(6.51±3.00)μV,(6.27±2.43)μV],低于TT基因型组[(分别为(7.45±2.19)μV,(8.63±3.57)μV,(8.04±2.57)μV],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rs3001371基因型间CNV的指标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PKB1基因rs3001371多态性与P300主成分波幅相关联,提示遗传因素对重性抑郁障碍记忆及认知功能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李莉;孙宁;郭晋政;李爱萍;张星亮;韩晋文;李永红;张克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关于抑郁情绪的发生问题,Beck认为负性认知是抑郁情绪产生的基础[1].在对抑郁的认知研究中,一些学者发现抑郁和选择性注意有关.抑郁个体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这是抑郁症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另外,Beck还认为抑郁者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可能与其设置了过高的目标有关.但并非所有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
作者:付春江;陈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夫妻心理健康与婚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P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84对夫妻进行测评.结果 (1)丈夫MPS夫妻冲突再子得分[(10.85±5.02)分],低于妻子得分[(11.66±5.6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丈夫SCL-90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5因子分[分别为(1.44±0.50)分,(1.57 ±0.54)分,(1.50±0.52)分,(1.46±0.54)分,(1.38±0.55)分]低于妻子得分[分别为(1.52±0.54)分,(1.66±0.58)分,(1.59±0.59)分,(1.55±0.58)分,(1.47±0.59)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个体的MPS各指标与自己的以及配偶的SCL-90各因子及总分之间都有显著相关(r=-0.372~0.239,P<0.01).结论 夫妻对婚姻生活质量的感受相似;丈夫的心理健康好于妻子;个体的婚姻生活感受不仅与自身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且与配偶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
作者:贾黎斋;王宇中;赵山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2008年我国5~14岁城乡儿童的死亡原因.方法 利用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病伤死亡原因和人口指标部分资料对5~14岁儿童的疾病相关指标和死因进行描述,进行城乡儿童的比较.结果 农村5~14岁儿童的住院率(23.0‰,12.1‰,χ2=255.584)、2周患病率(79.8‰,63.9‰,χ2=142.446)、2周就诊率(95.6‰,68.1‰,χ2=376.954)、慢性病患病率(9.0‰,7.0‰,χ2=18.941)均高于城市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先天疾病是我国5~14儿童的前3位死亡原因.在致死的诸多损伤中毒疾病中,淹死是首位死因,交通事故占第2位;自杀是城市儿童的第4位死亡原因,城市女生的第2位死亡死因.结论 我国2008年5~14岁城乡儿童的高危死亡原因相同,但各疾病对儿童的死亡威胁程度,有城乡和性别差异.
作者:耿庆山;刘贵浩;薛允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伴人格障碍者与不伴人格障碍者病情缓解期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差异.方法 对72例缓解期抑郁症患者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和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进行评估,根据PDQ-4测查结果将被试分为人格障碍组(20例)和无人格障碍组(31例),分析2组间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差异.结果 人格障碍组中DAS总分和脆弱性、吸引与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自主性因子分[分别为(142.40±20.68)分,(16.55±3.76)分,(16.35±5.45)分,(18.35±4.15)分,(17.90±3.55)分,(18.85±5.72)分,(18.25±4.82)分,(20.75±5.54)分],均高于无人格障碍组[分别为(113.61±19.08)分,(13.71±2.88)分,(12.45±2.87)分,(12.55±3.60)分,(13.90±3.72)分,(14.68±3.51)分,(14.16±4.12)分,(15.81±4.7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缓解期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与人格特点有关,伴有人格障碍者其功能失调性认知较不伴人格障碍者明显.
作者:张振清;王希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关于抑郁症发病的可能机制主要有单胺耗竭假说、神经可塑性假说、HPA轴功能亢进假说、细胞因子假说、受体假说和第二信使失衡假说等.有众多的研究表明,脑内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在抑郁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许多动物实验也提示了脑内IL-1β和腺苷在行为性抑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如IL-1β介导利血平致大鼠行为性抑郁的过程[2]、腺苷A2A受体介导IL-1β的致大鼠行为性抑郁作用[3]等.本文对于腺苷A2A受体在IL-1β致抑郁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曹龙龙;黄庆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探讨人脑对卡通表情自动加工的脑电生理机制.方法 受试者为16名健康人(男7,女9).要求受试者观看卡通表情图片并计数靶刺激绿色图片的呈现次数,而忽略非靶刺激红色图片(包括作为标准刺激的中性表情及作为偏差刺激的情绪性表情).记录32导脑电,对受试者的视觉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波幅进行分析.结果 (1)MMN1:波幅分另为(-0.570±0.076)μV(TP7/TP8)、(-0.840±0.119)μV(A1/A2)、(-1.199±0.105)μV(T5/T6)、(-1.184±0.102)μV(O1/O2).波幅的电极位置主效应显著(F(3,45)=8.340,P<0.05).方向与半球存在交互效应显著(F(1,15)=11.977,P<0.05).(2)MMN2:波幅分别为(-0.469±0.126)μV(TP7/TP8)、(-1.014±0.255)μV(A1/A2)、(-1.071±0.182)μV(T5/T6)、(-0.915±0.178)μV(O1/O2).方向主效应差异有显著性(F(1,15)=7.232,P<0.05),且方向与表情交互效应显著(F(1,15)=6.458,P<0.05),方向与半球交互效应显著(F(1,15)=11.907,P<0.05).结论 人脑对正、负性卡通表情均可进行自动加工,而负性表情自动加工较正性表情更强;表情信息自动加工存在右侧偏侧化效应.
作者:常翼;许晶;史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整体性评估而产生的体验[1].价值观是主体对客体价值的选择倾向,以信念的方式,稳定持久地存在于个体或群体的认知系统中.价值观一旦对个人认识与行为具有经常的导向性,它就叫做价值取向,也就是价值观对个人行为有定向作用[2].
作者:王悦;赵翠霞;高峰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肺癌是死亡率增长快的恶性肿瘤[1-2].疾病不确定感是指当疾病引起相关刺激时,患者会对刺激的构成和含义进行归纳和认知.当个人无法归纳这些事件的含义时产生[3],它将干扰肺癌患者寻求与疾病相关信息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疾病不确定感理论现已广泛地被应用在对癌症、心脏病和各种慢性疾病人群的研究[4-5],但目前国内针对肺癌患者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研究调查了280例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的整体状况,并分析不同特征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状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乐之;李艳群;邓露;梁敉宁;沈若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可塑性相关基因-1(plasticity related gene 1,PRG-1)在反复惊厥大鼠大脑皮质中的动态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三氟乙醚使新生第6天的SD大鼠呈现反复惊厥状态,每天持续30min,连续6d,分别于末次惊厥后3h,12h,48 h和14d取大脑皮质,并每个时间点设未做任何干预对照组,用免疫印迹方法观察PRG-1蛋白表达.结果 末次惊厥后3 h,12h,48 h、14d大脑皮质可塑性相关基因-1的表达,对照组分别为1.363±0.742、1.278±0.687、0.763±0.374、1.004±0.113,实验组分为1.818±1.093、1.562±0.782、1.024±0.510、1.378±0.279.3 h、12h、48 h大脑皮质PRG-1的表达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t=0.843,0.668,1.011,均P>0.05).14d大脑皮质PRG-1的表达,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041,P<0.05).结论 PRG-1在新生大鼠反复长程惊厥后的远期表达增多,提示参与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肖倬君;倪宏;王浙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大五人格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简式Tuckman拖延量表(TPS)和大五人格量表简版(NEO-FFI)对4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拖延总分为(48.51±7.66)分,89.4%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表现.男女生[(47.95±7.84)分,(48.95±7.43)分]、是否独生子女[(48.64±7.49)分,(48.45±7.81)分]和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拖延行为上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大五人格五因素中,拖延与神经质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r=0.235,P<0.01),与外向性(r=-0.180,P<0.001)和严谨性(r=-0.198,P<0.01)存在显著性的负相关.大五人格的神经质、外向性、严谨性三个因素可在14.0%的程度上解释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变异.结论 拖延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高神经质、低外向性和严谨性的个体更易拖延.
作者:肖蓉;骆云锋;林倩;楚翘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应激是指个体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出现的综合性应答状态;过度应激是导致老年痴呆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常见的特异性应激源包括束缚应激、低血糖症、疼痛等.应激中主要有两个轴,即交感-肾上腺髓质轴(SAM)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副交感神经系统(PNS)也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祥翔;谭兰;张兆然;丁宝国;崔焕礼;沈立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1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168所;高职院校招生283万人,已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50%,在校学生达到861万人[1].
作者:黄卫明;姚琼;凌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临床常见的具有极大破坏性的急症,有超过一半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约2%的普通人群伴发有TBI相关的认知、行为、情感和机能障碍[1].TBI的严重程度不等,一般轻度TBI即可伴随急性生理学变化,至少可以引起机体认知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一般在损伤后3个月内消退.
作者:孙涛涛;贾少微;胡疏;樊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皮层功能优化整合训练,已被作为一种注意力训练方法应用于军人和执行特种任务人群的射击训练中,该注意力训练法融合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学说和注意双加工理论,虽然,皮层功能优化整合训练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该训练法的实践应用情况却未见任何文献报道.本研究首次将该训练方法引入射箭项目中,对皮层功能优化整合训练在射箭项目中的训练特点作初步探讨.
作者:刘爱丽;严进;高丽;戴睛晴;全志伟;唐云翔;郑樊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流动儿童是指6~14岁随父母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我国现有流动儿童约2000万人[1],多数儿童就读于城市中的打工子弟学校.因其学习环境不稳定,生活水平低,无法享受城市儿童的待遇,出现了较多心理行为问题.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2],关于社会支持在儿童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3].而流动儿童的特殊性表明他们主观评价的父母感情和生活满意度对其心理健康也有很重要的影响[4].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家庭因素与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为提高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王薇;罗静;王毅;高文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慢性脑缺血损伤是多种慢性脑血管病共同的病理过程,可导致神经中枢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和认知功能障碍[1-2],已有研究从病理形态学的角度证实慢性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的损伤缺失[3-5].磁共振波谱(MRS)技术,可以在体、无创性地针对脑血管病的组织细胞代谢水平、生化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反映脑血管疾病的机能变化和演变进程.本研究运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体检测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总体活性状态,旨在从生理机能学的角度探讨慢性脑缺血的损伤机制.
作者:舒细记;柳威;周红艳;李艳;陈艳华;艾永循;赵虎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