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PCI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宁;王喆

关键词: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 氯吡格雷抵抗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2例,均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常规治疗,服药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采用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分析仪测定,并根据所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敏感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43例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32.58%,且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明显低于敏感组(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高空腹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cTnI和高三酰甘油与氯吡格雷抵抗有明显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接受常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经PCI术的冠心病患者32.58%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高空腹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均可影响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
白求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微炎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微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CRP、TNF-α、IL-6、IL-17、IL-2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炎症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两组治疗前血BUN、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ESRD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相对于单纯血液透析可有助于清除血内炎症介质,改善微炎症状态和肾功能.

    作者:陈锦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进攻战斗中卫勤分队协同应把握的要点

    未来进攻战斗将向全纵深、多方位、立体化的方向发展,武器装备更先进,杀伤破坏效能更强、战场救治趋于复杂化,这些都为卫勤保障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随着未来作战力量规模小型化和力量编组合成化的发展,进攻战斗中步兵分队通常会得到卫勤分队的加强,认真研究步兵分队与卫勤分队的协同方法,对于提高卫勤保障效果,降低战损率,保证作战任务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劲松;李春英;张克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因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于我院就诊的84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予巴曲酶治疗,观察组42例联合疏血通注射液,14 d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及Hcy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数值更低(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32/42),观察组92.86%(39/42),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吕晓逵;刘国焰;吴海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阴道彩超与腹部彩超诊断瘢痕子宫妊娠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阴道彩超与腹部彩超诊断瘢痕子宫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瘢痕子宫妊娠患者70例,分别经腹部彩超(对照组)与经阴道彩超(研究组)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确诊率.结果 研究组确诊率为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86%(P<0.01).67例经阴道彩超确诊的患者中,孕囊型17例、蜂窝型13例、混合型37例.结论 对瘢痕子宫妊娠诊断,经阴道彩超检查能够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加上能够直观观察到患部的实际情况,因而更有助于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陈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行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胸腹膜真空袋体位固定术,观察组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右、前后和头足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均能减小一定的摆位误差,但观察组的摆位误差以及无论受到呼吸运动影响大小如何,均能大程度的减小误差,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应用于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不仅能减小摆位的误差,还能提高放疗提高精准度,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司小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和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经纵裂入路、额下入路两种显微切除术对鞍结节脑膜瘤的治疗效果、预后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纵裂入路组(46例)和额下入路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效果均良好,纵裂入路组有效切除总有效率为91.30%,额下入路组切除总有效率为86.9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且纵裂入路组明显高于额下入路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纵裂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额下入路组(P<0.05).结论 经纵裂入路、额下入路两种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均有明显疗效,但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能较好地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作者:林锦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尿病酮症患者血糖水平与心肌酶、淀粉酶等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患者血糖水平与心肌酶、淀粉酶等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糖尿病酮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酮症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无酮症糖尿病患者56例(无酮症组),对比两组患者心肌酶、淀粉酶等标志物的差异,并分析其与酮症患者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 与无酮症组相比,酮症组患者肌酸磷酸激酶(CK)、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升高,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酮症组患者淀粉酶、甘油三酯及血钾明显升高,血钠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酮症患者血糖水平与心肌酶、淀粉酶等标志物相关性较强,辅以影像检查可提早诊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作者:申露;胡冰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清金制木法治疗呛咳80例效果观察

    呛咳,因呛而咳,属于特殊类型的咳嗽,外感咳嗽经久不愈、内伤均可导致.典型症状为患者突然自觉有气上冲咽喉,咽痒或不痒,继发连续性干咳,或有痰但少量,或呈泡沫样痰,急促而短,呈现阵发性[1].本病西医止咳祛痰、消炎、抗过敏等往往疗效不理想,一般病程较长,7 ~30 d或更长.笔者临床应用刘保和老师呛咳饮[1]加减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需手术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83例,其中行腔镜手术者41例(腹腔镜组),行开腹术者42例(开腹组),分析手术患者临床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腔镜组患者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或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效果明确,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段永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目的 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将7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研究组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及2周时NIHSS、GCS、ADL评分及血清VEGF和MMP-9含量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IHSS评分治疗1周及2周时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研究组GCS评分治疗1周及2周时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l);研究组ADL评分治疗1周及2周时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清VEGF和MMP-9含量治疗1周及2周时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VEGF和MMP-9水平,值得研究.

    作者:杨建;李鹏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前方牵引器治疗骨性前牙反(牙合)的效果探究

    目的 评估前方牵引器治疗骨性前牙反(牙合)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38例进行研究,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对相关数据、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前方牵引器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牵引结束后,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偏近中或中性关系恢复,面中1/3凹陷改善;治疗后患者SNA、ANB均优于治疗前(P<0.01),但SNB与治疗前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前方牵引器治疗骨性前牙反(牙合)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完整肠系膜切除术用于Ⅲ期结肠癌的近远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目的 探讨Ⅲ期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完整肠系膜切除术(CME)的近远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Ⅲ期结肠癌患者86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腹腔镜CME组)45例和对照组(开腹CME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局部复发率及3年后生存率.结果 观察者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年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腹腔CME手术治疗Ⅲ期结肠癌,能减少术中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局部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沙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给药方式在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针对不同的给药方式对于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接受置管溶栓治疗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同效果展开分析和总结.方法 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行以间断冲击疗法,对照组行以持续泵入疗法,分析两组溶栓前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过不同的给药方式治疗,研究组D-二聚体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置管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治疗的给药方式,选择间断冲击的方式要明显好于持续泵入,值得推广.

    作者:祖旭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 分析综合治疗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58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各2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实行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综合治疗组则实行综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综合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综合治疗组患者的Wards三角区、股骨大转子和股骨颈骨密度等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 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促进钙质吸收、止痛、性激素替代及体内钙代谢调节等综合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可以使患者的骨密度得到有效改善,其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值得医疗工作者高度重视.

    作者:卢建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展开研究讨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探查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内异症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因子宫肌瘤或卵巢良性肿瘤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80例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检测内异症和无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VEGF、TNF-α水平,研究上述指标与内异症的分期(rAFS)的相关性及VEGF含量与内异症组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相关性,探讨内异症发病原因.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腔液中VEGF、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rAFS分期下腹腔液中VEGF、TNF-α的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且两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此外,观察组患者的VEGF水平与月经周期呈现周期性变化,尤其在月经期时达到高峰.结论 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内异症发生发展和相关病因,为临床医师选择更新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造福更多内异症患者,发展前景乐观.

    作者:梁小玲;林文英;刘琼珊;陈曼娜;王少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血糖异常人群血脂、血糖及动脉硬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血糖异常人群血脂、血糖及动脉硬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糖异常者120例,随机分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1年后观察血脂、血糖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肱指数(AB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组TC、TG较干预前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干预后干预组体重指数(BMI)和空腹血糖(FPG)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干预后干预组baPWV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 <0.05);ABI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善血糖异常人群的血脂、血糖及动脉硬化程度.

    作者:韩静;李亚伟;翟书梅;卢宝金;王兆奇;苏瑞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变化观察及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经大量输血治疗的肿瘤患者,共64例.分别在大量输血前后检测其血清Ca++、血清K+、血清Na+、血浆纤维蛋白(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 输血后,本组患者PT、APTT、TT均高于输血前,FIB低于输血前(P<0.01);输血后,本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P<0.01);输血后,本组患者Ca++、K+均降低(P<0.01);但输血前后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大量输血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降低,且能影响部分血清电解质指标,需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邢智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研究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经单、双侧椎弓根穿刺方法,评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PKP治疗OVCF患者资料,共98例.其中单侧穿刺组(以下称“单侧组”)70例,双侧穿刺组(以下称“双侧组”)28例.统计两个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以及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和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分析每项指标的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98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两种术式中,单侧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次数均少于双侧组(P<0.01);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的高度均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患者疼痛VAS评分及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方面,两组组均疗效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双侧穿刺PKP治疗OVCF,各有优势,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种方式在增加椎体前缘高度、术后症状改善方面无明显不同.双侧穿刺方法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较单侧组多.

    作者:邱华骥;余兰伟;李良华;韩大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早期颅骨修补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8例临床资料,按照颅骨修补时间不同将患者分成早期组和晚期组,各39例;早期组在去骨瓣减压术后6~8周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晚期组在去骨瓣减压术后≥13周实施颅骨修补术,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晚期组(P<0.05);治疗后30 d早期组GO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晚期组(P<0.01).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更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李国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将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术前ODI评分与对照组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均改善较明显,但观察组患者OD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传统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多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志强;吴若丹;白云鹤;周三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白求恩医学杂志

白求恩医学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