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康复的效果分析

王丽婵;张素芬

关键词:护理干预, 小儿手足口病,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为99.0%,高于对照组的90.0%(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
白求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焦虑分级及癌因性疲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癌因性疲乏得分为(32.16±7.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0.68±8.61)分(P<0.01);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及癌因性疲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翠梅;胡梅荣;王翠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恩度联合FOLFOX化疗治疗结肠癌术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FOLFOX化疗治疗结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28例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FOLFOX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总体生存期.结果 观察组化疗有效率67.65%,高于对照组的43.33% (P <0.01);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81.67% (P <0.05).两组患者Ⅲ、Ⅳ级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生存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采用恩度联合FOLFOX化疗,有助于临床效果及总体生存期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明珠;邱光明;焦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HIF-1α、ToPo-Ⅱ、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d)、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病变组织及边缘乳腺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对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HIF-1α、Topo-Ⅱ、Ki-67进行表达.结果 HIF-1α、Topo-Ⅱ、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0%、70.00%、90.00%,正常乳腺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M分期Ⅱ~Ⅲ期、组织学分级Ⅱ~Ⅲ级、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 、Topo-Ⅱ、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TNM分期Ⅰ期、组织学分级Ⅰ级、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HIF-1α、ToPo-Ⅱ、Ki-67呈现高表达,与肿瘤增殖及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郑怀;石学林;黄广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50例剖宫产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路径.方法 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50例剖宫产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包括心理疏导,患肢评估及护理,生命体征监测,肺栓塞预防,用药观察护理,产后病情观察等.结果 50例患者下肢不同部位腿周差治疗后双腿膝关节下10 cm处腿围差和双腿膝关节上15 cm处腿围差均较治疗前缩小.彩超复查,50例患者下肢静脉再通或部分再通,侧枝循环形成.50例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肺栓塞、用药相关的出血、产后并发症等.结论 剖宫产术后并发静脉功能血栓原因复杂,护理工作需要系统严密的观察,专业的产科护理知识与静脉血栓护理知识,可以避免发生大面积肺栓塞、凝血异常所致出血妊高症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等,对产后焦虑抑郁等严重的并发症进行治疗护理,获得较满意的治疗康复效果.

    作者:范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24 h阻抗-pH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内反流的严重程度和反流物性质,探讨酸反流是否为难治性GERD形成的关键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难治性GERD患者60例,观察组为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症状未缓解的难洽性GERD患者30例,对照组为经PPI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的GERD患者30例.两组患者均行24 h阻抗-pH监测,并分析讨论.结果 两组酸反流次数均控制在较低水平;观察组患者24 h弱酸反流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气体反流和液气混合反流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难治性GERD的形成原因主要为弱酸反流,弱酸反流会刺激患者胃食管,加重反流症状感知.

    作者:梁祎雯;徐永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5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49例早产儿纳入本次研究,列为观察组,与同期出生的52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对比.对照组实施常规喂养,观察组实施微量喂养,观察两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及体格生长情况.结果 两组出生时、出院时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出生时、出院时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两组出生时身高、体重、头围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出生时身高、体重、头围均低于对照组(P<0.01);出生6个月时,两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身高、体重及头围增长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提升营养吸收效果,促进体格生长发育,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欧伟明;张菊弟;张金凤;林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产妇产后恶露不尽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产妇产后恶露不尽的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恶露排净时间和子宫复旧情况,以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平均恶露排净时间为(13.27±3.3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62±3.6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7.89,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恶露不尽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7.30,P<0.01);观察组产妇子宫复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加快产妇子宫复旧,从而缩短产妇产后恶露持续时间,降低产后恶露不尽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建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 (P <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等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何斯;田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与肠扭转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腹症肠套叠与肠扭转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治的72例肠套叠、102例肠扭转小儿急腹症患儿临床资料,对确诊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肠套叠患儿在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83%,90.28%患儿长轴切面上呈“套筒”征、短轴切面上呈“同心圆”征;肠扭转患儿在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4.31%,78.43%患儿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轴旋转形成“漩涡征”者,旋转度数270 ~720°,包块位置血流呈现蓝红相间的环绕血流征象.结论 小儿急腹症肠套叠与肠扭转临床症状表现相似,但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表现各有特点,肠套叠表现为“套筒”征、“同心圆”征,肠扭转表现为“漩涡征”,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许杨明;蔡艳;李为莲;张秋月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每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每晚)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指标有明显降低(P<0.01),TG和HDL-C变化不明显;观察组患者TC、HDL-C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肺心病合并高血脂症中给予患者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和肺动脉高压,安全度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贵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研究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的30例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晚期NSCL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3.33% (4/30)、53.33% (16/3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3.1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脊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均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其中≥3级粒细胞减少6例(20.00%),≥3级白细胞减少6例(20.00%),≥3级血小板减少3例(10.00%),≥3级消化道反应3例(10.00%),≥3级贫血1例(3.33%).结论 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时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克罗米芬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克罗米芬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月经周期治疗后同时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在克罗米芬治疗同时加服六味地黄丸.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卵泡数目、卵巢体积、雄激素(T)、促黄体生成素(LH)较治疗前下降(P<0.05),子宫内膜厚度与雌二醇(E2)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E2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 <0.05或P<0.01);观察组排卵周期率及受孕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克罗米芬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有助于改善受孕环境,提高排卵率及受孕率.

    作者:刘惠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康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为99.0%,高于对照组的90.0%(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丽婵;张素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茶碱缓释片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采用茶碱缓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均依据临床表现进行常规扩张支气管类及糖皮质激素类等药物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茶碱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并对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OPD采用茶碱缓释片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海桂;高洁;朱志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上颈椎损伤中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上颈椎损伤中使用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上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常规CT和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诊断,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60例患者中,确诊为骨折70处,其中寰椎爆裂性骨折16处,枢椎齿状突骨折26处,枢椎椎体骨折16处,枢椎椎弓骨折12处;脱位19处,均为寰枢关节脱位.X线片检查发现骨折36处,漏诊24处(40.00%);脱位10处,漏诊9处(47.36%);常规CT检查发现骨折50处,漏诊20处(28.57%);脱位11处,漏诊8处(42.11%);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骨折69处,漏诊1处(1.43%);脱位19处,无漏诊.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准确性为(98.88%)明显高于X线平片(51.69%)和常规CT(68.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患者的骨折、脱位情况,建议在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中采用.

    作者:傅俊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60例.甲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乙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谷维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是一种值得临床普及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成伟;韩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6例分析和预防

    目的 探讨与分析36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化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 36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出现脂肪液化患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分析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36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康复.随访结果显示,切口均愈合完好,无复发案例.发生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有:肥胖、糖尿病、高龄、合并症、电刀使用不合理、切口清理不及时等.预防脂肪液化的措施有:提高手术水平、合理使用电刀、积极治疗合并症等.结论 经过及时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术后切口脂肪化现象,应重视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预防脂肪液化现象的发生.

    作者:梁敏;叶兆媛;余雪霞;冯为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运用品管圈提升出入量记录单记录的准确性

    目的 查找出入量统计过程中的误差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出入量统计准确性,保证医生准确判断病情.方法 成立提升出入量统计准确性品管圈,对心外科2014年1~3月出现的15次统计错误进行了误差发生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优化出入量记录单,规范统计方法.结果 通过3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对2014年7~9月60例记出入量数据进行监控,无误差,与同年1~3月误差3%对比,效果显著.结论 品管圈管理模式解决了长期以来出入量统计存在误差的现象,得到了医生的充分认可,同时增强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也增强了科室团队精神.

    作者:刘新凤;王亚丽;任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硫酸镁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早产胎膜早破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早产胎膜早破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盐酸利托君.观察两组疗效、宫缩抑制时间及延长妊娠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 (44/4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91% (35/4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官缩抑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而延长妊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硫酸镁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能够提高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的疗效,缩短宫缩抑制时间,延长妊娠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德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B超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B超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8月使用B超定位指引下进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新生儿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2014年1~12月行常规脐静脉置管术的新生儿90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置管情况.结果 观察组60例中,置管成功52例(86.7%),失败8例(13.3%);52例置管成功新生儿中,43例置管于T8~9,3例置管于T7,6例置管于T10.对照组90例中,置管成功63例(70.0%),失败27例(30.0%);63例置管成功新生儿中,31例置管于T8~9,9例置管于T7,16例置管于T10,7例置管于T11;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置管失败因素与脐静脉壁纤薄及早产密切相关.结论 B超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置管精确度,降低新生儿X线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龙魂;王涛;许锦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白求恩医学杂志

白求恩医学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