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观察

时建明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伊立替康, 疗效,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研究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的30例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晚期NSCL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3.33% (4/30)、53.33% (16/3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3.1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脊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均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其中≥3级粒细胞减少6例(20.00%),≥3级白细胞减少6例(20.00%),≥3级血小板减少3例(10.00%),≥3级消化道反应3例(10.00%),≥3级贫血1例(3.33%).结论 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白求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康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为99.0%,高于对照组的90.0%(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丽婵;张素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二甲双胍结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结合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的12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达英-35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LH)、血清总辜酮(T)和卵泡刺激素(FSH)及排卵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H、T和FSH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的LH、T和FSH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卵率为3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2.5%少于对照组的31.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二甲双胍结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改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学英;林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恩度联合FOLFOX化疗治疗结肠癌术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FOLFOX化疗治疗结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28例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FOLFOX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总体生存期.结果 观察组化疗有效率67.65%,高于对照组的43.33% (P <0.01);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81.67% (P <0.05).两组患者Ⅲ、Ⅳ级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生存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采用恩度联合FOLFOX化疗,有助于临床效果及总体生存期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明珠;邱光明;焦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效果以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1周、6周以及12周,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同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观察组治疗后呼气流量峰值(PEF)占预计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改善了临床效果,加速了患儿的恢复,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潘云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73.9% (P <0.05);治疗1年后,除对照组白蛋白(ALB)外,两组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肝功能各项指标及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均有好转,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HBV-DNA表达水平,提高患者肝功能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月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HTS)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收治的HTS患者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进行分组,以42例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患者为观察组,42例未发生急性肝功能损害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其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情况及治疗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ALT、AST、ALP、GGT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重度休克、休克持续时间>6h、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及死亡患者比率分别为26.19%、23.81%、30.95%及14.29%,同对照组的9.52%、7.14%、30.95%及2.38%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HTS患者病情急重,需给予有效、科学方法进行救治,及时纠正休克,而HTS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患者死亡率更高,ALT、AST等生化指标对于肝损伤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因此在入院后需及时进行肝功能检查,并在救护过程中重视肝功能保护.

    作者:彭佑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014年6~12月收治的24例为对照组,2015年1~6月收治的2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腹腔镜辅助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

    作者:孙敏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579例开颅手术患者及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颅内感染的因素,并对出现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579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152例,感染率为9.63%.其中手术时间>4h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率明显高于≤4 h者(P<0.05);留置引流管、急诊、患有基础疾病、切口脑脊液漏和手术后白蛋白≤35g/L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率高于未留置引流管、择期手术、无基础疾病、无切口脑脊液漏和手术后白蛋白> 35g/L的患者(P<0.01).结论 导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为手术时间>4h、留置引流管、急诊手术、有基础疾病、切口有脑脊液漏和手术后白蛋白≤35 g/L等,避免上述因素和加强管理可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向世清;陈建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两种可切削陶瓷椅旁CAD/CAM临床修复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两种可切削陶瓷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将160例牙体缺损患者根据CEREC操作流程进行修复体设计与制作,共计228个.完成3个月及6个月后,按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协会评价标准(USPHS)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陶瓷修复体各指标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绝大部分修复体各指标评价均达A级,表现良好.ENAMIC弹性瓷在修复空间有限、制备量不足及对黯存在金属黯面修复体的病例中表现更为出色.结论 两种可切削陶瓷椅旁CAD/CAM对牙体缺损的修复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碧霞;陈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77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总满意率为94.87%,对照组为78.9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 IBS-C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和谐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三种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三种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13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44例.甲组实施经输尿管镜取石术,乙组实施经肾镜取石术,丙组实施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甲组与乙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丙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丙组,甲组明显比乙组住院时间短;甲组术后3d与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明显低于乙组和丙组;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临床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患者,应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结石体积小且位置低时宜采取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结石临近肾盂或并发有严重肾积水时宜采取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穿刺风险大或经输尿管镜碎石术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不佳的患者宜采取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

    作者:蔡海泉;侯贤琼;陈新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50例剖宫产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路径.方法 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50例剖宫产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包括心理疏导,患肢评估及护理,生命体征监测,肺栓塞预防,用药观察护理,产后病情观察等.结果 50例患者下肢不同部位腿周差治疗后双腿膝关节下10 cm处腿围差和双腿膝关节上15 cm处腿围差均较治疗前缩小.彩超复查,50例患者下肢静脉再通或部分再通,侧枝循环形成.50例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肺栓塞、用药相关的出血、产后并发症等.结论 剖宫产术后并发静脉功能血栓原因复杂,护理工作需要系统严密的观察,专业的产科护理知识与静脉血栓护理知识,可以避免发生大面积肺栓塞、凝血异常所致出血妊高症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等,对产后焦虑抑郁等严重的并发症进行治疗护理,获得较满意的治疗康复效果.

    作者:范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二次妊娠产妇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新生儿结局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瘢痕子宫二次妊娠产妇90例,依据人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实施周基杰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比两组新生儿结局及产妇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手术情况: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总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②术后并发症: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切口撕裂、盆腔粘连、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③新生儿结局:两组新生儿均未死亡,且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基杰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能改善瘢痕子宫二次妊娠母婴结局,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具有显著优势,既可减少产妇并发症,促进其术后恢复,也可利于胎儿娩出,减少新生儿窒息,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桂芬;何丽娟;何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B超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B超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8月使用B超定位指引下进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新生儿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2014年1~12月行常规脐静脉置管术的新生儿90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置管情况.结果 观察组60例中,置管成功52例(86.7%),失败8例(13.3%);52例置管成功新生儿中,43例置管于T8~9,3例置管于T7,6例置管于T10.对照组90例中,置管成功63例(70.0%),失败27例(30.0%);63例置管成功新生儿中,31例置管于T8~9,9例置管于T7,16例置管于T10,7例置管于T11;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置管失败因素与脐静脉壁纤薄及早产密切相关.结论 B超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置管精确度,降低新生儿X线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龙魂;王涛;许锦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思密达治疗糖尿病合并Ⅱ~Ⅲ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思密达在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Ⅱ~Ⅲ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内分泌科自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43例糖尿病并发压疮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思密达混合剂外敷创面;同时选择2013年9月~ 2014年8月收治的42例糖尿病并发压疮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50%葡萄糖+磺胺甲恶唑片+诺氟沙星混匀外敷.对比两组患者愈合率、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愈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上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经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密达在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Ⅱ~Ⅲ期压疮时能够提高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同时还能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宇涵;杜洪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持续口服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末次随访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6、12、24h两组患者血清cTnI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上升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随访期间心绞痛再发率12.16%,低于对照组的28.07%(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CI术前口服曲美他嗪可有效减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术后长期服用曲美他嗪有助于减少心绞痛复发率,并能够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

    作者:王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益生菌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肝硬化肠菌失调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肝硬化肠菌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肝硬化肠菌失调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益生菌治疗,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肠粘膜通透性、肝功能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参苓白术散能有效改善肝硬化肠菌失调患者肝功能,纠正肠菌失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国辉;许英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4019例中晚期妊娠的孕妇进行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检查,并与出生或引产后的婴儿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胎儿体表畸形的判定结果.结果 24019例孕妇中,经过引产或产后证实体表畸形236例(0.98%).畸形类型包括唇裂及面部异常、腹壁缺损、无脑儿、脊柱裂、肢体异常、多指(趾)、脑膜脑膨出、内脏外翻等.三维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符合率均高于二维超声.结论 采用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成像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的灵敏度和符合率,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黄惠甜;林碧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产妇产后恶露不尽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产妇产后恶露不尽的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恶露排净时间和子宫复旧情况,以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平均恶露排净时间为(13.27±3.3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62±3.6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7.89,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恶露不尽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7.30,P<0.01);观察组产妇子宫复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加快产妇子宫复旧,从而缩短产妇产后恶露持续时间,降低产后恶露不尽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建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焦虑分级及癌因性疲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癌因性疲乏得分为(32.16±7.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0.68±8.61)分(P<0.01);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及癌因性疲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翠梅;胡梅荣;王翠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白求恩医学杂志

白求恩医学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