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清;陈建斌
目的 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9年0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6例腹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先后出现皮下出血及消化道症状,误诊22例,分别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及细菌性痢疾等,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误诊率高.予控制感染,应用维生素C、钙剂、潘生丁及激素,部分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所有患儿症状均缓解.结论 腹型HSP除皮下出血点外,主要表现为腹痛,伴有呕吐,血便等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患儿,易误诊,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可较快缓解症状.
作者:庄城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 2015年3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变化、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WHO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有变化,但是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后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也能和谐护患关系,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光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5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49例早产儿纳入本次研究,列为观察组,与同期出生的52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对比.对照组实施常规喂养,观察组实施微量喂养,观察两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及体格生长情况.结果 两组出生时、出院时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出生时、出院时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两组出生时身高、体重、头围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出生时身高、体重、头围均低于对照组(P<0.01);出生6个月时,两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身高、体重及头围增长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提升营养吸收效果,促进体格生长发育,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欧伟明;张菊弟;张金凤;林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丹参具有“活血化淤,养血宁心,宽胸止痛,安神除烦”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含有很多成分,主要有两大类: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丹参酚酸类化合物.丹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对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均有有益作用[1].丹参单体IH764-3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一种单体(分子量158),它在保护肾脏、阻止肺纤维化、抑制胶原蛋白合成、沉积及抗肝纤维化、保护脑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降压等方面有着显著的药理活性.作者就丹参单体IH764-3近年来药理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其药理活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胡波;范红伟;马广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比较小切口+三氧负压联合治疗方案与脓肿切开引流治疗方案治疗产后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5例产后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3例患者实施小切口+三氖负压联合方案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实施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方案治疗.对所有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治愈,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创口愈合和换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0 01).结论 在产后乳腺脓肿治疗中,采用小切口+三氧负压联合治疗力方案可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杜文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肝硬化肠菌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肝硬化肠菌失调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益生菌治疗,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肠粘膜通透性、肝功能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参苓白术散能有效改善肝硬化肠菌失调患者肝功能,纠正肠菌失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国辉;许英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脓毒症患者90例,依据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和病死率差异.结果 治疗第7天时,两组患者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对脓毒症可能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作者:陈后旺;陈望;姚志军;王润娣;吴华初;张媛媛;陈娓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肠易激动综合征(IBS)伴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IBS患者负性情绪及疗效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1月于我院治疗并伴中度以上抑郁[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评分)≥63分)]的IBS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益生菌制剂和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黛力新,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治疗前后症状表现情况,同时应用情绪状态评定量表(POMS)评价患者负性情绪严重程度.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POMS评分(5.34±0.21)显著低于对照组(17.99±2.28);服用黛力新6个月后,观察组的疗效改善率为77.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75%,其中观察组腹泻主导型治疗有效率为3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0% (P <0.05).结论 IBS病程长、反复发作,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将黛力新用于IBS伴抑郁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能缓解患者不适症状,改善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志英;赖春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77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总满意率为94.87%,对照组为78.9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 IBS-C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和谐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直肠癌Dixon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或称经腹直肠癌切除术)中采用双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12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Dixon手术,根据术中放置引流管不同分为两组,各63例.观察组给予双管引流(经肛门放置肛管引流、经左下腹壁于盆腔骶前放置引流管),对照组给予单管引流(经左下腹壁于盆腔骶前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及对治疗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瘘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直肠癌Dixon术中采用双管引流,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瘘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岑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d)、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病变组织及边缘乳腺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对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HIF-1α、Topo-Ⅱ、Ki-67进行表达.结果 HIF-1α、Topo-Ⅱ、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0%、70.00%、90.00%,正常乳腺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M分期Ⅱ~Ⅲ期、组织学分级Ⅱ~Ⅲ级、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 、Topo-Ⅱ、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TNM分期Ⅰ期、组织学分级Ⅰ级、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HIF-1α、ToPo-Ⅱ、Ki-67呈现高表达,与肿瘤增殖及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郑怀;石学林;黄广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阐述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在过敏性鼻炎患儿临床检测和日常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08例过敏性鼻炎患儿,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吸人性和食人性sIgE,并且考察患儿不同年龄阶段的sIgE检测阳性率.结果 在吸人性过敏原中以户尘螨和屋尘的sIgE阳性率高,分别为88.46%、81.25%;在食人性过敏原中以牛奶的sIgE阳性率高,为22.60%;不同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儿均主要为吸人性过敏,占76.44% (159/208).结论 过敏原特异性IgE (sIgE)为检测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早期检测sIgE及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控制病情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传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研究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的30例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晚期NSCL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3.33% (4/30)、53.33% (16/3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3.1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脊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均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其中≥3级粒细胞减少6例(20.00%),≥3级白细胞减少6例(20.00%),≥3级血小板减少3例(10.00%),≥3级消化道反应3例(10.00%),≥3级贫血1例(3.33%).结论 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时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早产胎膜早破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盐酸利托君.观察两组疗效、宫缩抑制时间及延长妊娠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 (44/4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91% (35/4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官缩抑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而延长妊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硫酸镁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能够提高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的疗效,缩短宫缩抑制时间,延长妊娠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德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雾化吸人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前后血气分析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利巴韦林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发热、咳嗽、喘憋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d、7d,两组血氧饱和度(SaO2)及血氧分压(SPO2)均上升(P<0.01);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巴韦林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具有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应推广应用.
作者:肖春霞;张玲;包忠实;田伟;许光芬;孙远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腹症肠套叠与肠扭转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治的72例肠套叠、102例肠扭转小儿急腹症患儿临床资料,对确诊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肠套叠患儿在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83%,90.28%患儿长轴切面上呈“套筒”征、短轴切面上呈“同心圆”征;肠扭转患儿在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4.31%,78.43%患儿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轴旋转形成“漩涡征”者,旋转度数270 ~720°,包块位置血流呈现蓝红相间的环绕血流征象.结论 小儿急腹症肠套叠与肠扭转临床症状表现相似,但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表现各有特点,肠套叠表现为“套筒”征、“同心圆”征,肠扭转表现为“漩涡征”,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许杨明;蔡艳;李为莲;张秋月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从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解剖学基础人手、分析相关麻醉技术的操作方法和阻滞相关并发症,总结分析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创伤后或围手术期镇痛的现状和进展,系统讨论这一方法的临床应用及不同观点的重要临床意义,并讨论有关争议.正确应用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的不同方法,可有效用于下肢手术围术期或创伤后镇痛,可增加患者舒适度,利于创伤救护、手术麻醉和术后功能恢复.
作者:周颖;凤婧;刘功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每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每晚)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指标有明显降低(P<0.01),TG和HDL-C变化不明显;观察组患者TC、HDL-C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肺心病合并高血脂症中给予患者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和肺动脉高压,安全度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贵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率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接受223个周期的IUI治疗;采用单因素检验,筛选可能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相关因素,然后对筛选的相关因素进行校正,校正方法为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临床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不孕年限、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厚度、IUI时机、精子总数作为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临床因素;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不孕年限<5年、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厚度6~ 14 mm、排卵前IUI作为影响IUI妊娠率的独立临床因素.结论 IUI妊娠率的临床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年龄<30岁、不孕年限<5年、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厚度6~ 14 mm、排卵前IUI均可提高IUI妊娠率,为临床IUI提供依据.
作者:刘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579例开颅手术患者及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颅内感染的因素,并对出现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579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152例,感染率为9.63%.其中手术时间>4h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率明显高于≤4 h者(P<0.05);留置引流管、急诊、患有基础疾病、切口脑脊液漏和手术后白蛋白≤35g/L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率高于未留置引流管、择期手术、无基础疾病、无切口脑脊液漏和手术后白蛋白> 35g/L的患者(P<0.01).结论 导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为手术时间>4h、留置引流管、急诊手术、有基础疾病、切口有脑脊液漏和手术后白蛋白≤35 g/L等,避免上述因素和加强管理可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向世清;陈建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