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传林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预注射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4例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注射垂体后叶素预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6个月患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2、4、6个月,观察组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减少量少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预注射垂体后叶素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卵巢功能伤害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甘隆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效果以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1周、6周以及12周,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同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观察组治疗后呼气流量峰值(PEF)占预计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改善了临床效果,加速了患儿的恢复,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潘云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9年0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6例腹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先后出现皮下出血及消化道症状,误诊22例,分别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及细菌性痢疾等,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误诊率高.予控制感染,应用维生素C、钙剂、潘生丁及激素,部分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所有患儿症状均缓解.结论 腹型HSP除皮下出血点外,主要表现为腹痛,伴有呕吐,血便等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患儿,易误诊,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可较快缓解症状.
作者:庄城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焦虑分级及癌因性疲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癌因性疲乏得分为(32.16±7.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0.68±8.61)分(P<0.01);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及癌因性疲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翠梅;胡梅荣;王翠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二次妊娠产妇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新生儿结局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瘢痕子宫二次妊娠产妇90例,依据人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实施周基杰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比两组新生儿结局及产妇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手术情况: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总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②术后并发症: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切口撕裂、盆腔粘连、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③新生儿结局:两组新生儿均未死亡,且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基杰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能改善瘢痕子宫二次妊娠母婴结局,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具有显著优势,既可减少产妇并发症,促进其术后恢复,也可利于胎儿娩出,减少新生儿窒息,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桂芬;何丽娟;何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脑外伤昏迷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术后均给予7d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EN方案,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PN)方案,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相关营养指标与免疫指标.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21.88%,低于对照组的53.13% (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和观察组转铁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除CD8外,其他各项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EN有助于改善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黎燕银;张雪云;冯艳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B超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8月使用B超定位指引下进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新生儿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2014年1~12月行常规脐静脉置管术的新生儿90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置管情况.结果 观察组60例中,置管成功52例(86.7%),失败8例(13.3%);52例置管成功新生儿中,43例置管于T8~9,3例置管于T7,6例置管于T10.对照组90例中,置管成功63例(70.0%),失败27例(30.0%);63例置管成功新生儿中,31例置管于T8~9,9例置管于T7,16例置管于T10,7例置管于T11;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置管失败因素与脐静脉壁纤薄及早产密切相关.结论 B超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置管精确度,降低新生儿X线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龙魂;王涛;许锦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采用茶碱缓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均依据临床表现进行常规扩张支气管类及糖皮质激素类等药物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茶碱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并对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OPD采用茶碱缓释片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海桂;高洁;朱志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ICU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分析我院ICU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的95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评估所有患者护理结果,包括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 950例患者中,置管成功938例,成功率为98.74%;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阻塞3例(0.32%),感染9例(0.95%).结论 在ICU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桡动脉穿刺置管,安全性高,易于定位,成功率高,受到污染几率少,并发症较少,可大大提高医护工作效率,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周云香;丛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腹症肠套叠与肠扭转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治的72例肠套叠、102例肠扭转小儿急腹症患儿临床资料,对确诊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肠套叠患儿在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83%,90.28%患儿长轴切面上呈“套筒”征、短轴切面上呈“同心圆”征;肠扭转患儿在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4.31%,78.43%患儿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轴旋转形成“漩涡征”者,旋转度数270 ~720°,包块位置血流呈现蓝红相间的环绕血流征象.结论 小儿急腹症肠套叠与肠扭转临床症状表现相似,但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表现各有特点,肠套叠表现为“套筒”征、“同心圆”征,肠扭转表现为“漩涡征”,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许杨明;蔡艳;李为莲;张秋月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与分析36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化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 36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出现脂肪液化患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分析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36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康复.随访结果显示,切口均愈合完好,无复发案例.发生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有:肥胖、糖尿病、高龄、合并症、电刀使用不合理、切口清理不及时等.预防脂肪液化的措施有:提高手术水平、合理使用电刀、积极治疗合并症等.结论 经过及时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术后切口脂肪化现象,应重视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预防脂肪液化现象的发生.
作者:梁敏;叶兆媛;余雪霞;冯为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消疹清心汤加减对手足口病(HFMD)合并心肌受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将本院收治的86例HFMD合并心肌受损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病毒、保护心肌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消疹清心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①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 (P <0.05);②观察组疗程、皮疹消退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总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肌钙蛋白及心肌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消疹清心汤加减治疗可减轻HFMD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心肌酶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邓淑贞;钟翠琼;王巧坪;钟秋生;蔡冬春;邵洁琦;李锦培;陈凤钻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研究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的30例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晚期NSCL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3.33% (4/30)、53.33% (16/3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3.1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脊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均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其中≥3级粒细胞减少6例(20.00%),≥3级白细胞减少6例(20.00%),≥3级血小板减少3例(10.00%),≥3级消化道反应3例(10.00%),≥3级贫血1例(3.33%).结论 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时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从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解剖学基础人手、分析相关麻醉技术的操作方法和阻滞相关并发症,总结分析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创伤后或围手术期镇痛的现状和进展,系统讨论这一方法的临床应用及不同观点的重要临床意义,并讨论有关争议.正确应用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的不同方法,可有效用于下肢手术围术期或创伤后镇痛,可增加患者舒适度,利于创伤救护、手术麻醉和术后功能恢复.
作者:周颖;凤婧;刘功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4019例中晚期妊娠的孕妇进行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检查,并与出生或引产后的婴儿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胎儿体表畸形的判定结果.结果 24019例孕妇中,经过引产或产后证实体表畸形236例(0.98%).畸形类型包括唇裂及面部异常、腹壁缺损、无脑儿、脊柱裂、肢体异常、多指(趾)、脑膜脑膨出、内脏外翻等.三维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符合率均高于二维超声.结论 采用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成像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的灵敏度和符合率,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黄惠甜;林碧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上颈椎损伤中使用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上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常规CT和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诊断,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60例患者中,确诊为骨折70处,其中寰椎爆裂性骨折16处,枢椎齿状突骨折26处,枢椎椎体骨折16处,枢椎椎弓骨折12处;脱位19处,均为寰枢关节脱位.X线片检查发现骨折36处,漏诊24处(40.00%);脱位10处,漏诊9处(47.36%);常规CT检查发现骨折50处,漏诊20处(28.57%);脱位11处,漏诊8处(42.11%);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骨折69处,漏诊1处(1.43%);脱位19处,无漏诊.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准确性为(98.88%)明显高于X线平片(51.69%)和常规CT(68.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患者的骨折、脱位情况,建议在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中采用.
作者:傅俊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直肠癌Dixon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或称经腹直肠癌切除术)中采用双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12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Dixon手术,根据术中放置引流管不同分为两组,各63例.观察组给予双管引流(经肛门放置肛管引流、经左下腹壁于盆腔骶前放置引流管),对照组给予单管引流(经左下腹壁于盆腔骶前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及对治疗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瘘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直肠癌Dixon术中采用双管引流,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瘘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岑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克罗米芬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月经周期治疗后同时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在克罗米芬治疗同时加服六味地黄丸.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卵泡数目、卵巢体积、雄激素(T)、促黄体生成素(LH)较治疗前下降(P<0.05),子宫内膜厚度与雌二醇(E2)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E2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 <0.05或P<0.01);观察组排卵周期率及受孕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克罗米芬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有助于改善受孕环境,提高排卵率及受孕率.
作者:刘惠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77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总满意率为94.87%,对照组为78.9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 IBS-C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和谐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579例开颅手术患者及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颅内感染的因素,并对出现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579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152例,感染率为9.63%.其中手术时间>4h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率明显高于≤4 h者(P<0.05);留置引流管、急诊、患有基础疾病、切口脑脊液漏和手术后白蛋白≤35g/L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率高于未留置引流管、择期手术、无基础疾病、无切口脑脊液漏和手术后白蛋白> 35g/L的患者(P<0.01).结论 导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为手术时间>4h、留置引流管、急诊手术、有基础疾病、切口有脑脊液漏和手术后白蛋白≤35 g/L等,避免上述因素和加强管理可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向世清;陈建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