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创伤影响评定问卷编制的理论维度研究

赵虎;张永东;张文蔚

关键词:伤影响, 评定, 问卷编制, 创伤性事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当事人, 遗传素质, 事件影响, 社会支持, 个性特征, 个人经验, 持续时间, 发生率, 评估
摘要:当事人遭遇创伤性事件(Traumatic event)后可出现应激障碍,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研究中存在很大差异[1,2].对创伤性事件影响的评估,既涉及到事件的性质、持续时间和强度,也涉及到当事人的遗传素质、个性特征、获得的社会支持以及个人经验.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

    惊恐障碍是焦虑症常见的一种发作形式,患者对自身的健康和安全过度担心,给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焦虑药物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学教研室

    作者:戴可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网络成瘾者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网络成瘾者(26例)和非成瘾者(26例)进行神经心理测验,包括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逻辑和视觉记忆测验,Stroop测验,连线测验,汉诺塔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结果 网络成瘾者在即时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即时视觉记忆、延迟视觉记忆、Stoop-c正确数、Stoop-c时间、Stoop-cw正确数、M-WCST总正确数、M-WCST总错误数、M-WCST持续错误数、M-WCST非持续错误数、M-WCST总分类数、HANOI塔执行时间、HANOI塔总分、HANOI塔分时比、HANOI塔合理移动比[(10.04±3.35)分、(7.65±4.03)分、(11.66±2.59)分、(11.19±2.32)分、(109.77±2.10)分、(68.88±12.25)分、(87.08±17.36)分、(34.38±6.07)分、(11.65±7.45)分、(2.42±2.10)分、(9.23±5.87)分、(4.81±1.44)分、(20.70±5.71)分、(59.73±8.06)分、(3.04±0.78)分、(0.76±0.08)分]均差于成瘾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网络成瘾者的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较非成瘾者差.

    作者:罗庆华;蒙华庆;傅一笑;杜莲;杜向东;杨辉;邱海棠;胡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地卓西平单次和连续给药诱导精神分裂症样行为的比较

    目的 对地卓西平(MK-801)单次和连续给药所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样行为进行比较.方法 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S)和MK-801(0.3、0.6和1.5 mg/kb),ip.,连续给药8 d.于给药的第1,3,5,8天评价小鼠的自主活动、定型行为、爬杆行为和悬吊行为.结果 MK-801不同剂量单次给药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导小鼠产生精神分裂症样症状,其中在较低剂量时仅有运动亢进[(96±40)分]表现比较明显,中剂量时既有明显的运动亢进[(322±105)分]和定型行为[(6.7±1.3)分]又有较明显的共济失调[爬杆:(3.2±0.4)分;悬吊:(1.1±0.3)分]出现,而较高剂量时则以定型行为[(7.5±1.4)分]和共济失调[爬杆:(3.0±0.0)分;悬吊:(1.0±0.0)分]的表现比较明显.两种药物不同剂量连续给药8 d时间内,小鼠各种行为表现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各剂量组的爬杆和悬吊行为能力明显下降,出现更明显的共济失调;低剂量组小鼠的自主活动随给药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而中、高剂量组则随给药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减少;MK-801各剂量组在连续给药8 d时间内小鼠定型行为的得分随给药时间的延长均有所升高.结论 MK-801以不同剂量单次和连续给药所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样行为表现和变化趋势有所不同,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

    作者:左代英;曹悦;张亚宏;吴英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36名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8)、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参加黑龙江省侦破命案指挥员培训班的236名刑警进行调查.结果 刑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5.4%.GHQ总分与精神质(P)、情绪稳定性(N)、消极应对分数之间呈正相关(r1=0.341,r2=0.437,r3=0.329,P<0.01),与内外倾(E)、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分数之间呈负相关(r4=-0.224,r5=-0.151,r6=-0.13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P、E、消极应对有意义,其方程为y=39.031+0.465X1+0.512X2-0.330X3+0.21X4.结论 黑龙江省刑警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倾向、性格内向、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问题发生有关.

    作者:王丽敏;张亮;王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水平的对照研究

    大学生自杀率高于同龄人,是同龄人的2~4倍,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1].大学生的自杀行为不仅造成了个人及其家庭的重大损失,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大学生出现自杀等严重后果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了排除大学生因刚入校适应不良或将分配对未来的担忧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郴州市湘南学院大二本科的学生进行抽样研究,了解在一般本科大学中大学生在普通学校环境下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和自尊水平状况.

    作者:李丽华;王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M5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参与药物成瘾的研究进展

    M5受体是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家族的一个新成员,是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家族(M1-M5亚型)后一个被克隆出来的,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免疫沉淀和mRNA原位杂交实验表明M5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特定区域表达,包括海马、丘脑、黑质和中脑腹侧背盖区(VTA)部位)[1,2,3].可是和其他M受体比较,M5受体表达水平较低,在脑内占M1-M5受体总表达不到2%.近来,M5受体在一些外周组织和细胞中也检测到.

    作者:刘惠芬;周文华;杨国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机制

    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抑郁性障碍也是非常普遍的疾病,包括轻中度抑郁、反应性抑郁症、老年抑郁症等.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病人更易出现抑郁症状,而抑郁性障碍也是病人将来发生或再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冠心病合并抑郁性障碍的情况已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但具体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为了进一步明确冠心病合并抑郁性障碍的机制,现将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徐治;许秀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人格特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86例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和89例对照组患者,均使用肾脏疾病生存质量量表(KDQOL-SFTM1.3)、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抑郁自评问卷(SAS)和焦虑自评问卷(SDS)进行调查.结果 EPQ测量中的P因子、N因子、焦虑、抑郁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0.232<|r|<0.827).病例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SAS及SDS评分[(50.83±9.46)分,(60.87±11.7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6.22±6.61)分,(47.52±7.36)分].结论 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人格中情绪不稳定性高,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生存质量下降.因此,必须把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有效结合来提高整体治疗的效果.

    作者:金秀慧;乔正学;杨艳杰;杨秀贤;邱晓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限制性制动方法建立心理应激失眠大鼠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限制性制动方法建立大鼠心理应激性失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采取限制性制动方法、行为学测量、多导睡眠描记、放射免疫法测量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限制型制动模型大鼠造模后觉醒时间增加、非快眼动(NREM)睡眠时间和δ波减少;造模后第15天模型大鼠NREM睡眠δ波比例减少[模型组:(49.08±11.33)%;对照组:(53.30±8.76)%],睡眠觉醒次数转换增加[模型组:(41.00±16.84)次;对照组:(33.63±8.42)次];体质量下降14.07%(P<0.05)、旷场实验中水平活动减少60.49%(P<0.01),垂直活动减少71.91%(P<0.01),鼠尾悬挂实验中悬尾后的不动时间增加49.46%(P<0.01),血清ACTH、CORT、β-EP、E和NE分别增加87.02%(P<0.01)、46.05%(P<0.05)、39.89%(P<0.01)、470.54%(P<0.01)和17.78%(P>0.05).结论 限制性制动是建立大鼠心理应激性失眠模型可行性的方法.

    作者:李艳;章功良;桂丽;范宇鹏;王烈成;Fang Jidong;张景行;杨志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居家痴呆照顾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减轻居家痴呆患者照顾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为居家痴呆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临床诊断的53例居家痴呆患者的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使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并比较两组照顾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发生抑郁情绪的照顾者由干预前的10(55.6%)例降低至干预1年后的4(22.2%)例(P<0.05);干预组发生焦虑情绪的照顾者由干预前的7(38.9%)例降低至干预后1年的2(11.1%)例,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干预组照顾者SDS分值由干预前的(40.22±6.07)分减轻至干预后3月的(33.94±8.58)分(P<0.05)、干预后6月(34.83±9.16)分(P<0.05)、干预后9月的(35.89±8.22)分(P<0.05)及干预后1年的(35.67±6.91)分(P<0.05);SAS分值由干预前的(35.83±7.69)分减轻至干预后3月的(30.50±8.23)分(P<0.05)、干预后6月的(33.28±8.71)分,干预后9月的(27.89±5.23)分(P<0.05)及干预后1年的(29.67±6.18)分(P<0.05);对照组照顾者的SDS、SAS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针对居家痴呆患者照顾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照顾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

    作者:柳秋实;尚少梅;王志稳;付艺;岳鹏;张慧;刘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同家庭养育环境青少年个性特征的对照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个性形成可产生不同的影响[1].SOS儿童村是拯救社会孤儿的社会福利慈善组织机构,其任务是以家庭的形式收养社会上丧失父母、又无亲友抚养或亲友无力抚养的健全孤儿,SOS儿童村设有十几个家庭,每个家庭收养8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孤儿,由1位聘请的单身女性担任妈妈.作者于2006年5月对开封市SOS儿童村特殊家庭(每个家庭包括妈妈和8个孩子)以及普通家庭(包括双亲家庭、单亲家庭,其中双亲家庭为父母与孩子构成的和谐家庭,单亲家庭为父母因离异或一方身故而构成的单亲家庭)的不同养育环境的192名儿童的个性特征的调查,探讨在不同的家庭养育环境中成长的儿童青少年的个性特征的差异.

    作者:李瑾;杨建华;单小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治疗顽固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顽固性疼痛,是指因为对常规的治疗手段缺乏疗效的疼痛,病人不得不忍受极大的痛苦.通过特殊的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DDS)进行鞘内给予阿片类药物,是其他镇痛方法无效之后的一种手段[1,2].自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本科与麻醉科合作,共对8例顽固性疼痛患者行植入IDDS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鹏;杨辉;杨天德;黄其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热休克蛋白70在神经元可塑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体内一族重要的蛋白质,不仅具有帮助蛋白质正确组装、折叠、转运的作用,也参与抑制凋亡,并与抗原提呈、甾体激素受体功能、细胞内运输、核受体结合有关.热休克蛋白包括小分子HSP家族、HSP60家族、HSP70家族、HSP90家族和HSP110家族,其中HSP70家族包括HSC70、HSP72、Grp75、Grp78、HO-1.应激状态下,变性的蛋白质在胞浆中通过使已经和热休克因子(heat shock factor,HSF)结合的HSP解离下来,使HSF磷酸化,三聚体化,从而诱导HSP表达.

    作者:彭敏;姚树桥;朱熊兆;黄彦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门诊性病患者求医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性传播疾病(STD)患者求医行为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于2005年5月20至7月30日期间前来研究点就诊、愿意合作的275名门诊STD患者作为样本,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问卷、求医过程问卷以及STD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275例样本中,17.8%(49例)就诊前采取过自我治疗措施;76.7%(211例)的患者首诊于县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16.7%(46例)首诊于私人诊所或医院,各有3.3%(9例)分别首诊于皮肤病性病防治所和街道乡镇卫生院;69.5%(191例)的患者有过转诊经历,高转诊次数为5次;68.0%(187例)的患者发生就诊延误;38条目,总分为38分的STD知识问卷中位数得分为28分.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就医前是否有过自我治疗行为、是否认为STD可怕、有无明显尿道症状及对本次感染的自我判断是发生就诊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研究点门诊STD患者求医路径差异较大,发生转诊和就诊延误的比例较高;患者的自我治疗行为、对STD的认识和判断、感染初期有无尿道症状是导致就诊延误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罗丹;肖水源;田立红;陈翔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舰船与陆战军人睡眠质量的对比研究

    睡眠作为人的重要生理机能,是人体机能整合、体能恢复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关注军人睡眠质量,提高军事人员平战时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军事才能,本研究应用信度、效度较好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50名某陆战旅官兵和50名某护卫舰舰船官兵睡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调查分析,为有针对性地改善军人睡眠质量提供具体措施和科学依据.

    作者:郑良成;包旭芳;张晓希;曾国强;赖展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的初步编制

    目的 旨在编制适合我国学龄期儿童的心理虐待与忽视自评量表.方法 对有关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的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检索和分析,确定量表的理论框架,建立条目库;经专家论证和小样本调查,对条目进行修改,形成测试版本(45个条目)并对444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以鉴别指数、相关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法筛选条目,形成正式量表,然后进行信、效度的检验.结果 (1)条目分析共删除14个条目,余下31个条目;(2)全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2,各维度、分量表和全量表的同质信度为0.56~0.88;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各维度对所属因子有中度以上的负荷,抽取的两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68.9%.心理虐待和忽视分量表与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相关系数为0.02~0.60,大多数显著相关.结论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的条目质量及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

    作者:邓云龙;潘辰;唐秋萍;袁秀洪;肖长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2例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使用问卷调查方式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存质量量表评定,同时进行训练前及训练后1,2疗程末的肺功能测定(1s用力呼出量、肺活量、1s率).结果 COPD患者呼吸康复训练后SCL-90评分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评分分别为(1.82±0.44)分、(1.88±0.49)分、(1.89±0.61)分、(1.60±0.48)分和(1.61±0.52)分,显著低于训练前,生存质量评定4项因子均值显著下降,患者康复训练后1 s用力呼出量和1 s率为(1.39±0.14)L和(56.0±3.7)%,较训练前显著提高.结论 呼吸康复训练能改善COPD患者心理状况和肺功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戴晓天;熊玮;杨和平;胡若兰;宋洁;段海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影响实习护士健康状况的社会心理因素

    目的 研究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尊在维护实习护士健康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调查了济南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04名实习护士.结果 负性生活事件是心理健康的强预测指标,预测力为10.2%,其次是消极应对和自尊,预测力分别为5.5%和5.0%.积极应对方式是社会健康的强预测指标,预测力为20.0%,其次是对支持的利用度和自尊,预测力为分别为4.8%和3.0%.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对健康总分影响大.积极的应对方式对社会健康的影响大,其次是对支持的利用度.自尊在维护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宋修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心理训练对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目的 了解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训练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心理训练和自身对照的方法对79名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训练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显示: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精神病性、强迫症状、焦虑、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1.66±0.56)分、(2.06±0.54)分、(1.64±0.57)分、(1.51±0.47)分、(1.97±0.62)分、(1.75±0.66)分].心理训练能显著降低恐怖、精神病性、强迫症状和焦虑[(1.23±0.49)分、(1.40±0.49)分、(1.84±0.69)分、(1.46±0.58)分].结论 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有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训练能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俐;郭丽霞;李娅;朱艳芳;秦丽;陈开军;陈明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噪声对心理及血浆垂体血管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产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噪声对作业工人心理及血浆垂体血管加压素(AV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催产素(O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噪声和非噪声作业工人共167人,测定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AVP、ACTH、OT等.结果 (1)高噪组抑郁量表(D)、认同量表(F)、疑病量表(Hs)、癔症量表(Hy)、偏执量表(Pa)、精神衰弱量表(Pt)、精神分裂症量表(Sc)、躁狂量表(Ma)、社会内向型量表(Si)分值显著增高,校正量表分(K)显著降低(P<0.05).听力损伤组D、F、Hs、Hy、Pa、Pt、Sc、Ma、Si分值显著增高于空白对照组、听力正常组、高频听力损失组.(2)中噪组血浆激素水平高,高噪组AVP[(59.28±15.86)ng/L]、ACTH[(28.41±12.96)ng/L]、OT[(29.84±3.63)ng/L]显著低于中噪组[分别为(97.31±22.50)ng/L,(50.30±22.15)ng/L,(55.86±63.84)ng/L];听力损伤组血浆各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3)与累积噪声暴露量显著相关的量表有K、Hs、D、Si.与听力损失显著相关的有说谎(L)、F、K、Hs、D、Hy、女性化量表(Mf)、Pa、Pt、Sc、Si量表.F、Pt、Hy、Mf四个量表分与累计噪声暴露量符合二次、三次曲线关系,但贡献率较低(5%~11%);而其余各量表分与噪声强度、年龄、接噪工龄、总工龄、听力损伤程度、内分泌等躯体因素等有直线关系(P<0.05),其贡献率在21%~32%之间.结论 噪声对心理及血浆垂体激素水平有影响.

    作者:邹建芳;江虹;郭会越;李鹏;徐孝华;李鲁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