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护理对改善急诊留观滞留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效果评价

李汝霞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急诊, 滞留, 治疗依从性, 心理状态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急诊留观滞留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并在急诊留观72 h 以上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治疗后的依从性。结果对照组中存在焦虑者共46例,占76.67%,存在抑郁者38人,占63.33%;观察组存在焦虑者48例,占80.00%,存在抑郁者39人,占65.00%。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性(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 >0.05),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 <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降低(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后依从性明显提高(P <0.05)。结论急诊留观滞留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给予人性化护理将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白求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BCT 与 RVG 在测量根尖病变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和比较锥形束 CT(CBCT)与 X 线直视影像术(RVG)观察根尖病变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168例根尖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行根尖病变根管治疗后1、3、6、12个月时进行复诊,行 RVG 和 CBCT,观察骨密度情况。对比患者牙骨密度,比较 CBCT 与 RVG 测量准确性与安全性。结果 CBCT 矢状位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CBCT 冠位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RVG 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6、12个月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 >0.05)。CBCT 结果表明,根尖病变治疗后牙槽骨骨密度值随时间发展逐渐升高,1年后骨密度趋于正常;而RVG 结果表明,根尖病变治疗后牙槽骨骨密度值随时间发展逐渐升高,且第6个月后就趋于正常。结论 CBCT 与 RVG 测量根尖病变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具有可重复、安全等特点。CBCT 可分别从冠状位、矢状位观察骨质受损与变化情况,而 RVG 只能从冠状位观察骨质受损与变化情况。CBCT 检测的综合效果要强于 RVG。

    作者:方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部单亲与非单亲家庭新兵人格分析

    目的:分析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新兵的人格差异,以便将来能更好的为每一名官兵选择合适的岗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部非单亲家庭新兵280人和单亲家庭新兵253人,采用心理测量仪进行施测,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除独立性、怯弱果断、创造能力因子和个别无差异因子外,非单亲家庭的新兵因子显著好于单亲家庭(P <0.05)。结论非单亲家庭的新兵人格显著好于单亲家庭的新兵,在执行重大任务或从事重要岗位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家庭成员健全的官兵。

    作者:刘超;徐志华;柳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留置尿管引流尿液对急性左心衰竭女性患者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引流尿液对急性左心衰竭女性患者治疗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方法将我科住院的急性左心衰竭女性患者分两组,对照组无留置尿管,观察组留置尿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水肿消退时间)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80例,显效48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55例,显效11例,有效3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4.5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留置尿管引流尿液对急性左心衰竭女性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明显,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均提高。

    作者:陈卓芳;梁菊艳;吴淑蝶;黄燕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双源 CT 大螺距 Flash 模式与64层 CT 模式下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双源 CT 大螺距 Flash 模式与64层 CT 模式下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的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对本院疑诊为肺栓塞的66例患者行 CTPA 检查,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64层螺旋 CT 扫描,观察组行大螺距(Flash)螺旋 CT 扫描,对比两组相关诊断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 CTPA 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扫描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剂及有效辐射剂量(ED)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源 CT 大螺距 Flash 模式下CTPA 图像质量更加清晰,且能有效减少辐射剂量,故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彭徐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00例 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情况和穴位敷贴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 FEV1/FVC 值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 <0.05或 P <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 FEV1/FVC 值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一年内未发生急性加重情况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中1例(2.00%)发生轻微皮疹,未经特殊处理好转。结论应用中药穴位敷贴“冬病夏治”可以显著改善 COPD 患者肺功能指标,降低患者冬季急性加重的发病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孟兆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采用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6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超声检查相关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稳定组、不稳定组;稳定组患者腹痛轻微、无血容量下降,不稳定组患者腹痛持续性剧烈或存在血容量下降表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实施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阳性率情况。结果稳定组患者经腹超声检测阳性率83.6%明显低于经阴道超声检测阳性率94.5%,不稳定组患者经腹超声检测阳性率94.0%明显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测阳性率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必要时联合二者提高诊断率对于临床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宗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DR 技术与 CT 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比较 DR 技术和 CT 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选取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6例(75个股骨头),分别采用 DR 与 CT 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在诊断价值方面的差异。结果 CT 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率明显高于 DR 技术(P <0.05),CT 技术对初期和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率明显高于 DR 技术(P <0.05)。结论 CT 技术对初期、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 DR 技术,两者联合应用的价值更为满意。

    作者:杨启顺;吕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海军陆勤官兵自我和谐、幸福感指数与急性应激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索海军陆勤官兵的心理应激与自我和谐、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对610名某海军陆勤部队军人进行整群抽样评估。结果陆勤官兵低心理应激组的幸福感指数及两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高心理应激组(P <0.01)。PSET 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P <0.01)、自我的刻板性(P <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和谐总分、幸福感指数各因子及总分(P <0.01)显著负相关;情感内涵因子、幸福感指数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显著负相关(P <0.01或 P <0.05),幸福感指数各因子及总分与自我和谐总分显著正相关(P <0.01)。心理应激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幸福感指数、自我刻板性呈线性相关,这三者能解释心理应激的26%。结论海军陆勤官兵自我和谐、幸福感与心理应激密切相关。

    作者:汪立成;王小寒;张海燕;杨安强;匡雨琴;左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呼吸机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昏迷患者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4例 AOPP 昏迷患者为研究组,另选2012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49例 AOPP 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辅以面罩吸氧帮助呼吸,并进行东茛菪碱刺激呼吸中枢避免呼吸肌麻痹。观察组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疗法,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 PaO2、PaCO2、全血胆碱酯酶(ChE)含量,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 PaO2、ChE 含量分别为(85.28±15.61)mmHg、(2049.73±284.33)U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8.42±14.55)mmHg、(1822.35±247.98)U /L,PaCO2为(40.72±5.46)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45.76±6.23)mmHg (P <0.01);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75±2.06)h、(9.43±3.52)h、(10.27±1.9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2.13±3.55)h、(14.59±4.31)h、(12.84±2.49)d(P <0.01),治疗5 d 后 GCS 评分为(12.15±1.1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1.38±0.87)分(P <0.01);观察组发生呼吸机麻痹、肺水肿、呼吸衰竭三种并发症的比例仅为6.82%,显著少于对照组28.57%(P <0.01)。结论对 AOPP 昏迷患者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作者:余文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评价高剂量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评价高剂量地诺孕素(dienogest,DNG)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高剂量的地诺孕素治疗,对照组使用普通剂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且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在安全性方面,高剂量地诺孕素对观察组患者机体安全指标无较大影响,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剂量地诺孕素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小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循证组与常规组,在护理工作中,循证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循证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8.18%,且循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是可行的、有效的,今后还要加强循证护理的研究和应用。

    作者:王建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反复发作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反复发作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反复发作 HSP 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抗过敏、卧床休息等基础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尿免疫球蛋白 G(IgG)、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 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血清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11.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结论孟鲁司特钠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发作 HSP 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王爱红;白翠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生儿期危险因素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危险因素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相关性,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16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并选取同期200例正常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找出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相关的新生儿期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在出生时性别、胎数以及体表缺陷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在出生体重、胎龄、是否剖宫产、胎盘是否粗糙、出生1 min Apgar 评分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胎龄<37周、剖宫产以及胎盘粗糙是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期胎龄<37周、剖宫产以及胎盘粗糙等是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此类儿童应提前采用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

    作者:利燕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对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对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变化,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优缺点。结果9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均穿刺获得满意标本,一次性成功。其中活检穿刺发现肺癌骨转移人数多,共72例,占73.47%,其次为肝癌骨转移,共19例,占19.39%,恶性黑色素瘤7例,占7.14%。本组98例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6%(30/98),其中血压升高严重者为3例,占3.06%,皮肤严重冻伤者1例,占1.02%。98例患者治疗后 VAS 和 KPS 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 <0.01)。结论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不仅可以达到与常规方法治疗的准确率,且对恶性病灶的敏感度高,氩氦刀冷冻组织时定位准确,创口小,成功度较高,在保留骨诱导活性和保存肢体的前提下进行治疗。对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进行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在降低局部复发率,保留骨诱导活性以及改善关节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赵朝阳;邓少杰;叶军;张在恒;刘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早产筛查与黄体酮阴道用药治疗早产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早产筛查及黄体酮用于治疗早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28~34孕周有先兆早产征象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中、高危孕妇共162例进入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利托君静脉输注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孕酮水平、妊娠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延迟早产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1),应用宫缩抑制剂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早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孕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0.01)。结论早产筛查及黄体酮应用于早产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的结局。

    作者:杨恒;赵红阳;苏贞文;胡敏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对军事医学类稿件进行保密审查的启事

    交流与保密是一对矛盾。科技期刊的主要任务是学术交流,但为了更好地交流,就必须认真遵守保密制度,做好保密工作。为进一步落实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我刊编辑部向广大作者申明:凡是可能涉及军队秘密的军事医学类稿件,请作者在向我刊投稿前一律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本单位进行保密审查,并请开具保密审查证明,加盖保密委员会公章。敬请各位作者在投稿时予以注意,并请相互转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改良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治疗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改良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治疗神经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病房(ICU)收治神经重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术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引流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硬膜外导管引流方法。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为86.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从堵管、导管活滑脱等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在神经根刺激反应、颅内感染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从疗效上看,观察组需要导管留置时间,血性及感染性脑脊液清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日均脑脊液引流量虽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的每日引流量波动小,颅内压更稳定。结论改良的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利于推广应用。

    作者:郑文贺;黄惠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部2015年度3212名新兵复检结果和分析

    目的:了解新兵健康状况,提高复检和退兵工作质量。方法对某部2015年度3212名新入伍士兵进行体格复查,结果录入 EXCEL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有疾病者174例,检出率为5.42%,完成退兵75人,退兵率为2.33%。结论把关不严、条件放宽等原因导致新兵质量下降,精神异常类新兵有所增多,退兵主要集中在骨、关节疾病、畸形等疾病种类,应加强征兵体检环节管理,提高新兵健康质量。

    作者:李冬冬;王军;毕建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颈锥形切除术与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效果研究

    目的:比较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和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的37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1),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早期宫颈癌的疗效显著,但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速度快,值得推广。

    作者:易慧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体外受精中新鲜移植周期早期流产临床相关性数据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技术助孕后发生早期流产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进行 IVF-ET/ICSI 治疗后新鲜移植周期并临床妊娠202例,妊娠结局分为早期流产组和继续妊娠组,分析比较组间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IVF-ET/ICSI 助孕治疗新鲜周期移植后流产率为13.86%。早期流产组在女方年龄,不孕年限,降调总量,促性腺激素(Gn)总量、使用天数,Gn 启动日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卵泡数、E2、LH、孕酮(P)水平,获卵数,MII 卵子成熟率,总受精率,移植胚胎数,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和着床率,用药方案,是否添加 LH,受精方式与继续妊娠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流产组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测异常率为66.67%。结论 IVF-ET/ICSI 中早期流产主要因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遗传因素,而与其他临床及治疗因素无关,须扩大样本量来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天仲;宋丽君;唐棣;张维;黄日艳;牛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白求恩医学杂志

白求恩医学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