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王建芳

关键词:循证护理, 胃肠, 管道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 意外脱管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循证组与常规组,在护理工作中,循证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循证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8.18%,且循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是可行的、有效的,今后还要加强循证护理的研究和应用。
白求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BCT 与 RVG 在测量根尖病变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和比较锥形束 CT(CBCT)与 X 线直视影像术(RVG)观察根尖病变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168例根尖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行根尖病变根管治疗后1、3、6、12个月时进行复诊,行 RVG 和 CBCT,观察骨密度情况。对比患者牙骨密度,比较 CBCT 与 RVG 测量准确性与安全性。结果 CBCT 矢状位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CBCT 冠位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RVG 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6、12个月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 >0.05)。CBCT 结果表明,根尖病变治疗后牙槽骨骨密度值随时间发展逐渐升高,1年后骨密度趋于正常;而RVG 结果表明,根尖病变治疗后牙槽骨骨密度值随时间发展逐渐升高,且第6个月后就趋于正常。结论 CBCT 与 RVG 测量根尖病变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具有可重复、安全等特点。CBCT 可分别从冠状位、矢状位观察骨质受损与变化情况,而 RVG 只能从冠状位观察骨质受损与变化情况。CBCT 检测的综合效果要强于 RVG。

    作者:方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用于预防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研究

    目的:对比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在预防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疗效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0例产妇进行观察,210例产妇均为自然正常分娩。按照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136例和对照组84例,分别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治疗。分娩前后采血测量孕妇的血常规,重点观察血色素和血细胞压积,同时监测孕妇的血压、脉搏、心率以及是否有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观察指标为产妇不同分娩时间段的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结果分析发现两组研究对象的分娩时、分娩后2 h、24 h 内的出血量和第三产程时间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各时间段的出血量和第三产程时间值均小于对照组。分娩后观察组血常规中血色素下降比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红细胞压积变化差异不明显。结论证实米索前列醇可推广应用于临床预防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后出血。

    作者:戴卉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对于牙体楔形缺损的修复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分析光固化复合树脂对于牙体楔形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50例牙体楔形缺损患者(共86颗患牙)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时期50例牙体楔形缺损患者(共90颗患牙)为对照组,观察组以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修复,对照组以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随访0.5~1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修复后,经过随访0.5~1年,观察组修复成功率为96.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78%(P <0.05)。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形缺损不仅成功率高,而且具有美观程度好的优势,可作为修复牙体楔形缺损的理想选择。

    作者:罗春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对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对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变化,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优缺点。结果9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均穿刺获得满意标本,一次性成功。其中活检穿刺发现肺癌骨转移人数多,共72例,占73.47%,其次为肝癌骨转移,共19例,占19.39%,恶性黑色素瘤7例,占7.14%。本组98例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6%(30/98),其中血压升高严重者为3例,占3.06%,皮肤严重冻伤者1例,占1.02%。98例患者治疗后 VAS 和 KPS 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 <0.01)。结论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不仅可以达到与常规方法治疗的准确率,且对恶性病灶的敏感度高,氩氦刀冷冻组织时定位准确,创口小,成功度较高,在保留骨诱导活性和保存肢体的前提下进行治疗。对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进行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在降低局部复发率,保留骨诱导活性以及改善关节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赵朝阳;邓少杰;叶军;张在恒;刘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芬太尼配合异丙酚对手术麻醉深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配合异丙酚对手术麻醉深度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4例行短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 组37例,B 组37例,A 组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1.00μg/kg 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B 组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0.75μg/kg 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进行观察。结果 A 组麻醉后不同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幅度均较 B 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 B 组(P <0.05)。结论0.75μg/kg 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进行手术麻醉安全性高,可保持稳定血液流变学状态,不影响麻醉深度,且术后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玉屏;杜庆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对改善急诊留观滞留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急诊留观滞留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并在急诊留观72 h 以上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治疗后的依从性。结果对照组中存在焦虑者共46例,占76.67%,存在抑郁者38人,占63.33%;观察组存在焦虑者48例,占80.00%,存在抑郁者39人,占65.00%。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性(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 >0.05),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 <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降低(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后依从性明显提高(P <0.05)。结论急诊留观滞留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给予人性化护理将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汝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激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伽玛刀放疗后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伽玛刀放疗后出现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水肿指数(PVBE-E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其中行开颅手术的7例患者进行组织学检查和电镜检查。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PVBE-EI 指数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的疗效明显优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荣亮;高忠恩;岑庆君;黎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联合应用高频浅表器官及腔内探头对肛周脓肿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浅表器官联合腔内探头对肛周脓肿的超声诊断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6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依照手术结果,对比分析联合应用高频浅表器官和腔内探头诊断与单一应用高频浅表器官探头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联合应用高频浅表器官及腔内探头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单一应用高频浅表器官探头的诊断准确率为93.97%,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肛周脓肿诊断中,联合应用高频浅表器官和腔内超声诊断的检出率更高,可更为清晰准确掌握脓肿位和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给予必要的依据。

    作者:陈敏芝;吴文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苍耳洗剂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变应性鼻炎)效果及 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苍耳洗剂对肺气虚寒型鼻鼽的疗效及其对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择取肺气虚寒型鼻鼽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0.9%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观察组行苍耳洗剂鼻腔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 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给予肺气虚寒型鼻鼽患者苍耳洗剂鼻腔冲洗效果确切,可改善鼻鼽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部单亲与非单亲家庭新兵人格分析

    目的:分析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新兵的人格差异,以便将来能更好的为每一名官兵选择合适的岗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部非单亲家庭新兵280人和单亲家庭新兵253人,采用心理测量仪进行施测,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除独立性、怯弱果断、创造能力因子和个别无差异因子外,非单亲家庭的新兵因子显著好于单亲家庭(P <0.05)。结论非单亲家庭的新兵人格显著好于单亲家庭的新兵,在执行重大任务或从事重要岗位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家庭成员健全的官兵。

    作者:刘超;徐志华;柳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位肛瘘不同手术方式比较研究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在高位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高位肛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外切内挂加胶管引流术治疗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 <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不存在感染、排泄功能异常或者肛门变形等并发症。结论在高位肛瘘的治疗中,与切开挂线术比较,外切内挂加胶管引流术的疗效更佳,住院时间短,伤口愈合速度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乐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生儿期危险因素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危险因素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相关性,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16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并选取同期200例正常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找出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相关的新生儿期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在出生时性别、胎数以及体表缺陷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在出生体重、胎龄、是否剖宫产、胎盘是否粗糙、出生1 min Apgar 评分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胎龄<37周、剖宫产以及胎盘粗糙是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期胎龄<37周、剖宫产以及胎盘粗糙等是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此类儿童应提前采用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

    作者:利燕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与比较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县某农村小学6年级2个班共12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观察组学生实施规范口腔卫生指导,对照组则主要依靠家庭和自我习得,比较两组实施卫生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乳牙龋、失、补指数(DMFT)和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卫生指导后,观察组学生的牙齿菌斑指数、DMFT 指数均较指导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 <0.01)。卫生指导后,观察组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分较指导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较大程度地改善农村儿童存在已久口腔卫生问题,适合在农村进行持久广泛地开展工作。

    作者:韦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在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鼻导管持续吸气配合常规护理干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pH、PaCO2、PaO2等血气以及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00%、56.00%,组间比较(P <0.05);观察组在住院时间、舒适度评分、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治疗 COPD 合并呼吸衰竭具有无创、简便、耐受性良好、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效果满意。

    作者:刘兴华;李少霞;柳东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胺碘酮与艾司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探讨

    目的:综合分析胺碘酮与艾司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应用胺碘酮与艾司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4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8.5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与艾司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远远优于单用胺碘酮药物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及价值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华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海军陆勤官兵自我和谐、幸福感指数与急性应激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索海军陆勤官兵的心理应激与自我和谐、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对610名某海军陆勤部队军人进行整群抽样评估。结果陆勤官兵低心理应激组的幸福感指数及两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高心理应激组(P <0.01)。PSET 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P <0.01)、自我的刻板性(P <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和谐总分、幸福感指数各因子及总分(P <0.01)显著负相关;情感内涵因子、幸福感指数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显著负相关(P <0.01或 P <0.05),幸福感指数各因子及总分与自我和谐总分显著正相关(P <0.01)。心理应激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幸福感指数、自我刻板性呈线性相关,这三者能解释心理应激的26%。结论海军陆勤官兵自我和谐、幸福感与心理应激密切相关。

    作者:汪立成;王小寒;张海燕;杨安强;匡雨琴;左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尤瑞克林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 Barthel 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比较显著(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尤瑞克林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对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宁;邓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斜坐位和嗅物位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斜坐位和嗅物位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和安生性。方法收集60例需要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嗅物位和斜坐位组,每组各30例。嗅物位组使用平卧嗅物位,斜坐位组使用躯体部与下肢成130°,行快速诱导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并比较两者插管情况。记录两组的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操作次数以及插管过程中的低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操作次数以及插管过程中的低血氧饱和度(SPO2)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斜坐位和嗅物位下使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其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并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吴建;颜素琴;梁明坤;陈丽娟;袁丽媚;胡艳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33例次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预防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腹透中心接受腹透治疗并发生33例次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0.04次/患者年,非感染患者组与感染患者组的原发病构成具有统计学差异;出口处护理不规范、腹膜透析场所污染、涤纶套脱出为感染三大诱因;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数多;治愈69.7%(23/33),好转24.2%(8/33),未愈6.1%(2/33)。结论合并疾病是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有效的门诊随访管理、实施腹膜透析相关居家物品配置和术后腹带加压、手卫生等,对预防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芳;陈宇清;林如;张兆琴;何丽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的早期处理及其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的诊断、早期处理及其预后。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100例,其中并发胎盘早剥23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胎盘早剥7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优于观察组(P <0.05或 P <0.01);距离胎盘早剥发生<8 h 结束分娩患者的死胎、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8 h 的患者(P <0.05)。结论在子痫前期中胎盘早剥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要想对母婴结局进行有效改善就需要给予早期预防和处理。

    作者:冯永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白求恩医学杂志

白求恩医学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