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程综合干预疗效研究

赵成香;刘桂荣;胡永山;李庆梅;王雨燕

关键词:女性, 精神分裂症, 干预效果,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综合干预措施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及愈后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全程综合干预措施1年.分别于入组时、6个月后和1年后进行评估并比较,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作为评定工具.结果患者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明显缓解,其评分结果分别为:入组时,研究组(29.13±6.62)分,(27.12±7.86)分;对照组(28.48±6.89)分,(26.89±7.33)分,P>0.05.6个月时研究组(15.38±5.46)分,(10.12±5.34)分;对照组(19.01±5.32)分,(15.78±5.65)分,P<0.01.1年时研究组(10.98±5.31)分,(8.19±5.64)分,对照组(13.37±5.12)分,(15.12±5.21)分,P<0.01.入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和1年后除简明精神病量表中激活性1项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项评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全程综合干预措施能够缓解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缩短住院日程,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抑郁剂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是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主要治疗手段,传统药物以苯二氮革类抗焦虑药(BZD)为主,由于BZD长期应用易导致成瘾和戒断症状,且影响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已逐渐被抗抑郁剂和新型非苯二氮革类抗焦虑药(NBZD)所取代[1,2].笔者对抗抑郁剂治疗GAD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建议性治疗策略.

    作者:翟金国;李功迎;赵靖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江苏省0~6岁儿童智力残疾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江苏省儿童智力残疾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抽查江苏省某地0~6岁儿童9998人,采用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DST)量表进行筛查,用CCMD-2-R儿童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盖塞尔(Geseel)发展量表进行诊断.结果确诊为精神残疾者共61人,时点患病率为0.61%.其中男36例(0.7%),女25例(0.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学前教育及家庭收入与智力残疾密切相关.结论江苏省儿童智力残疾的患病率较1987年有明显下降,影响智力残疾的主要因素为儿童年龄、学前教育和家庭经济状况等.

    作者:汪卫华;吴亚南;屈晓燕;冯琴妹;朱军;翟灵伟;汪晓东;王俊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地卓西平对大鼠程序诱导的烦渴行为及相关脑区nNOS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卓西平(MK-801)对程序诱导的烦渴行为(SIP)大鼠相关脑区nNOS的影响.方法 SIP大鼠外周给予MK-801(0.125 mg·kg-1,ip)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观察大鼠相关脑区nNOS阳性神经元数的变化.结果 SIP行为大鼠前额皮层、伏隔核、纹状体和海马的nNOS阳性神经元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171.2±14.3)个/mm2 vs(154.6±9.8)个/mm2;(38.6±8.2)个/mm2vs(25.9±5.2)个/mm2;(96.4±7.7)个/mm2 vs(71.6±7.9)个/mm2;(106.0±7.6)个/mm2vs(95.5±3.8)个/mm2;P<0.05~0.01],MK-801(0.125mg·kg-1,ip)能抑制SIP行为且减少SIP大鼠上述中枢核团的nNOS阳性神经元数[(153.8±13.0)个/mm2 vs(170.4±11.7)个/mm2;(27.5±5.7)个/mm2vs(36.4±8.1)个/mm2;(61.3±7.8)个/mm2 vs(95.1±8.1)个/mm2;(98.9±6.9)个/mm2vs(107.3±5.6)个/mm2;P<0.05~0.01].结论 MK-801在抑制SIP行为的同时减少了大鼠前额皮层、伏隔核、纹状体和海马的nNOS阳性神经元数,提示MK-801对SIP行为的抑制作用可能与nNOS活性密切相关.

    作者:赵伟红;周文华;刘惠芬;唐甩恩;张富强;杨国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贫困大学生人格类型研究

    贫困大学生是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有关资料显示,其数量已占在校生的15%~30%,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目前国内学者对贫困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研究[1-5],但关于贫困生人格类型的报告较少.本研究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贫困生人格类型进行了划分,为有针对性地进行贫困生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孔德生;张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慢性脑低灌注状态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的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的时程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术后4h、24h、3d、7 d、2周、4周、8周分别取脑组织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检测,在脑缺血2周、4周、8周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各缺血组大鼠在学习记忆功能上较对照组有显著减退,表现在逃避潜伏期[从(8.68±1.32)s延长至(23.95±4.76)s,P<0.05]和游泳路径[从(171.99±23.12)cm延长至(573.68±124.22)cm,P<0.01]均明显延长,缺血8周时仍不能恢复,表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的慢性脑低灌注状态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下降.自由基代谢相关检测结果表明,缺血4h起,大鼠皮层SOD活性显著降低[从(257.97±10.79)Nu/mg蛋白降至(152.68±38.26)Nu/mg,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从(2.95±0.34)nmol/mg蛋白升至(5.31±1.68)nmol/mg,P<0.05],缺血8周时仍不能完全恢复.结论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后形成的脑部慢性低灌注状态可导致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紊乱,并进一步引起学习记忆功能减退.

    作者:赵玲;刘丽;李雅莉;张丽;张兰;李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期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期抑郁症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老年期抑郁症和60例正常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患者组入组时评定HAMD,治疗6周后评定疗效(HAMD减分率≥50%为有效,<50%为无效).结果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ApoE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差异无显著性(X2分别为2.200和1.435,P分别为0.699和0.488);按有无伴发心脑血管疾病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X2分别为3.329和3.811,P分别为0.504和0.149);按有无伴发认知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X2分别为2.640和2.010,P分别为0.620和0.366);按治疗6周时的疗效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X2=6.557,P=0.161),但两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X2=7.537,P=0.023).结论 ApoE基因型可能在老年期抑郁症的发病中不起重要作用.

    作者:袁勇贵;李海林;吴瑞枝;叶勤;陆蓉;梅刚;陈晔;李毅;顾晓瑛;陈勇;刘阳;张石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患者在全麻术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于接受大手术、急诊手术后的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改变、记忆受损,这种认知功能、独立能力及技巧的变化,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随着手术类型和全麻持续时间的不同,术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不一,尽管近年来在麻醉技术、监护仪器、手术操作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仍不少见[1,2],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引起了广泛重视.

    作者:曾涛;温剑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EPO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各组动物分别于缺血15min再灌注6h、24h、48h、72h、7d断头取脑.鼠脑灌注及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用TUNEL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表达.另外再取24只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应用Y型迷宫法对缺血再灌注7 d的大鼠进行缺血后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测定.结果 (1)TUNEL染色:假手术组48 h、72h可见个别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24h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再灌注48h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72h出现大量TUNEL阳性细胞,7d明显减少.EPO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948.6±91.0)个vs(502.7±97.3)个,P<0.01].(2)认知功能变化: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 d大鼠学习能力降低,尝试次数明显增多(P<0.01).EPO治疗组尝试次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习能力测试后24h记忆功能测定,结果发现缺血再灌注组成绩明显低下,EPO处理组可改善缺血造成的大鼠记忆功能障碍[(20.06±3.85)s vs(12.93±3.04)s,P<0.01].(3)p-PKB免疫组化染色: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6h即出现p-PKB明显表达增高,72h达高峰,7 d明显下降.EPO治疗组于再灌注6h、48h、72h、7 d,p-PKB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高[(25.42±3.86)vs(11.64±2.13),P<0.01].(4)相关分析:TUNEL阳性细胞与p-PKB蛋白表达则呈负相关,而大鼠学习能力与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呈正相关趋势.结论 EPO能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EPO可能通过增强海马神经细胞p-PKB的表达,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耿德勤;徐兴顺;许铁;刘永海;董瑞国;谭迎春;平蕾;曾因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酒依赖患者大脑萎缩的CT研究

    目的研究酒依赖导致大脑萎缩的程度及其因素.方法头部CT检测项目采用大径线法测量.结果 88例酒依赖患者大脑白质萎缩程度:正常者5.7%,轻度者13.6%,中度者52.3%,重度者28.4%.大脑右半球的脑沟数比左半球的多(P<O.05).大脑萎缩度数与首次住院戒酒年龄、每日饮酒多次数、酒依赖年数和酒依赖期饮酒量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①酒依赖会导致广泛性大脑皮质萎缩和白质萎缩,皮质萎缩右脑比左脑重,以顶叶为重;②提示在酒依赖期间连续大量而又频繁酗酒是酒依赖导致大脑萎缩加重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建;刘薇;夏炎;吴铮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丁螺环酮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

    我们对丁螺环酮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玉广;范雪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程综合干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干预措施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及愈后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全程综合干预措施1年.分别于入组时、6个月后和1年后进行评估并比较,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作为评定工具.结果患者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明显缓解,其评分结果分别为:入组时,研究组(29.13±6.62)分,(27.12±7.86)分;对照组(28.48±6.89)分,(26.89±7.33)分,P>0.05.6个月时研究组(15.38±5.46)分,(10.12±5.34)分;对照组(19.01±5.32)分,(15.78±5.65)分,P<0.01.1年时研究组(10.98±5.31)分,(8.19±5.64)分,对照组(13.37±5.12)分,(15.12±5.21)分,P<0.01.入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和1年后除简明精神病量表中激活性1项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项评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全程综合干预措施能够缓解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缩短住院日程,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成香;刘桂荣;胡永山;李庆梅;王雨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166名上海某社区老年人膳食现况分析

    本研究对166例上海某社区散居老年人进行饮食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开展社区老年人合理饮食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于慧前;冯正仪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性需求调查

    为了解在男女分开的封闭式病房内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需求,我们对住院时间超过1年的2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仁德;罗明;陈香;张大平;杨硕;姚守俊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骨质疏松症生活质量量表理论结构的因素分析

    为了给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提供一个有效的、针对性强的研究工具,编制者依据现代心理学量表编制理论与方法,吸取了国内外有关生活质量量表的长处[1],结合临床患者的疾病特点、编制者多年的应用、编制量表的经验和量表编制的发展趋势[2],编制了骨质疏松症生活质量量表(OQOLS),该量表包含75个条目,覆盖了与生活质量有关的5个维度(疾病、生理、社会、心理、满意度).研究显示OQOLS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为检验该量表的理论构想,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来验证量表的结构效度.

    作者:刘健;蔡太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肉苁蓉总苷对D-半乳糖脑老化模型小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肉苁蓉总苷(GCs)对D-半乳糖(D-gal)脑化模型小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NIH小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D-gal)、VitaminE组、GCs组分小、中、大剂量组[(mg·kg-1·d-1)31.25,62.5,125],每组20只.除NC组外,在各组小鼠皮下注射D-gal(50mg·kg-1·d-1);NC组皮下注射NS,D-gal组和NC组给予等容积饮水灌胃,VitaminE组和GCs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均连续皮下注射和灌胃50d,取小鼠海马CA1区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GCs小、中剂量组及VitaminE组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核形不规则,细胞器明显减少,染色质有不同程度的凝集;GCs大剂量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核圆,细胞器增多,染色质分布均匀,与NC组的形态结构较接近.结论 GCs对D-gal脑老化模型小鼠海马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推测GCs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机制起到延缓衰老和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作者:王新源;王晓雯;王雪飞;蒋晓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SARS流行期停课对疫区中小学生情绪学习生活的影响及应对

    目的探讨SARS对不同年龄中小学生情绪、学习、生活的影响及其应对,了解家长在中小学生应对SARS这一危机事件时所起到的作用.方法 SARS流行期停课结束后用自编的SARS调查问卷对疫区619名中小学生和405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对SARS的恐惧程度停课期间[(1.13±0.90)分]和停课后[(0.54±0.6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生对学校的喜爱程度停课前后[(4.13±1.03)分vs(4.48±0.8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家的主要学习方式为自学.学生的交往方式和卫生习惯都受到了影响(P<0.01).结论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相应的认知水平展开危机事件的应对教育,家长应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刘玉娟;刘国雄;方富熹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性病门诊就诊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就诊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相关因素调查表,对153例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调查,并对其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性病门诊就诊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的阳性反应率分别为56.9%及42.5%.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有病程、性病诊断数量、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性格、生活总体满意程度和性病知识了解程度,而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为病程、职业、性病诊断数量、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性格、生活规律程度、生活总体满意程度、经济状况满意程度和家庭和睦满意程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病诊断数量、病程、生活总体满意程度、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为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性病诊断数量、生活总体满意程度、病程和生活规律程度为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性病门诊就诊者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突出,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吴杰;潘琳;高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颅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的发生率、症状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脑外伤后进行工伤精神伤残鉴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终结后,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对这些伤者的器质性人格改变情况进行诊断,并依据诊断标准中所罗列的人格改变症状表现,进行评分及统计分析.结果诊断为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者22例,占脑外伤工伤鉴定案例的19%.各临床症状的出现率为:易激惹72.7%;意志缺乏72.7%;孤僻退缩59.1%;缺乏亲密人际关系和情感平淡分别为54.5%;情绪不稳50.0%;自我中心和冲动性行为分别为45.5%;情感幼稚27.3%;情感脆弱、固执、偏执多疑、欲望增强分别为22.7%;言语粘滞、欣快、伦理道德观念减弱分别为13.6%.结论颅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李学武;高北陵;吴冬凌;梁伟德;丁树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摩托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特点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目的探讨摩托车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点与交通事故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摩托车驾驶员驾驶行为问卷和个人资料调查表对800名摩托车驾驶员进行测试.结果①男驾驶员较女驾驶员有较多的超速及违规[(17.23±5.82)分vs(15.07±4.94)分]、警觉安全行为[(25.67±5.28)分vs(24.51±5.14)分],错误行为[(13.03±3.69)分vs(13.94±4.12)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②16~25岁组驾驶员的冲动行为[(20.05±6.74)分]较多,警觉安全行为[(23.32±4.95)分]较少;③小学文化的驾驶员超速及违规[(18.93±6.36)分]较多;④已婚驾驶员冲动行为[(17.80±6.67)分],超速及违规行为[(16.59±5.60)分]较少,警觉安全行为[(26.18±5.12)分]较多;⑤有驾照的驾驶员冲动行为[(18.00±6.62)分]、错误行为[(12.97±3.77)分],警觉安全行为[(26.03±5.18)分];⑥在碰撞事故中事故驾驶员冲动行为[(19.98±7.14)分]、超速及违规[(17.95±5.95)分]、错误行为[(13.76±3.73)分]上与安全驾驶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碰撞事故中仅在错误行为[(13.44±3.78)分]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摩托车驾驶员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关系重大,应注重此方面的训练和教育.

    作者:李彦章;王正国;朱佩芳;尹志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帕金森病的语言障碍

    帕金森病是累及锥体外系统的变性疾病,也称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强直和运动障碍.但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常出现智能、情感及语言等高级神经功能的改变,其中约50%的帕金森病患者有语言障碍[1],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神经病学家、神经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对帕金森病语言、言语障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作者:戴蓉;刘晓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