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雌激素与老年妇女认知功能

周红杰;王景周

关键词:雌激素, 认知功能, 老年妇女
摘要:雌激素除传统的性成熟作用外,在性器官以外的许多组织也发现雌激素受体。雌激素替代治疗(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ERT)被广泛用于停经后妇女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近来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是雌激素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在海马等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区域存在大量雌激素受体。因此人们推测老年妇女认知功能下降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并寄希望于能通过提高循环雌激素水平年来改善认知功能和预防痴呆的发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司法鉴定中精神疾病患者责任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司法鉴定中,判定精神疾病患者责任能力的法学要件是其案发时违法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如何判定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一直是引人注目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229例患有多种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案例资料的判别分析,探讨影响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判别方程,以便为今后对精神疾病患者责任能力的评定或标准化检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满昌华;王庚鑫;宋振铎;李万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晚期血吸虫病人生命质量量表测定分析

    目的评估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命质量状况,分析影响其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直接访谈式问卷分别调查114例临床确诊的晚期血吸虫病例及健康人,应用生命质量量表测定分析其生命质量.结果病例组生命质量综合指数、心理健康指数和躯体功能指数分别为120.94、24.89和59.43,低于对照组137.00、35.35和63.15,两者差异显著(P<0.05); 病例组的社会生活指数(36.62)与对照组指数(38.51)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命质量低于正常对照,可能与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郭见多;李启杨;尹小梅;周利;沈光金;吴维铎;韩小和;郑富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行为疗法矫治儿童咬指甲68例随访观察

    咬指甲是儿童常见的不良习惯性行为,常影响儿童身心发育和社会交往.为此,我们对68例咬指甲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矫治治疗,并进行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怀安;王双华;于连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型行为与医学生睡眠质量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A型行为类型与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和A型行为问卷(TABQ)对43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TABQ总分与PSQ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A型行为者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总分上分别高于B型行为及M型行为者;睡眠质量差的学生TH均分明显高于睡眠质量好的学生.结论医学生A型行为对睡眠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王玲;叶明志;温盛霖;陶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后家庭康复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行为,并分析存在问题.方法对52名社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家庭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居家康复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遗留有多种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缺乏家庭康复训练,家庭环境不利于康复,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在家庭康复的知信行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社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行为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家庭康复指导.

    作者:冯正仪;张华;胡永善;王蓓铃;钱晓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的临床价值

    内皮素(ET)作为一种神经介质参与多种脑功能调节,不仅存在于神经系统血管内,而且分布在神经细胞内.脑血管疾病血浆内质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已有报道,但有关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报道较少.本研究自1999年1月至2001年7月,通过观察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改变,探讨VD患者ET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唱;王景周;王琳;周红杰;高东;姚国恩;张莉莉;陈曼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认知行为矫正在自我护理中的应用

    精神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对疾病过程具有重要影响[1].作者以自我护理理论为基础,应用认知行为矫正,通过改变精神病人的观念和认知过程,提高了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改变了某些不健康行为,提高了精神病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庆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血浆儿茶酚胺测定临床意义

    A型行为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结论已经取得国内外研究的证实[1].认为A型行为不仅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而且对其预后也有重要影响[2].A型行为的人易紧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诱发冠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3].本文采用ELISA法,对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肾上腺、去甲肾上腺素)进行研究,为A型行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实验室依据.

    作者:李国璜;顼志斌;杜大勇;张新才;王中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睡眠剥夺后大鼠大脑5-HT1A和5-HT2A受体的表达

    目的观察大鼠睡眠剥夺后相关脑区5-HT受体亚型的表达情况,探讨大鼠睡眠的5-HT机制.方法以大平台作为对照组,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睡眠剥夺,根据5-HT1A和5-HT2A受体互补DNA序列合成相应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法观察大鼠睡眠剥夺后海马、下丘脑和中脑5-HT1A和5-HT2A受体表达.结果大鼠睡眠剥夺后海马和中脑5-HT1A受体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下丘脑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脑区5-HT2A受体无明显变化.结论 5-HT1A与大鼠的睡眠调节有关.

    作者:吴兴曲;杨来启;王晓峰;李拴德;马文涛;杨喜民;刘光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暗示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和人们的各种认知,尤其是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之间,究竟有无相关联系?其相关意义如何,作者就此作了调查.

    作者:徐桂珍;杨永信;唐振坤;孙仕田;孟琳琳;吴少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状况调查与分析

    当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厌学已成为一个愈来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影响到职业教育关于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贯彻实现,将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为此,我们对厌学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预防和消除厌学提供对策.

    作者:庄伟强;刘爱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临床研究

    暴力行为指的是直接伤害另一个人的躯体或对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是攻击行为的一部分[1],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精神病理症状,对家庭、社会具有严重的威胁性.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与病前性格、家族史、分型、住院次数、幻觉妄想的关系,以及男、女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用药特征,我们对2001年 3月住我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

    作者:吕建周;杨静娟;王惠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随访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对1997年7月~2000年6月住院服用利培酮或氯氮平治疗达痊愈或显著进步、出院后回归社会达18个月及以上的1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89例、氯氮平75例)的生活质量进行了分别于2000年7月和2001年7月进行了两次追踪随访对照研究.结果第二次随访利培酮组患者的随访成功率高于氯氮平组(χ2=34.11,P<0.0001);利培酮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两次随访结果均极显著高于氯氮平组,且利培酮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之一年前随访又有新的提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出院时服用药物剂量和种类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较强因素.结论利培酮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更突出.

    作者:孟健;唐茂芹;黄劲松;侯瑞华;王洪军;赵贵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分析

    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以及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常导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 多见的病理性心理障碍为抑郁,严重的抑郁可影响糖尿病的发展、治疗、康复及预后,甚至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本研究主要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发病情况,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干预.

    作者:徐乐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个性特征的对照研究

    攻击行为[1]是指伤害或试图伤害另一个体的心理、躯体状态或破坏其他目标(如物体)的行为.它包括暴力行为(Violence).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Buss(1971)曾根据行为的表现方式将攻击行为分为主动攻击型和被动攻击型.国内对攻击行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性中的有关研究较少,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自卑、幸福感及个性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并为临床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王艳;许海丽;谢虹;满孝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激对大鼠空间记忆发育的影响

    应激概念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提出,应激反应是一种很复杂的反应,泛指身体内外环境刺激条件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性乃至病理性反应,无论是机体接受的各种刺激或精神压力或心理创伤都可引起应激反应,包括情绪变化、神经内分泌变化、免疫系统变化等等.近若干年来,应激的副作用包括对脑高级功能的损伤作用受到普遍关注,但关于其对脑功能发育的影响甚少被研究,为此本实验观察了电刺激应激对幼年大鼠空间记忆发育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姜京城;隋建峰;赵红梅;王晓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脑卒中患者不良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

    通过行为干预疗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达到防治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已成为社区卫生工作的新课题.我院自1999年开始运用行为干预疗法,开展对出院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工作,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翎;梁月香;步红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雌激素与老年妇女认知功能

    雌激素除传统的性成熟作用外,在性器官以外的许多组织也发现雌激素受体。雌激素替代治疗(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ERT)被广泛用于停经后妇女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近来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是雌激素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在海马等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区域存在大量雌激素受体。因此人们推测老年妇女认知功能下降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并寄希望于能通过提高循环雌激素水平年来改善认知功能和预防痴呆的发生。

    作者:周红杰;王景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良精神因素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分娩除了与产力、产道、胎儿有关外,还与精神因素有关[1].在良好、积极的精神状态下可使产妇从被动转为主动,提高了分娩中的耐痛阈,经历愉快而健康的分娩过程.降低了难产率及产后出血.反之,焦虑、抑郁不良精神因素会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造成影响.

    作者:杨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未遂自杀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酒精是引起自杀的危险因素之一.为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未遂自杀的发生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并将具有未遂自杀者与无未遂自杀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以探讨未遂自杀的相关因素,旨在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自杀行为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俊玲;崔义才;袁风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