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随访资料估计发育年龄的两种寿命表法

魏曼莎;邵珠艳

关键词:发育年龄, 寿命
摘要:随访或纵向观察是研究生长发育动态规律的好方法,其优点是能准确观察个体对象在什么年龄有发育特征出现,即观察到某婴幼儿坐、站、走的确切月龄,或者女孩月经初潮、男孩首次遗精的确切年龄.近年来,全国很多城乡已经对散居儿童进行系统管理,其中有定期测量或询问的生长发育资料;各地中、小学也开展一年一次的入学体检.这些常规工作记录提供了很好的随访资料.由于这些资料在性质上不同于横断调查资料,过去常用的估计发育年龄的方法,如概率回归法、平均数法不一定适用于前者.本文根据不同的随访资料类型,介绍两种寿命表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分析

    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以及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常导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 多见的病理性心理障碍为抑郁,严重的抑郁可影响糖尿病的发展、治疗、康复及预后,甚至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本研究主要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发病情况,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干预.

    作者:徐乐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原富氧室休息睡眠12h前后及运动前后人脑-体功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采用心理生理测验的方法,探讨和评价富氧室对提高和改善高原移居者脑体工作能力的可行性.方法驻海拔3700m6个月的20名男性健康青年,进入富氧室12h,进入前采用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测试仪进行光信号记忆测验与右手左脚及左手右脚交叉运作频率的基础测试,测试后进行自行车功量运动,(指标:功率W225、P180次/分)运动达指标后10分钟重复上述测验,进入富氧室休息睡眠12h后,出富氧室进行达指标的运动后,重复上述测验.结果富氧前基础测验右手左脚交叉动作频率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多于运动后(P<0.01),富氧后右手左脚与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多于富氧前运动前后(P<0.01),错误次数显著少于富氧前运动后(P<0.05),富氧后,运动后视觉记忆错误显著少于富氧前、运动前、后.结论高原富氧室能显著有效的改善和提高移居者脑-体功效能力.

    作者:马勇;哈振德;朱永安;张西洲;崔建华;王伟;张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随访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对1997年7月~2000年6月住院服用利培酮或氯氮平治疗达痊愈或显著进步、出院后回归社会达18个月及以上的1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89例、氯氮平75例)的生活质量进行了分别于2000年7月和2001年7月进行了两次追踪随访对照研究.结果第二次随访利培酮组患者的随访成功率高于氯氮平组(χ2=34.11,P<0.0001);利培酮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两次随访结果均极显著高于氯氮平组,且利培酮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之一年前随访又有新的提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出院时服用药物剂量和种类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较强因素.结论利培酮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更突出.

    作者:孟健;唐茂芹;黄劲松;侯瑞华;王洪军;赵贵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在校大中专毕业生肺结核病有关因素调查

    近年来,在校大中专毕业生肺结核患者每有所见,病变严重不但影响其前途发展,而且也威胁周围人群的健康,已引起老师家长的高度重视.为了解这部分学生肺结核发病现况,探讨有关发病的影响因素和防病对策,1998~2001年3月,我们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同期住院学生病人及其所在的鲁南10所中学、4所中专及2所大学的部分毕业班学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董安国;吴刚;李凡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智能发育干预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

    大脑是人类智慧的基础,近代脑科学研究认为,小儿年龄越小,脑的可塑性越大.故干预时间越早,措施越得当,对新生儿的身心发展越有利[1].为探讨智能发育干预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将2000年11月~2001年7月在我院出生并系统随访的90例新生儿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孙秀华;张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对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2-R强迫症诊断标准的病人60例,随机分组,实验组28例,采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对照组32例,氟西汀治疗,疗程8周.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于疗前、疗后2、4、6、8周末评价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P<0.05)起效快,副作用两组6、8周末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氟西汀对难治性强迫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

    作者:杨立忠;解昌国;潘玉凤;樊立凤;何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对181例糖尿病患者实施教育的效果评价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我国现约有2000万糖尿病患者,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对医护人员来说重要是如何预防这些病人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每个糖尿病患者要达到治疗目的,必须进行综合治疗,而综合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糖尿病教育,我们以病房为基地,自2000年6月至2001年6月对181例门诊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实施教育,现总结如下.

    作者:冉秀荣;刘桂荣;汤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护理

    自杀未遂是指已经采取自杀行为,但由于方法不当或救治及时,未造成死亡的一种行为,护理人员应根据此类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心理危机,使其重新适应社会,防止再次自杀的发生.

    作者:李翠兰;徐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临床研究

    暴力行为指的是直接伤害另一个人的躯体或对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是攻击行为的一部分[1],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精神病理症状,对家庭、社会具有严重的威胁性.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与病前性格、家族史、分型、住院次数、幻觉妄想的关系,以及男、女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用药特征,我们对2001年 3月住我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

    作者:吕建周;杨静娟;王惠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外伤性截瘫患者病发突然,心理打击大,一时难以接受,尤其经过一段治疗后,病情过延不愈,对治疗护理失去信心,本文对外伤性截瘫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探讨,重新唤起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渴望,体会如下.

    作者:吴丽华;祝爱连;毕俊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房根除术对乳腺癌妇女人格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乳腺癌妇女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的潜在危险因素,为心理干预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乳腺癌妇女心理状态和人格评定采用临床晤谈、MMPI和生活事件量表以及基本情况问卷的方法和途径,以SPSS10.0软件为工具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研究发现,乳房根除术使Ma量表得分显著降低,OR=0.22(P=0.01); 却使Si量表增高,OR=2.77(P= 0.03).同时Ⅱ期乳腺癌Ma量表降低,与Ⅰ期相比OR=0.61(P<0.05); Ⅲ、Ⅳ期乳腺癌Ma量表增高,OR=2.89和1.99(P<0.05);患病前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Ma量表增高,OR=3.53(P=0.003).而乳房根除术对MMPI其它任何量表的分值没有影响;其它因素如乳腺癌左右分布位置,婚姻状况、婚姻质量等因素对MMPI的结果没有影响.结论乳房根除术可使乳腺癌妇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使其人格特点发生改变,即使MMPI量表的Ma量表降低,Si量表升高.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我们预防和识别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以便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作者:贾树华;姜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康复护理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在单调的环境中,生活上的依赖性,加之生活上的被动性,加重了病人的社会退缩及精神衰退[1].为了防止延缓此种情况,我们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了康复护理,并与实施传统的功能制护理的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海波;蒋文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认知行为矫正在自我护理中的应用

    精神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对疾病过程具有重要影响[1].作者以自我护理理论为基础,应用认知行为矫正,通过改变精神病人的观念和认知过程,提高了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改变了某些不健康行为,提高了精神病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庆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得安和安坦治疗药源性静坐不能双盲对照研究

    静坐不能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常见严重副反应,该副反应的特点是:病人表现为不能控制的烦躁不安,紧张焦虑,欲坐不能,刻板动作.严重的可发生伤人,自伤或自杀.多年以来,抗帕金森氏症的药物-安坦,因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静坐不能有较好的疗效而被广泛应用.但安坦固有的抗胆碱能作用加重了抗精神病药物的其他一些副反应.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心得安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静坐不能副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观察比较心得安和安坦治疗药源性静坐不能副反应及这两种药物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副反应的效果,我们采用双盲对照研究.希望能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外副反应找到更有效的途径.

    作者:宁延珍;许成文;李孜蔚;殷俊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个别化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的三年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科医师开展个别化家庭干预的特点、方式和可行性及其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0例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出院后获邀定期接受门诊复诊或随访.尽量维持抗精神药种类和剂量不变,随访研究持续三年.对干预组施以个别化家庭干预(个别家庭心理教育辅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对照组仅施以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自制患者服药依从性量表和复发率等进行评估.结果随访首次与末次评分差值的比较,干预组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15.3±6.3)分、PANSS总分(5.23±2.36)分、SDSS分(4.1±2.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5.6±8.3)分、(-11.34±4.7)分和(-4.25±1.4)分,均P<0.01.⑵干预组的复发率(10%)、再住院率(6%)和再就业率(60%)皆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3%、21%和38%,P<0.01).结论精神科医师对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介入个别化家庭干预可行性较强,对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和再就业率,以及降低复发住院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广阳;李宝铨;李崇勇;古国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障碍干预效果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改善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作用及其影响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给30例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的研究对象,作12~18个月的心理治疗,家庭辅导和学校支持系统的设置,在干预前后,进行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交回避苦恼量表、少儿行为量表(CBCL父母问卷)、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基础肌电值等调查测试;在显著和非显著进步组间,作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CBCL中多数因子分、人格特征中情绪不稳定分、社交焦虑和回避分、基础肌电值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显著进步组的医患关系、班主任和父母的配合情况,父母温暖理解分,明显优于非显著进步组(P<0.05,P<0.01),后者的学习、家庭经济、与非监护父/母关系差于显著进步组(P<0.01),父亲拒绝否认、母亲严厉惩罚分高于显著进步组(P<0.05,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离异子女不良心理,有多种因素影响干预效果.

    作者:周敏娟;姚立旗;王韵芬;王力健;王蕾敏;姚瑶;沈月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型行为与医学生睡眠质量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A型行为类型与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和A型行为问卷(TABQ)对43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TABQ总分与PSQ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A型行为者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总分上分别高于B型行为及M型行为者;睡眠质量差的学生TH均分明显高于睡眠质量好的学生.结论医学生A型行为对睡眠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王玲;叶明志;温盛霖;陶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血浆儿茶酚胺测定临床意义

    A型行为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结论已经取得国内外研究的证实[1].认为A型行为不仅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而且对其预后也有重要影响[2].A型行为的人易紧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诱发冠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3].本文采用ELISA法,对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肾上腺、去甲肾上腺素)进行研究,为A型行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实验室依据.

    作者:李国璜;顼志斌;杜大勇;张新才;王中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学龄前儿童锌缺乏症行为特点的初步探讨

    锌缺乏症是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锌缺乏症除引起消化系统及生长发育障碍以外,还可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发育.导致行为异常,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现将2001年至2002年对济宁市中区幼儿园的5526例3~6岁学龄儿童时行健康查体发现行为异常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孔宪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氯丙嗪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症状与细胞因子(CK)的关系,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对CK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及16名正常人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а-肿瘤坏死因子(TNFа)及其可溶性受体Ⅰ(sTNF-RⅠ)、受体Ⅱ(sTNF-RⅡ)、IL-10水平,同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结果治疗前血清sIL-2R、sTNF-RⅠ、sTNF-RⅡ、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氯氮平治疗IL-10显著下降.某些CK的变化与BPRS因子分的变化存在高度相关.结论提示精神分裂症存在CK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CK的变化是精神症状演变的一个参考指标.氯氮平可能通过抑制IL-10而达到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卢山;刘刚;陈胜洪;孔祥泉;陈继军;姚咏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